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公务员惩戒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是粗疏简陋、适应性差,其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本身和法律文化两方面.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是以宪法的人权保障规范为依据,从惩戒的事由、种类、适用对象、机构、决定程序、适用标准、适用的法定和酌定情节、追究时效和惩戒执行与救济等方面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建立起科学的公务员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艺术品市场中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等问题.从现有实体法角度探求其产生及存在的原因,为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法律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财市场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实质均以信托法律关系为基础,而同质业务因经营主体所隶属监管机构不同而适用不同监管规则,导致和加剧理财市场的无序竞争。市场需要统一竞争机制,应制定统一的理财业务管理规范,规范委托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私募基金长期游离于法律监督之外,尤其是私募基金的发行募集信息披露,亟须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加以规制。我国私募基金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中,应当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强化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应依照不同的投资者建立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的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迅猛,已经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就是这样一种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举足轻重的私募基金,我国法律却没有明确其地位.其市场准入、运作模式及法律监管更是无法可依.很多私募基金都处于违规操作状态,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应当完善配套立法,确立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建立以证监会、私募基金行业协会、商业银行三重监管的私募基金法律监管机制;建立私募基金市场准入制度和评级制度,从而实现对私募基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艺术品交易中品质的确定必须立法,并就有关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一是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统一的艺术品鉴定机构;二是是建立行业协会,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债”危机对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债"危机缘于其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个链条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漏洞。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及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总结美国此次"次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实际运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从"规范银行放贷程序"、"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主要依赖三个机制:资产组合机制、破产隔离机制和信用增级机制,其中,破产隔离机制是整个资产证券化流程的中心机制.特殊目的机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风险隔离而设立.目前的特殊目的机构设立模式主要有三种:信托型特殊目的机构、公司型特殊目的机构和有限合伙型特殊目的机构.在我国当前法律环境下,设立信托型特殊目的机构和国有独资公司型特殊目的机构是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阐明私募股权基金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可能性,指出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条件较低,适合矿产勘查.私募股权敢于承担高风险、追逐高回报,使其有意愿投资矿产勘查.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方式有助于改善矿业勘查企业内部管理,两者的结合将使双方受益.最后从建立合格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风险勘查市场及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提出促进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六十年代末的美国,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欧洲、亚洲蓬勃发展。资产证券化是指以资产支持的证券化,其实质就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如中介服务机构的质量亟待提高;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对资产证券化认识的误区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自2005年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来,在转移风险、提高收益,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缓解日益趋紧的流动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借鉴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应当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提供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同时,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证监会主导下,券商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有其合理性和易操作性,但是由于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难以完全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券商破产会直接影响专项计划的持续运作,导致破产隔离不彻底。为了长期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需要在交易中引入信托概念,赋予受益凭证明确的法律性质,突破目前法律和体制的羁绊通过建立基础资产选择标准、限制券商角色范围等措施,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各个交易环节。  相似文献   

13.
艺术品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借助传统证券定义,艺术品证券可通过证券内涵的三重检验,即公众性、投资性、失控性,因而在鼓励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应将其纳入证券法的调整范围。但艺术品证券在价值来源、投资收益模式等方面存在颇多独特之处,蕴育着特有的交易风险。法律需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艺术品证券交易作出较为周全的系统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审慎监管有利于保证资产证券化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国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监管积累丰富的经验,但是2007年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依然暴露出来法律激励机制存在偏差、交易结构存在法律漏洞、信息披露与隐私权利的法律规制失衡、按揭制度存在重大隐患等诸多弊病.资产证券化正是受这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物交易市场的不断繁荣,民间文物鉴定行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由于我国目前尚无规范民间文物鉴定人的法律依据与行业管理机制,导致文物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文物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采取的行政干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机制失灵的现象,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实行行业组织管理与明确法律责任的双重规范模式。建议确立民间文物鉴定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建构文物鉴定人的准入制度,并明确鉴定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物权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这种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不利于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因此,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法律层面上适时放开对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严格限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贷款证券化业务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金融立法的最新动态,讨论了贷款证券化的实际运作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的历史发展、开展贷款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意义与经济功能所在、贷款证券化业务所涉及的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和主要法律问题、以及发展我国贷款证券化业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法律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财产制度,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规定,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宪法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基本财产法,确定了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规则.基于法治建设和法律制度完善的需要,我们必须全面构造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宪法、民法、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构成了财产权保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在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制度功能,三者相互合作,不可能互相代替.而目前我国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致使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不完整,急需按照世界通例完善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运用金融抑制理论解释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兴起的现实和制度原因。政府管制利率,严控信贷方向和信贷规模,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使得在国民积累的财富缺乏投资渠道的同时,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难问题。私募股权基金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正是对金融抑制的理性回应。私募股权基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仍处于初生阶段,法律地位模糊不清,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应在适度监管的原则下完善私募股权基金主体制度及其运行规则,确保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是我国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定分止争,物尽其用.为了发挥物权法的这一作用,我国<物权法>采用了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但是物权法定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当通过一定途径加以缓和或者柔化,以顺应世界上物权缓和的发展趋势,解决我国<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