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哀辞作为哀祭文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献记载始于东汉.随着文体的演变,至唐代古文革新运动,古文家韩愈将哀祭文作为了改革的时象,哀辞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欧阳生哀辞>便是其硕果之一,它对哀祭文的贡献在于:从文学理论的高度揭示出了一条文体演变的规律,并用实践作了充分的证明,阐明了韩愈的"文道合一"观.除了中唐的社会现状和艺术审美规律的促进之外,韩愈的生死现作为他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方面,与韩愈成为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2.
韩愈时"情"的独特规定可以概括为:一种源于主体自觉的道德激情.其要点有二:一、"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感的抒发、宣泄,而是带有强烈的道德属性;二、"德"并非外在的道德规约,而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决断.韩愈的抒情观很难在"言志"与"缘情"两大传统中找到一个非此即彼的归属.对两种传统,他都是承中有变,在继承和扬弃中确立了"情""德"并重,张扬主体的抒情观.这种抒情观,本身即是抒情与明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日本社会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已从"日语知识的教授"转向"掌握交流能力",传统的重视语言的日语教育在向重视内容的日语教育转换.这种语言与文化结合型的教育注重学习者需要的个别性和动态性,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存在.这种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人作用,以学生自律式学习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行为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进入社会的实践与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发表等,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交流能力,是一种技能培训式教育.  相似文献   

4.
谢丽  蒋洁  宋为  钟焱 《中文信息》2022,(3):221-223
医卫类高职院校积极实践老年护理课程育训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教师还要发挥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当前医卫类高职院校加强老年护理"育训结合、思想品德融入"模式的重要意义,以...  相似文献   

5.
赵彩娟 《阴山学刊》2001,14(3):22-25
韩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他"以文为诗"创作倾向息息相关."以文为诗"至韩愈形成一种有影响的创作倾向绝非偶然,它的出现主要由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韩愈个人主观选择等原因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劳动具有综合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成效,并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行为.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学生能动性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在校园中、社会上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最终用奋斗创造幸福.客观上,劳动教育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劳动教育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深刻把握"大思政"格局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劳动教育体系,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劳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中唐时期,以韩愈为代表的古诗文革新十分兴盛.在诗歌方面,韩愈因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不因循守旧,从而使其创作有了个性化风格,别开诗界面目.韩愈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其中尤以怪怪奇奇、险奥隐晦的诗歌著称,形成了险怪奇崛的审美风格.对韩愈诗歌的"怪奇"风格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韩愈诗歌的特殊风貌,而且对"怪奇"风格本身的特点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陌生化语言的运用、新奇的意象、以文为诗三个方面是韩愈诗歌怪奇的风格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袁劲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5):93-101
"因情立体"是中国古代文体生成的重要特征.就文体命名而言,为数众多的"心"部字与说明行为的"言""口"部字、指示载体的"竹""木""糸""石"部字,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体命名的三个主要来源.以文体释名观之,人之喜怒哀乐皆可成为诗、骚、哀、诔、辞、吟、操、曲等特定文体生成的情感动力.考虑到"体"在"体制"以外另有"体势"与"体貌"之义,"情"亦有一时情感与长久性情之分,还可借由"情"与"体"的同异离合,重审传统文化及文论中的"体有万殊"与"情有多端"、"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自骋骥騄"与"鲜能备善"、"文如其人"与"心声心画总失真"等经典论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应运而生.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的改革,呼唤语文教育的创新.情感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严峻的教育现状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问题所在:重理轻情.从情感教育这一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阐明了与之相关的两个重要情感体验:"师生情"和"教材情".在教学中遵循情知对称的规律,实施情感教育.1.确情,感受层次.2.激情,共鸣层次.3.传情,领悟层次.4.移情,泛化层次.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日本社会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已从"日语知识的教授"转向"掌握交流能力",传统的重视语言的日语教育在向重视内容的日语教育转换。这种语言与文化结合型的教育注重学习者需要的个别性和动态性,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存在。这种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人作用,以学生自律式学习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行为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进入社会的实践与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发表等,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交流能力,是一种技能培训式教育。  相似文献   

11.
哀辞作为哀祭文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献记载始于东汉。随着文体的演变,至唐代古文革新运动,古文家韩愈将哀祭文作为了改革的对象.哀辞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欧阳生哀辞》便是其硕果之一,它对哀祭文的贡献在于:从文学理论的高度揭示出了一条文体演变的规律,并用实践作了充分的证明,阐明了韩愈的“文道合一”观。除了中唐的社会现状和艺术审美规律的促进之外.韩愈的生死观作为他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方面,与韩愈成为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尽管研究者们提出了加强实践课程建设,以增强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建议,但终因师资和物质条件限制难以付诸实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形成的有机统一.课题组在吸收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内在一体化"概念,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思路.三年来的实践表明,"内在一体化"切实增强了教师教育的针对性,有效地实现了由知识传授向技能培养的转变,对提高职前、职后教师专业技能均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学生情感培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探讨在实践中通过“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育情”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要求和做法,以达到开拓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践唯物主义是将学生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主体间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和谐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其本质是教育主体与"实践的现实的世界"对话.在对象化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学生主体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发展着人的主体性,从而也实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凸显,历史教育的情感培养功能也由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本文即以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及开拓情感教育为论题,从下述三方面试作论探。(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最关键的在于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郭卫华 《学术论坛》2007,30(12):29-32
"情"本字是"青"字,而"青"的显现含义奠定了"情"成为人性之真实表现的基调.先秦时期的"情"共有四种基本含义其初始义是"质实"义,后发展为"情实"义.随着人类自觉意识的觉醒,"情"的内涵扩展为"情欲"义和"情感"义.而且,"情"的"情实""情欲""情感"等含义皆根源于"质实"之"真".而且"情欲""情感"在继承"质实"之"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意义世界"的根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学生的信仰、思想观念和道德,属于精神层面,需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情"与"理"的辩证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本质,它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情感教育方法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与情感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并迁移到课外日常教育中,实现以景生情、以行践情和以情育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形式的抗争行动中,"微社群"中的表演抗争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抗争形式和剧目类型.它相较于传统抗争体系中种种抗争形式不同,"微社群"中的表演式抗争通过戏剧化、夸张化的表演,制造视觉"凸点",编织抗争话语,进行抗争内容的创作.借助于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吸引眼球,从而表达诉求,为底层民众的抗争行动提供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基于利益损益的预期、情感语境的渲染、道德正义的身份认同和意见领袖的引导推动下,于社交媒体上进行资源动员,构成了"表演式抗争"得以发生并持续下去的机制.它们不是分隔运行、独立运作的,而是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微社群"中"表演式抗争"的发生和演进.  相似文献   

19.
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特别的好感,就会很自觉、很努力地学好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的结果,也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里是学生对该学科及其科任老师的特别"情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师范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在"师范性"和"应用型"培养上十分薄弱,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实践训练"和"课外实践训练",校内和校外两种渠道,走进中学和请进中学教师等多种方式,并前移教育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训练时数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实施一个系统的课程实践体系,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