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机对重庆的“战略轰炸”和重庆的反空袭斗争温贤美一、日机对重庆“战略轰炸”计划的出笼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中日战争开始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已无力对华开辟新战线涸内既无兵力增援,在华的陆军又不能从武汉向酉,越过险要的大巴山和巫山山脉去攻打...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不仅中国军队为抗战尽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而且还有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他们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克尽自己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虽然力量远远比不上中国军队,但是在瓦解日军以敌制胜上却是一支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正义行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斗争的勇气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半个世纪过去了,追忆原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们的正义之举,我们不得不将这一切归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日本战俘的优待和改造政策,这在人权史上留下了值得回顾的一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在全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的贵州防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由于贵州地处大后方,日寇对本省的军事行动,主要表现于空袭方面。当时贵州的防空建设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对此作一番回顾与探讨,当对贵州抗战史的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5.
广东正面战场是抗战对敌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奉行“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策略,连续发动有限度的出击,并策应相邻其他战场,牵制日本南进的军事战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第一、二次粤北会战,构成了广东正面战场的核心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使广东正面战场出现了重大失误,广州会战、第三次粤北会战及赣南战役等,皆遭惨败。抗战末期,粤军的消极抗日竟演变为逃跑主义,完全不能承担起战略大反攻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场形势危急,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日本在轻取平津之后,华北敌军由五个半师团猛增至十二个半师团,共30万人,并沿主要交通线长驱直入,妄图速战速决。 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表《抗战宣言》,9日,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日。15日,中共中央发出《国共合作宣言》。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坚持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以极大力量去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会议还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立即向日军的侧后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在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开始。中国抗战对象——日本所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特征以及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侵略性质的认定,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有力支持了苏军对德作战和盟军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驼峰线的开辟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进一步证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息息相关。中国坚持抗战和远征军表现出的国际合作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五个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恰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承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香港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1941年12月侵占香港.围绕香港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国共两党以及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等正义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香港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进口、转运战略物资到内地;二,为内地难民提供救助;三,依托香港的特殊地位,国际上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经济建设。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大大加强了中国的抗战力量,成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保证。一、经济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中心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在抗日战场上,我们面临的是敌人对我们进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的全面进攻,他们企图用军事扫荡,经济封锁的办法,用残暴的“三光”政策,消灭我抗日力量,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也必须进行各方面的斗争。敌后持久抗战的艰苦性需要财政经济的支持,粉碎日寇扫荡,打破国民党经济封  相似文献   

10.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在华北敌后战场持续发动政治攻势,并加大对小学学生与教员的思想洗脑与政治控制,妄图使其服从日伪领导,是为小学“伪化”活动。部分学童受到蒙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中共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系统、开展灵活教学,并加强对日伪小学学童与教员的政治争取,是为“反伪化”斗争。在中共的努力下,多数学童政治觉悟提高,广泛参与社会动员、社会教育、抗敌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抗日一线。“反伪化”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共日后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殿元 《天府新论》2005,32(5):115-119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后,虽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不顾禁令的军队在内的中国人民就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在人民“反蒋抗日”运动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于1936年开始转变立场,决定抗战,并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后担起了组织全国抗战的责任。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不能因为政府抗战迟缓只有八年抗战史,而否认中国人民早已抗战且有长达十四年抗战史之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抗击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同阶段抗击的日本兵力虽然有所变化,但经常抗击着70%以上的日本兵力,最多时达94%,最少也在50%以上,毙伤的日军亦占大战期间日军毙伤总数的70%以上;中国抗战挫败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世界战略,拖垮了日本的战争基础,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攻作战,对打败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日本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全民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条件下进行的,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高举民族解放的光辉旗帜,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为建立和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作了不懈的努力,它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成为抗击日伪军的主要力量,为夺取抗战性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台湾出版的一些书刊,在论述中国的抗日战争时,大肆歪曲历史真相,极力抹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他们把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战所作的努力和让步,说成是对国民党的“投降”,是“为挽救其灭亡的厄运”;攻击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并非为了抗  相似文献   

14.
张增香 《理论界》2000,(1):60-6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目的要征服中国 ,取得东方霸主的地位 ,继而进攻苏联 ,最后决战美国。可是中国人民在无比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长期坚持抗日战争 ,使日本侵略军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速决战变成了长期消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巨额的军费 ;打乱了日本军阀对东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 ;日本因此而彻底失败。众所周知无论“北进”还是“南进”的日本既定国策 ,都以解决中国事变为前提 ,在北犯、南攻同样受中国抗战牵制的情况下 ,日本逐渐舍北而南的原因何在呢 ?本文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梁晨 《东岳论丛》2004,25(6):178-183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其侵略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经济政策是运用经济和发挥经济力量的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这把剑,不但不能解决好战时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军事失败。为此,日本方面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一样激烈的货币金融侵略战。日本在中国各地以货币手段,或伪造中方通货或在占领区滥发伪币,聚敛财富,并妄图以此破坏我之金融体系,遏制我战时经济命脉,摧毁我抗战的物质基础。理清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及其控制下的伪政府在华的货币政策,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与目的,可以展示日本对华金融侵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邹宇雷一、支持中国抗战,对日实行绥靖“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日美谈判这段时间,一方面,美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却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继续卖战争物资给日本,大发...  相似文献   

19.
<正>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迄今已经五十周年了,作为后来人,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总结,以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们,激励我们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历史基础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不断地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20.
王凤青 《东岳论丛》2019,40(5):48-56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本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使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逐渐转向了抵抗日本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在此过程中,国民党经历了由"攘外必先安内"到"合同团结,以自效于国家"的转变,把整合不同政治力量参与抗战与民族复兴大业联系起来;共产党着眼于民族复兴力量的思考,相继提出了建立"下层的统一战线""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以"实现真正广泛的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的主张,目的在于凝聚全民族所有爱国政治力量共同抗日;中间力量在呼吁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民族阵线"的主张,强调各党派团结抗战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三支政治力量对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及其对御侮图存手段方式认识的一致性,形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