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为研究我国经济收缩时政府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与通货膨胀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多参数动态系统进行Kalman滤波测算我国1978~2008年的产出缺口变动轨迹,应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确定我国当前菲利普斯曲线形式,得出我国面临适应性预期通货膨胀压力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估计无约束向量自回归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探讨了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和货币供给量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我国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使用搜索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开展研究,分别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和带搜索项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上海市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进行了拟合和预测.实证结果表明:百度搜索指数与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拟合度达到0.918,预测精度相较ARMA模型提高23.2%.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模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比国家统计局提前一个月发布房屋价格指数数据.  相似文献   

4.
张鸿武 《统计研究》2009,26(12):74-80
 论文应用双变量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8年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变异性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期间,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异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并且这种替代关系是双向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变异性之间的替代关系的大小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估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昕东 《统计研究》2008,25(7):45-51
 核心通货膨胀是观测到的通货膨胀中长期的、持续的成分。核心通货膨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我们扩展了Quah和Vahey的两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建立了包括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与产出的三变量SVAR模型,并且通过对变量施加基于经济理论的长期约束估计了1986年至2007年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结果显示,我们估计的核心通货膨胀能够很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的趋势性变化。最后得出结论:2007年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略低于3%的警戒线水平,但是有快速上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滤波法仅对实际GDP变量进行趋势和周期成分分解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国际联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预期等影响因素,构建多参数动态系统模型进行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09年潜在产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均衡增长率。在此基础上,讨论模型在中国经济周期阶段划分、长期增长趋势与可接受增长区间及拐点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贾茜 《统计与决策》2016,(6):113-117
文章首先分别就我国通货膨胀对每个经济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上一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五个因素)和通货膨胀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滞后期;接着将每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滞后期引入,建立以通货膨胀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为被解释变量,各个最佳滞后期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然后对这个分布滞后模型进行经济意义(包括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统计意义(包括参数值和模型是否显著)以及计量经济意义上(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的检验,对初步的回归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最终的分布滞后模型;最后根据此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并根据回归结果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物价问题成为当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为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并有效地控制物价及通货膨胀。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物价指数的上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价指数不仅与当期的货币供给量有关系,还与前期的货币供给有关,而且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懿  李熠 《统计研究》2011,28(8):28-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影响的同时流动性过剩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明确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本文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产出、国际原油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变量运用CVAR模型方法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加以分析。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稳定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原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影响,但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的产出缺口进行了估计,估算出我国1978-2003年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实证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产出缺口相似,且与通货膨胀的变化路径一致.在估算产出缺口的基础上,我们估算出了相应的菲利普斯曲线.结果表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现期产出缺口比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大,并大致推测出我国的自然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引入一个利用核心货币、产出缺口以及通货膨胀历史解释通货膨胀的模型.并检验核心货币能否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历次通货膨胀.结果说明,核心货币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说明政府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但是也要从其他方面采取对策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包含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指标的包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变迁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内在动态响应机制。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冲击在短期内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看对产出的影响十分微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在短期内具有真实效应,而长期来看缺乏持久性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短期利率上升导致长期利率下降的"利率之谜"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波动和产出增长及其波动之间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基于一种多元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MGARCH模型),采用中国1993—2003年的月度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数据检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波动和产出增长及其波动的关系。结论表明:高通货膨胀水平引起高的通货膨胀波动,而高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波动导致低的产出增长和产出增长波动,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统计与决策》2016,(10):165-169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15.
赵进文  丁林涛 《统计研究》2012,29(12):69-76
本文首先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响应及其剧烈程度。然后,利用门限模型验证了通货膨胀在不同变量作为门限变量情况下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六个因素冲击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对流动性过剩的反应程度最强,对股票价格、产出缺口和国际油价的反应适度,对实际有效汇率和房价的反应较弱;股票价格、汇率和国际油价具有明显的门限特征,它们分别将通货膨胀分为高低两种区制状态。以上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通货膨胀的反应机制,采用合理的经济政策应对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价格调整曲线的非参数刻画:1980—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压力系数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的差异,尝试将非参数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来,利用非参数回归模型拟合我国的预期价格调整曲线。本文发现,固定值预期价格调整曲线的压力系数呈现非对称的V型结构,适应性预期呈现大致对称的V型结构,表明产出缺口越大,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李玲  雷良海 《统计与决策》2012,(11):151-154
文章将能源价格、产出、需求、汇率等因素引入反映宏观开放经济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AS/AD)模型,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实证分析了2005年7月汇改后至2011年4月期间,各变量对通货膨胀影响系数的变动状况,结果表明:2005年7月汇改后至今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更多的是一种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自身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产出缺口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和非对称性,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94-1998年和1999-2007年间,线性特征明显,而在1981-1993年和2008年以后,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两种特征之间转换频繁。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中国1996~2010年的CPI、PPI、货币量和产出等季度数据,考虑了两类基本但重要的时间序列模型——AR和VAR模型在预测中国通货膨胀上的样本外表现。研究表明:这两类模型在大部分预测期上对通胀的预测都优于简单的随机游走式预测;对不同滞后阶数的模型而言,通常滞后阶数越少的模型预测效果越好;M1增速、名义GDP增速和真实GDP增速都能改善仅仅依赖历史通胀信息形成的预测,但M0增速、M2增速以及PPI通胀,通常都不能改善;在含有M1增速的两变量VAR(1)模型中进一步引入产出增速构成的三变量VAR(1)模型对通胀预测没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变量动态模型的产出缺口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成思 《统计研究》2009,26(7):27-33
 本文运用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下的Beveridge-Nelson分解方法和贝叶斯Gibbs抽样估计,估算了1985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期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并且与传统的单变量估计方法测算的结果在统计属性和对货币政策调节的预测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产出缺口的统计属性存在差别,并且只有基于多变量系统测算的产出缺口对货币政策具有显著预测效果。这说明多变量模型估计出的产出缺口更全面地考虑了经济产出与其他相关变量的互动效应,含有的信息更为丰富,从而对宏观政策调整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