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只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实施,才代之以后起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这种意见是难以成立的。事实上,早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之前,天国领袖们便已制定并成功地实施了以“照旧交粮纳税”为基本内涵的土地纲领及田赋政策。本文拟从考证《天朝田亩制度》与“照旧交粮纳税”政策颁布的时间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最后回答《天朝田亩制度》究竟是农民革命纲领还是拜上帝教教义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只是一个分配土地的方案,而是太平天国建都之初的一个立国方案和制度,具有强化天京政权的功能;《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近代化方案,并有改变太平天国的现状和借此以“资政”的现实作用,它把太平天国运动引向了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轨道。《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除乡官制度外基本不同,很难说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但它们所反映的则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天朝田亩制度》(下文简称(《制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献?是要立即付诸实行的政策(或政策纲领)文件,还是描绘人间天国的宗教教义性质的文献,抑或是其他种类的文件?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有变化的。50年代中期,根据接触到的一点史料和读过的一点经典著作,我认为《制度》是一个政策纲领,太平天国在颁布它的“初期,曾确实想在实际运动中来全部推行这种制度”,只是由于《制度》本身固有的缺点、广大群众的反对、以及战争环境,使它如同恩格斯分析德国农民战争中的空想纲领一样,“在第一次实际试用之后就不得不遇到当时条件所容许的有限范围以内来”。以至于在土地政策方面,由土地公有、平均分配,遇到“以实种作准”和“照旧交粮纳税”即维持原有的土地所有权;在商业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太平天国天京建都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40周年。《天朝四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一份纲领性的重要文件,是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宏富庞杂的“平均平等”思想的主要载体,其性质与太平天国运动及政权性质紧密相联。因此,从50年代至今,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结果是众说纷坛,褒贬不一:其中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造封建之反,举革命之旗,因而对它倍加歌颂,大加赞扬;也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逆客观规律而行,拉历史车轮倒转,于是对它或愤然鞭挞、或猛力抨击;还有人认为《天朝田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废除”买卖婚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几天下婚姻不论财”。据此,有的同志得出结论,认为太平天国“主婚姻上废除封建的买卖婚姻”(罗尔纲:《太平天国的妇女》,载《太平天国史事考》,第318页)。一些教科书亦采用此说,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首先,《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问题,不过是重复历史上封建道德家的某些箴言。如明代吕新吾《闺范》写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多所突破,但是,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解析,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土地纲领观点,已被大中学校教科书所接受而普遍流行.而在1978年以后,史学界又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的观点,也已在学术界再露头角.以上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无论其角度如何,都有偏颇,可以商榷.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颁刻了《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制度》的性质如何看?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它是一种宗教性文献”,“不是太平天国的政策纲领”(赵德馨《重议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江汉论坛》1981年第1期。下引此文不另作注)。有的则说:《制度》“颁行于定都天京,革命进入高潮之后,不是用来破,而是用来立”,“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是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最发达的地区,这种先进的经济因素与平均主义的矛盾更大,它更加容不得平  相似文献   

8.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后期颁布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前者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后者的重点则因向往发展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成为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典性文献。从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到颁布《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中西文化观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其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足迹和认识、接纳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对后人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毅生同志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五七年第二期发表的“略論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質”一文中,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質問題作了如下的論断: “天朝田亩制度实質上是一个彻底的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农民資产阶級性的土地綱領,革命性和进步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帶有任何反动的实質。”并从而得出結論: “既然我們按照革命的任务和内容来决定革命性質,那末,現在我們便不能不肯定太平天国革命是資产阶級性質的农民战爭了”。我們認为,这些論断是錯誤的。但是本文的内容不想全面地涉獵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質問題;只想就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質,提出一些我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3,23(3):168-17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就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 ,太平天国领袖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扭结的特点和西方文化影响的表征。然而就文化的阶级属性或本质而论 ,农民当属封建文化的载体 ,他们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疏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即折射出太平天国这种既扭结又疏离的文化倾向。 186 1年《天朝田亩制度》的重颁 ,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和对西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两司马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职官有两司马。据《天朝田亩制度》载,两司马是最基层的官。在军中统率二十五个兵;在城镇乡村管辖二十五家。本世纪史家治太平天国史者,都依据《天朝田亩制度》确认有“两司马”,即认定此为太平天国所设官职专称。我以为不确,“两司马”应该指包括正、副的两个司马的统称。理由如下:(一)见太平天国兵册。据张德坚《贼情汇纂》所录《前十三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吉添顺统下兵册》就有“前前一东正司马”吉添顺和封为“前前一东副司马”的汪万菁;此乃缴获档案,可推论其余兵册也必有正、副两司马者。(二)太平军中有“副司马…  相似文献   

12.
省历史学会付秘书长沈嘉荣同志的《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收进了沈嘉荣同志近二十万字的论述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文章十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作了剖析:他认为无论从其政治及其经济制度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理由是:“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非封建或超封建的上层建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没有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一、废除商业的空想及其修正在太平天国的基本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农民英雄们根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和上帝教的教义,定出了“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根据这种理想和原则,太平天国在前期曾有废除商业的试图。在1853年建都天京后刊刻的《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在一些省区所出的告示中,也有“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的内容。在一些“讲道理”的集会上,太平军还曾向群众宣讲上述废除商业的主张。反革命大魁首曾国藩也借此大放厥辞,攻击太平天国“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货皆天主之货。”从这些正面的和反面的材料中,可以知道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的一百四十周年。早在金田起义之初,洪秀全就提出了“小天堂”这一理想社会的目标。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他感到建立人间“小天堂”的诸条件已经具备,便颁布了他所设计的“小天堂”的蓝图——《天朝田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天朝田亩制度》是具有"进步性"还是"反动性",成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关键。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平分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不仅不会必然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确实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制度》"反动性"论是不能科学概括《制度》的历史内涵的。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代,中国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土地问题是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焦点。《制度》针对土地问题,提出以平均主义为原则的平分土地设想,不仅不可以定性为"反动性",其进步意义更应该被认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制度》未能实施,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者无法实现他们鼓吹的平等与公正原则,同时《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在南京定都之后,制订和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制度实质上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政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这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期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兴起的阶段,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步入逐渐渗入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初。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便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洪秀全一八五三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某些流行甚广的论断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私有制的提法由来已久,而且它往往又与平均主义混同一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思想。郭沫若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在分析这一制度性质时说:“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这是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的表现,是一种空想”(《中国史稿》第四册第29—30页)。罗尔纲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这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企图在小生产的基础上,采取平均社会财富,消灭私有制的办法来实现社会主义,是空想的,不能实现的”(《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  相似文献   

19.
一百零八年前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把单纯的农民战争所能发展的丰富理想和斗争达到最高峰。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提出一个建立农民公社理想方案的“天朝田亩制度”。他们幻想把农民公社做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的必经之路,并为这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美丽动人的愿望,进行了难苦卓绝的斗争。虽然太平天国革命受时代的限制,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终于失败了;虽然理想的农民公社方案不过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虽然它是不仅超越当时而又超越未来的“狂暴的空想”,但是太平天国提出以建立农民公社为中心要求彻底打碎封建剥削制度,并根除私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把整个封建时代被压迫的劳动者的斗争要求,提高到了自发的单纯的农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动员了广大群众,勇敢地反抗封建主义。它又在极大的程度上启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革命始终是围绕着求政治平等和经济均平而展开,而这种平等的要求归根到底反映了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的革命是土地革命,其深刻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乃土地所有制的社会.因此,当农民战争把对土地的要求以纲领、口号的形式鲜明地写在战旗上的时候,也就表示了旧式农民革命最高峰的到来.但是,作为小生产者和私有者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把包括土地在内的经济平均主义变为制度.无法真正实现“均田”这一理想,这其中的因由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历史的局限”.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是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而非太平天国革命.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已有了诸多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民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多多少少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观念;其用基于一神教宇宙观的拜上帝会去进行革命准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利用宗教点燃群众造反情绪大不一样;更主要的是它把”平分土地”的要求制度化为《天朝田亩制度》,这就不是旧式农民起义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的先声。本文拟从讨论农民战争的阶段入手,具体论述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