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在摧廓七子复古主义的长期统治中卓著功绩。钱谦益说:“万历中年,王、李之学盛行,黄茅白苇,弥望皆是。文长、义仍,崭然有异,沉痼滋蔓,未克芟薙。……中郎之论山,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勋宏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2.
晚明诗文领域,以公安三袁为首的公安派声势最为浩大,而其中又以袁宏道声誉最隆,成就及贡献最大。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动宏道》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沦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何为“中郎之论”?“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袁宏道《小修诗叙》)后人因此称公安派的文学思想为“性灵说”,并以“独抒性灵,不…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袁宏道诗文的排比对勘,对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任访秋《袁中郎研究·年谱》中部分诗文的编年进行了纠误补阙,对袁宏道“客吴”,游庐山,游玉泉山、太和山,主试秦中的时空进行了更为具体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湖北公安人,字中郎,号石公。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文学史上号称公安三袁。“二袁才名,在万历时几倾天下。”(《桃源县志》)袁宏道生于明隆庆二年(1568),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生只活了四十二岁。他从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即结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下称《行状》)但是,他正式从事文学活动,大概是举进士(1592),特别是令吴以后的事,从那时到死,总共不到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公安派是晚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袁氏三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们从事文学活动时期,正值复古主义充斥整个文坛。针对时弊,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中郎  相似文献   

6.
读元诗札记     
<正> 关于杨宏道的卒年杨宏道,又作弘道,字叔能,自号素庵、默翁,金末元初著各作家。《全金元词·杨宏道小传》说他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卒年70余”。《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刚说他“卒年80余”。《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卷86据《山东通志》说他“延佑二年卒,谥文节”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船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涵掩六经,传注无遗,批判改造佛老,抨击程朱陆王,继承和发挥了王充、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虚空皆气”(《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天下惟器”(《周易外传·系辞上传》十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所’以发‘能’”、  相似文献   

8.
(一) 柳宗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和他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密切结合的。他继承和发展了王充气一元论唯物主义思想,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明确地回答了屈原在《天问》中对宇宙本始问题的质难。他说:“庞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天对》)在这里,他肯定了在蒙昧状态中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只是元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不只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而且是哲学的光辉文献。列宁高度评价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意义。他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成包括自然现在内的“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公安派是晚明文坛反对复古,力主革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倡导者是湖北公安的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和袁中道(小修)三兄弟,故世称“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是公安派美学思想的核心。它是在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思潮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对李贽的“童心说”和“顺其性”说及汤显祖的“唯情”说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独抒性灵”是在总结当时一些进步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反复古主义斗争的需要加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封建社会内部分化瓦解的产物,也是两种文艺观斗争的光辉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对小说《西游记》的解读上,人们长期沉湎于“释魔证道”,这其实是对《西游记》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因为研究者忽略了对《西游记》审美品格的把握。认为,“童趣”构成了《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而且,《西游记》的童趣品格并非突兀而成的,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背景,袁宏道的“趣论”便是这一背景中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之所谓“趣”即相当于现今所说的“童趣”。那么,以袁宏道的“趣论”观照《西游记》,便能较好地把握《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西游记》的“童趣”表现为:去除装饰的“天真之趣”,无视规范的“叛逆之趣”,挣脱约束的“自在之趣”。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言语》之“王中郎今伏玄(?)、习凿齿论青楚人物”条下,刘孝标注引伏滔评“青士有才德者”数十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整理本第132页)对其中后汉时人名的标点,有二处似可商榷。 其一,“大司徒伏三老”,《笺疏》引清人李慈铭批校云:“案《后汉书》:伏湛官大司徒;其兄子恭官司空,肃宗以为三老。”则“大司徒”与“伏三老”判然两人,整理本标点作一人处理,二者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孔子的认识论问题,素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唯心的先验论,因孔子曾鼓吹过“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说是建立在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认识论,因孔子曾倡导过“学而知之”和“学而不厌”。双方各执一端。列宁说过,判断一个哲学家,“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6—227页)这就是说,评价一个哲学家,要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两种唯物主义的区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前一种唯物主义,马克思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吴中无足系去客者,独大小何君,经年未得倾肠一吐为恨耳。”(282页,《张幼于》)笺:“[大小何君]何良俊,字元朗。华亭人。弟良傅,字叔皮。皆负才名,时以‘二陆’方之。…”按:笺似误。何良傅,嘉靖二十年进士,卒于嘉靖四十一年,在袁宏道出生前。其兄良俊,卒于万历元年,那时宏道才六岁。良俊之殁,王世贞为作《挽何翰林元朗》(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九《诗部》),至宏道官吴县时,世贞早已去世。可见,宏道恨未与之“倾肠一吐”者,决非何良俊兄弟。钱谦益《列朝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很好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不仅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对立,还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同一。 (一)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1961年版136页)相对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也说过:“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把巫神、迷信思想看作是“群众脑子里的敌人” (《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91页)。而“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一就是“神权”,具体地说就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封建时代,敢于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鬼神系统持坚决的抵制态度,并勇于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思想家是不多的。而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则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也是一位能运用人民喜见乐闻的艺术形式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文学家,因而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列宁说:  相似文献   

18.
骚艺二札     
“帷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美人”一词,古今楚辞研究者诠释纷纭。归纳起来,大致主要有四种解释: ①王逸说:“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楚辞章句》) ③黄文焕说;“美人,原自谓也。”(《楚辞听直》) ③纪昀说:“美人以谓盛壮之年耳。”(戴震《屈原赋注》引) ④马其昶说:“美人泛言贤士。”(《屈赋微》)古代笺注家多宗王注,近代学者常采黄说。如游国恩、刘永济先生(见所著《楚辞论文集》、《屈赋通笺》)等皆用黄说。上举四种说法的后三种说法不及王注更接近诗人创作意图的实  相似文献   

19.
王昭君家世、年谱及有关书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昭君家世王嫱,家昭君,南郡秭归人。《说文》无嫱字,《汉书·匈奴传》作王墙。《左传》哀公元年:“妃嫡嫔御”,唐“石经”本“嫱”字作“墙”,则《匈奴传》不误。《元帝纪》作“王樯”,“樯”字亦不见《说文》。昭君又作明君。晋石崇《王明君词序》云:“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见文选》)。昭君亦作“明妃”。梁江淹《恨赋》有云:“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见《文选》)。明人作的《昭君出塞和戎记》,说昭君是越州人。《和戎记》云:“奴家姓王名嫱,字淑贞,祖贯越州人氏。”此说于史无征,显系杜撰。此外,还有各种说法。《琴操》云:“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杜甫诗云:“若道巫山女麄丑,安得此有昭君村。”《太平寰宇  相似文献   

20.
补例与一使与犹使也。[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贯高与客孟野等十馀人,皆自觉髠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与各至对狱。”贯高与客即贯高使客。与一语与犹语也。[例]白居易《迎春花赠杨中郎》:“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谓凭君语向游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