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从相反的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受过各类教育的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32.39%下降到1982年的24.08%,即下降了25.66%。但由于广西人口的增长很快,12岁及  相似文献   

2.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3.
<正> 在人口的文化程度分析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的分析。考察和研究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对于了解当前我国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制定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布置今后工作的重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和抽查资料,对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城乡构成、地区差异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所统计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是指15周岁及15周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不足一千五百个,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我国15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16.10%,占15岁及  相似文献   

4.
<正> 按目前国际通用标准,15岁及15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文盲、半文盲。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文盲率的高低,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文化教育普及和发达程度,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盲率的高低对人口再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及其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作简要分析。一、西双版纳的文盲人口云南省西双版内傣族自治州地处我国南部边疆,辖景洪、勐海、勐腊三县,其东南和西南与老挝、缅甸接壤。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州有人口796,354人,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  相似文献   

5.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尚有文盲、半文盲1.8亿人。我国人口有80%在农村,与此相应的是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中有92%也在农村。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些年来,国家大力加强了农村的扫盲脱盲工作,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1988年全国扫盲共144万人,而这一年新产生的文盲竟达到了200万人,扫盲进度远远赶不上成盲的速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又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每万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较1982年普遍有所提高。大学水平(包括毕业、肄业和在校)由1982年的60.1人上升到86.3人,高中程度由662.7人上升到687.8人,初中程度由1,775人上升到2,115人,小学程度由3,537.7人上升到3,612.4人。同时,文盲率也有所下降。1982年,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2岁以上人口的31.87%,1987年降至26.77%。  相似文献   

8.
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为36,421,421人,其中在业人口为18,615,027人。总人口的在业率为51.11%,劳动适龄人口的在业率为96.96%。 (一)在业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状况 在全部在业人口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含毕业和肄业,下同)的为108,241人,占0.58%;高中文化程度的2,027,549人,占10.89%;初中文化的为4,604,294人,占24.73%;小学文化的7,918,395人,占42.54%;文盲半文盲为3,956,548人,占21.25%。广西在业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差异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差异及成因探析景跃军,王福江通过对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各类人口的文化程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始终存在着,尤其是具有高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文盲半文盲人口,这种性别差异就更大。研究这些差异及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后如何更科...  相似文献   

10.
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均等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动态上看,文化女性人口数量有了高速增长,文盲半文盲人数降低迅速,特别是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提高幅度最大,说明女性人口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横向比较与空间对比角度看,女性人口与男性人口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女性人口加入文盲的机会在增大。另外,从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内部结构上看,还存在显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表现出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这种非均等性直接影响女性人口就业机会的均等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的状况,尤其是文盲的数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过去,人们总认为国家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所提供的文盲数字(如1982年的文盲、半文盲为2.3亿,1987年为2.2亿)是比较准确的,况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供了与我国大致相同的数字。但是,《决策与信息》杂志1989年第7期上刊登的朱红同志的文章“中国有八亿文盲”(以下简称《朱文》,却提供了令人瞠目的信息:1989年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八亿文盲;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身体  相似文献   

12.
人口结构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选择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男女性别比例、文盲及半文盲比重与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基于陕西省1989-2008年相关数据,对陕西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文盲及半文盲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城镇人口比重和男女比例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除开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外,其余三个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不同的滞后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四普”和“五普”资料,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丧偶人口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丧偶人口在年龄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在性别上呈现男性化的倾向。城乡丧偶率在不断扩大,农村丧偶老人较城市丧偶老人而言有更大的增长。女性丧偶人口的整体文化程度仍然低于男性,随着受教育水平的升高,女性和男性丧偶人口的差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女性丧偶人口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不同职业的丧偶率差异较大,就业层次越低,丧偶率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职业人口的丧偶率差距渐渐缩小。不同年龄的丧偶人口在家庭规模分布上差异较大,丧偶人口居住的家庭在不断小型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十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八亿以上。在我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任务在农村。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过多而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旧中国,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文盲。解放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增长很快,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据统计,1979年全国近四亿青壮年农民中30%是文盲,4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很小;而日本1975年农民中大学毕业生占5.8%,高中生占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趋势定量分析袁建华,庄岩,许屹一、前言我国人口文化素质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25至69岁人口的文化结构是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包括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7%、35.28%、25...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分地区数据表国家统计局表1人口自然变动和文盲人口比重表2家庭户规模和市镇人D状况注:全国数据为加权汇总数。表3各种户D状况人回注:全国数据为加权汇总数,不包括解放军。麦4每10万人中接受过各种教育状况的人回单位:人注:全...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117.56万人,其中厦门本岛的思明、开元、鼓浪屿、湖里四个区为厦门经济特区,人口刎.26万人。本文试根据“三普”和“四普”资料,对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四普”资料表明,豆990年厦门市每十万人口中,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为73714人,分别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2852人和4403人,其中大学和高中的文化程度人口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的多(详见表1),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  相似文献   

18.
未婚人口是指各年龄组中从未结过婚的人口,它不包括虽然没履行过结婚手续,但构成事实婚姻的人口。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00394万人,未婚人口为19012万,未婚率为28.57%。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中,虽然有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的数据,但与婚姻情况进行交叉汇总的并不多。本文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就我国未婚人口的文化和职业状况做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边境地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口跨境流出意愿最强烈,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的跨境流出活跃得多;与国内流动人口相比,初婚有配偶人口和离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于未婚人口;接受过教育的人较文盲半文盲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与未流动人口相比,再婚有配偶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但离婚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有过外出经历的人更容易跨境流出。  相似文献   

20.
<正>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了我国文盲人口的现状。10%机器抽样汇总资料的发表,有利于我们从多层次、多方位对我国文盲人口的特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客观地分析。本文想就我国文盲人口的城乡、性别、地区分布以及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