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带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0年来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路径进行了模拟分析。估计和检验发现了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通货膨胀的动态调整过程。我国通货膨胀调整存在减速通货膨胀状态、适中通货膨胀状态和加速通货膨胀状态三个区制。适中通货膨胀状态是一个平稳的自回归过程,减速通货膨胀状态、加速通货膨胀状态则是具有单位根的自回归过程,具有自我加速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制下,通货膨胀率均有较高的持久性,但中间状态的持久性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二是复杂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表现为多层次、多成分、不平衡;三是变动性,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生产力不断增长,生产关系不断调整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客观实在。我们不能违背它、超越它,而应遵从它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出发,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计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杨宏进ABSTRACTMethodsofcorelationanalysishavebeenemployedtosiftthrougheveryba-sicevaluatingindicatorbelongingto...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拉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为了更加准确的界定制造业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论文深入分析了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经济拉动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指出:虽然长三角制造业从总体上具有较强大的经济拉动力,但其内部各行业之间仍然具有明显的差异,并由此表现出制造业经济拉动力的某螳具体特征.文章最后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引申开来,阐述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经济拉动作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础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整体及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复杂的关系,经济总量的变化往往反映为产业构成的变化,而产业构成的变化无不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事实上,经济增长过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低下,工业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大再生产道路。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把经济发展迅速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轨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从技术进步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除了科学技术本身,经济波动、经济结构、科技投入、工业内部技术进步协同效果,宏观调控、企业技术进步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存款的数额不断扩大。探究银行存款增长和波动的规律,寻求调节和控制银行存款变动的途径,以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China’s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of evolution. The major factors determining China’s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are industrial policy, the structure of demand, the structure of labour forces and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Disequilibrium exists both in China’s structure of second industry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Faced with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China should take active actions to rationalize its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实现科技创新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科技发展政策的前提是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R&D强度和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1985-2013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产出机制发生了转变,它们之间存在着两个门槛,R&D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661%和1.325%,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的门槛值分别为29%和67%。两个门槛变量回归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这个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我国专利产出的增长都经历了从以R&D人员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到以R&D资本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转变过程。在这个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非线性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促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创新与劳动就业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创新与就业关联机制的Jordi模型,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影响进行细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短板与不协同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就业增长的瓶颈,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也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特征、创新投入的行业分布以及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并且发现了企业规模与R&;D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与安同良等人发现的倾斜V型关系的结论不同。其次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义。本文以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创新协同网络、组织创新协同网络、个体创新协同网络3个维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演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地理邻近特征,地理距离较近的城市更利于开展面对面的直接互动与交流,提升了技术创新协同和再创新的速度;②粤港澳大湾区组织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组织邻近特征,组织属性相似的协同双方,更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和业务往来,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协同;③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技术邻近特征,具有亲缘关系的集团企业,因技术相近、业务相同而更易于技术创新协同、转移和吸收;④应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利用活跃的市场经济优势,从城市、组织和个体角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淀科技园是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中心,是中央政府追求建设的技术创新资源转化成产业创新能力的全国示范区,其中信息服务业是其龙头产业。本文在CDM的分析框架下,基于海淀科技园企业年报的微观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创新过程与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 挖掘促进两个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总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内在的创新机理,并为两个产业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研究发现:在信息服务业中新产品产出倾向与企业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制造业中创新规模效益显著;信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特征显著,而制造业并不显著;信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低下,而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阶段就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报告根据城市创新的特殊性,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计分牌》,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国家统计局的《创新型国家进程统计监测研究报告》,建立了由六个模块和3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主要创新城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整体的创新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左右,参评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北京相当于发达国家50%,是我国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局因子分析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多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潜力作出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各省市划分为四类地区,并对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增长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潜力突出的地方将更具竞争力,从而,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 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