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佩荣 《公关世界》2009,(11):47-49
孟子为了宣传儒家思想,经常与其他学派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孟子生性知言善变,把辩论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关于孟子的口才,人们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孟子辩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也有人认为孟子只不过是强词夺理的诡辩。  相似文献   

2.
傅佩荣 《公关世界》2009,(10):29-3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而把“修身”列在首位,是因为古人认为良好的个人修养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乐     
孟子很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提倡个人应该培养高贵的品质和合乎“仁义”的“乐”。《孟子》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对“乐”做了阐述,本文对此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对孟子的“乐”有一点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乐     
武东冠 《职业》2015,(7):230+229
孟子很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提倡个人应该培养高贵的品质和合乎“仁义”的“乐”。《孟子》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对“乐”做了阐述,本文对此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对孟子的“乐”有一点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天问子 《老年人》2008,(6):42-43
众所周知,《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南)人。他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据说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化为八派,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人遂把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统称为“孔孟之道”,而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亚圣”。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史上,《孟子》一书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虽然《孟子》已经得到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广泛研究,但是在修辞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孟子》当中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崔冰 《现代交际》2012,(5):43-44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作之作,其中含有大量同义词,这些同义词有着丰富的修辞效果,研究他们对窥探《孟子》的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平 《公关世界》2010,(3):42-45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2500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做客《百年讲坛》。从六个方面讲述她解读《论语》的心得。  相似文献   

10.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海外英译历程,从传教士柯大卫和理雅各的早期译本,到华人翻译家赖发洛的经典译本,再到现代的多元版本,已近两百年之久。《孟子》的译介在不同的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考察18至21世纪较具代表性的《孟子》英译本,经罗列和概括后发现,《孟子》译介在此期间经历了从以忠实原文为主到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流变过程,基于此总结出提高其译介效果的方法:选择目的语为母语的译者;译介目的应靠提高译本可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中国自公元2世纪起,便有了关于北非西亚即现在所指阿拉伯国家的文字记载。之后有唐代的《经行记》和《酉阳杂俎》,宋代的《清波别志》、《岭外代答》、《诸番志》和《事林广记》,元代的《岛夷志略》和明代《瀛涯胜揽》、《星磋胜揽》、《西洋番国志》等。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世界》2004,(5):58-63
一、纪伯伦的宗教背景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近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在世界文坛享有和印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齐名的地位。 纪伯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东方文学家,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术、思想上,他都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韩平 《公关世界》2010,(4):67-70
三、把握尺度,过犹不及 《论语》教给人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这些方法都很简单,道理都很朴素。《论语》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孔子并不提倡一味地丧失原则,一味地以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人,而是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最正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也成为重大关切,典籍翻译工作也因此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孟子》作为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在对外传播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没有得到与其传统地位相符的重视,应该进行进一步探讨。理雅各《孟子》译本作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巨大,但其中也不乏各种原因导致的文化错位现象,笔者在此浅议,期望能为后来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次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论坛的举办,是把中华孝文化这个古老文明的主题提上国际论坛,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雪(小说)     
半路上彩秀和小艳才商量定:下车后,先去埠前村找李仙娥,之后再回自家村。所以这样只为让李仙娥安心过个年。  相似文献   

18.
19.
《老年世界》2014,(17):46-46
儒家历代重要代表人物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熊十力生。当代新儒学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著有《新唯识论》。熊十力与梁漱溟、牟宗三、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并成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1968年卒。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张君劢生。认为现代儒学“应以德、法二者相辅而行,为今后学术发展之途径”。1969年卒。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世界》2004,(5):53-57
[22]《贤人名士事略》(Siyar’A‘l(a|-)mal-Nubal(a|-)’) 作者舍姆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扎哈比(卒于1374年),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圣训学家。祖籍土库曼,出生和故世均在大马士革。其附名扎哈比(al-Zahabi)的意思是金匠,因为其父以制造金器为业。殷实的家境使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像所有有志研究圣训学的人一样,遍游沙姆地区各大名城,拜师访学,后游学埃及并到麦加朝圣。他求教的导师中不乏伊本·泰米叶那样的大师。学成后开始关注史学。在大马士革近郊风景秀丽的姑塔一个村庄里,担任“海推布”(伊斯兰教义演说家)达15年之久,那是他一生中著书立说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时期。之后在大马士革多所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临终前5年,因患眼疾,拒绝治疗而双目失明,但教学和著述不曾中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