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年,阿拉伯文坛上的杰出诗人、散文作家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发表了他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性散文的主要奠基者和开创阿拉伯20世纪新文学道路的先驱.和同时代的作家、诗人相比,纪伯伦的创作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思想上,他的着眼点是  相似文献   

2.
哈奈·米纳(1924~)是叙利亚当代著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具有相当影响的长篇小说,蜚声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文坛也享有一定声誉.鉴于他杰出的文学成就,纳吉布·马哈福兹曾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近代文坛上极有成就、极具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又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性散文的主要奠基者,开辟阿拉伯二十世纪新文学道路的先驱者之一。二十年代初,他曾组织阿拉伯海外文学团体“笔社”,以他为中心形成阿拉伯近代第一文学流派,即国际闻名的“叙美派”,也即“阿拉伯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底,应中国对外友协的邀请,埃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尤素福·沙鲁尼对北京等地进行了友好的学术访问。国庆前夕,他抵达上海,下榻于锦江饭店。欣闻此讯,笔者与《阿拉伯世界》编辑部的同志怀着仰慕之情拜会了这位遐迩闻名的阿拉伯作家。 尤素福·沙鲁尼,1924年出生于埃及的穆奴菲省,4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以短篇小说和散文诗见长。他勤于笔耕,著作颇丰,以现实主义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剖析相结合这一文学风格在埃及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现在,他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谈吐诙谐,创作热情高涨。当我们走进他的房间时,他热情地邀我们入座,请我们用茶,然后亲切友好地与我们交谈,领着我们步入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1954年,尤素福·沙鲁尼发表了短篇小说集《五个恋人》,之后又陆续创作了小说《致女性的一封信》(1960),《拥挤》(1969)、《精神的甜蜜》(1971)、《夜半追踪》(1973)、《最后一颗葡萄》(1976)等。在这些小说中,他的得意之作莫过于《拥挤》,因为该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有效地体现了主题。在内容上,它以低矮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为背景,刻划了人物内心由此而产生的郁闷,反映了埃及因人口众多而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在形式上,则摒弃了阿拉伯语中最常用的连接虚词,采用了较长的句  相似文献   

6.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7.
萨尔瓦特·艾巴扎是位老作家,在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文坛享有盛名。他出生在埃及加格齐格市一个名门家庭里,父亲是前内阁部长。1950年,萨尔瓦特·艾巴扎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先后担任过律师、职员、《共和国报》、《小说杂志》编辑以及埃及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兼埃及作家协会主席。1956年他的代表作《遁世者》问世,轰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妇女文学,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在古代阿拉伯民族二千年文学史上,妇女文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原因,并不是阿拉伯妇女缺乏文学才能,而是同阿拉伯民族的特殊历史文化形态直接有关,尽管如此,当时仍有一些女性冲破种种樊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如与先知穆罕默德同时代的女诗人韩莎(575~664),倭马亚朝女诗人莱拉·艾赫叶里亚(?~704),安达卢西亚女诗人婉拉黛(?~1091)等.从整个阿拉伯文学史上看,女性作家寥若晨  相似文献   

9.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作家,《木木》是其中的一部。当前,文坛对屠格涅夫作品的研究,给予其短篇小说的关注较少。文中从屠格涅夫少年家庭生活与短篇小说《木木》的关系出发,选取环境、人物形象两个度,对屠格涅夫少年家庭生活与小说《木木》的相似因素进行比较。探究前者在情感基调和创作主旨等方面对后者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2月9日,一颗阿拉伯文坛巨星陨落,闻名遐迩的埃及现实主义作家叶哈亚·哈基在开罗的一家医院里病逝,享年87岁.他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和评论,给世人留下了20多部著作,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自转、文学评论集等等. 1905年1月,叶哈亚出生于开罗圣宰乃白区的一个市民家中,在那儿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经常出没于穆罕默德·阿里街、古堡、素丹哈桑清真寺,受到苏非派的影响,由此孕育了他最初的  相似文献   

11.
阿尔及利亚现任广播局长塔希尔·瓦塔尔先生,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一位杰出的作家,是阿尔及利亚现代文学的先驱.在他的别墅里,我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 塔希尔先生是用阿语写作的作家,他与著名作家赫杜格齐名,在阿尔及利亚文坛居榜首. 1936年8月,塔希尔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东部苏克阿赫腊斯省萨德台效区的一个农民家里.小时候在穆斯林学者协会下属的学校里学习阿拉伯语.这是一所“自由学校”,  相似文献   

12.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是新时期文坛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富有特色,极具个性。本文就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追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家》是埃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塔哈·侯赛因(1889-1973)于30年代发表的一部文学作品.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作家》作初步探讨. 一、小说《作家》在塔哈文学影响中的地位塔哈一生涉猎阿拉伯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阿拉伯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他的文学论著和文艺作品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纪念阿布·阿拉》、《日子》、《先知传札记》、《向远方》、《哈菲兹和邵基》、《论前伊斯兰文学》、《星期三漫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埃及文学家、戏剧家陶菲格·哈基姆已蜚声阿拉伯文坛.他的名著,如小说<灵魂归来>、<乡村检查官手记>,剧本<山鲁佐德>、<洞中人>等,是当时阿拉伯文化人争相阅读、有口皆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埃及现代文学稍有了解的人没有不知道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但是知道这位大作家与埃及电影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却为数不多。马哈福兹不仅蜚声阿拉伯文坛,而且在埃及电影界也享有崇高威望。他对埃及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用四个第一来说明。一,马哈福兹是埃及第一位从事电影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从他创作的《天地之间》开始,电影故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全球文化一体化还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全球化都对阿拉伯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阿拉伯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学的体裁、创作的手法都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阿拉伯文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表达.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阿拉伯文坛正在思考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出了许多极具川西北风情的出色的悲剧型小说。这些小说的篇幅都不长,内容也不复杂,但却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蕴含着"不绝的哀意"。本文将在仔细分析沙汀的悲剧型小说文本的前提下,阐述作品的悲剧性内涵和悲剧意蕴,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悲剧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的分析,来说明作品蕴含"不绝的哀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94年第3、4期曾先后刊载了王德新先生的《沙特阿拉伯学校教育小史》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小说概述》,前文主要对沙特自建国至今的学校教育情况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使我们了解了沙特学校教育发展的全貌:后文则对沙特建国以来的主要小说作品,作家及其创作手法作了全面评述,此文对从事沙特阿拉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研究人员及对沙特现代小说创作情况有兴趣的读者无疑是颇有参考价值的。但两文在提及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情况时分别写道:“沙特阿拉伯……于1932年摆脱了奥斯曼帝国和英殖民主义者的统治,独立建国”,“……于  相似文献   

20.
埃及短篇小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和五六十年代是它的两个繁荣时期,在这两个时期,短篇小说作家之多,作品水平之高,都居阿拉伯各国之首.埃及现代短篇小说作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兼收并蓄阿拉伯古典传统和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家们以他们丰富深厚的生活经验,对各种敏感的社会问题作深沉的思考.他们吸收新的创作方法,多侧面运用现实主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