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多国家每次人口普查之后都要对其进行质量评估,计算人口普查误差,包括净误差及其构成部分(普查遗漏和普查错误计数)。通常采用先估计净误差,然后估计普查错误计数和普查遗漏。人口普查误差计算的关键是估计总体实际人口数。目前多数国家是使用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和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最近1~2年美国提出使用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研究结论表明:真正的人口普查误差其实是不能计算的;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由于不受样本量限制而可以选择较多的事后分层变量,因而它优于基于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国家统计局进行人口普查事后计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估计人口普查涵盖误差,即普查中遗漏或错误计数人口数.事后计数调查样本采取差别比例方式抽取.对抽取的单位使用问卷采集家庭和个人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利用比较结果和抽样权数,使用线性估计量对实际人口数目进行估计.估计的涵盖误差指标有普查净遗漏率、净遗漏人口数、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和地区的净遗漏率,以及普查住宅遗漏和普查无答复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对普查登记人口名单及其质量评估调查人口名单进行比对,以找出二者匹配人数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或单系统估计量可能出现的比对误差问题,提出测度比对误差及对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影响的研究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法,以及吸纳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比对误差的总差异率、净差异率和相对误差率等问题。研究认为:内含比对误差的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值不能真实反映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质量,影响普查数据用户的决策;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结论的影响,可从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中抽取子样本再次比对(评估比对),然后比较评估比对与原始比对结果的差异;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净误差的影响,可分别计算原始比对和评估比对的双系统估计量,然后求二者之差;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错误登记人数(或遗漏人数)的影响,可分别构造原始比对和评估比对的错误登记人数(或遗漏人数)估计量,然后求二者之差;在中国开展比对误差测量工作势在必行,急需进行比对工作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2010年,我国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同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一样,这次人口普查后也将进行事后计数调查以估计其覆盖误差。  相似文献   

5.
以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上的人口总体(全国、全国以下各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对总体登记的普查人口名单和覆盖调查人口名单构造的组合式遗漏估计量估计人口普查遗漏((1))人口数。目前各国政府统计部门在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中主要使用单重遗漏估计量,但该方法未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份调查人口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低估了总体普查遗漏人口数。组合式遗漏估计量除了包括单重遗漏人口外,还包括了双重遗漏人口,避免了单重遗漏估计量的缺陷。采取抽样估计和数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重遗漏估计量、双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理论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在抽样估计精度和遗漏人口数估计上优于单重遗漏估计量,尤其是在分析双重遗漏人口特征和改进未来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等方面;在使用刀切法近似计算总体的组合式遗漏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时,不能忽视等概率人口层之间的协方差,否则可能低估或高估其抽样方差;单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属于有偏估计量,要使用均方误差比较其估计精度。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原始数据全面演示了单重遗漏估计量、双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等的详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口统计学家通常用人口普查误差来评估人口普查质量。然而,确切的人口普查误差是无法计算的,能够计算的仅仅是它的估计量。甚至,在有些时候所估计的,其实并不是人口普查误差,而仅仅是人口普查的平均差。详细解析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分析人们在应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统计量时的常见误区,指出这种错误所引发的连带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口普查复杂、涉及面广等原因,一些人不可避免地在普查中遗漏,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令许多美国人吃惊不已的是,在所有年龄组中,孩子组的遗漏率竟然是最高的。在他们的感觉或印象中,人口普查中遗漏的应该主要是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以种种蛮横理由躲避普查的人,怎么会是孩子们呢?每次人口普查后,美国人口普查局对其结果进行全面彻底的评估,以确定收集的人口数据质量。人口普查质量以内容误差和范围误差衡量。内容误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房屋所有权、种族/民族、普查日地址、婚姻状况、收入、支出等记录错误。误差范围,包括遗漏和重复…  相似文献   

8.
研究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旨在为政府统计部门设计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净误差估计精度。研究对象是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上的人口总体。利用对这个总体登记的普查人口名单、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和行政记录人口名单构造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解决当今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前沿方法的普通三系统估计量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未考虑到不同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在使用之前还要进行复杂的检验或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数理模型方法研究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及其与之相关的抽样及估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须在等概率人口层建立,分层刀切法适合于近似计算其抽样方差;事后计数调查人口的构成方法影响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的估计精度。采用A构成法建立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在抽样估计精度方面优于使用B构成法构造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在计算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估计的总体实际人口数的抽样方差时,不能忽视协方差的存在,否则低估或高估总体的抽样方差。研究创新是提出抽样登记的、人口移动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研究价值在于,将目前的普通三系统估计量拓展到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丰富了三系统估计量理论,拓宽了人们研究三系统估计量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讨论抽样调查分层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事后分层的标志选择和层数确定;进一步,分析给出事后分层双系统估计量(Dual System Estimation)及人口普查总体真实人口数事后分层估计方法;最后,结合我国人口普查的实际,讨论了事后质量抽查的事后分层及相关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人口普查面临的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获取质量低、普查对象负担重等现状,明确提出由综合运用行政记录大数据资源和专门组织的调查数据资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替代传统人口普查的设想。为此,以西班牙2011年人口普查为例,解析"组合模式"人口普查的实施框架和实施步骤,归纳了"基于普查前文件形成人口统计信息的初估计""基于建筑物普查实现地理信息的更新""围绕抽样调查完成详细特征信息的获取"以及"引入计数因子进行确定人口数的估计"四条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口普查向"组合模式"人口普查迈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陶然 《统计研究》2012,29(12):81-87
根据普查数据生成过程,将实际普查汇总结果与目标总体真值的净误差定义为普查涵盖误差;从非抽样误差的作用分析,提出涵盖误差来源影响的三个假设,并论证采用净误差表现普查涵盖误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将涵盖误差的产生机制和普查数据汇总模型结合,构建不同普查类型下计数与内容涵盖误差的模型与误差分解过程;以此论述了非抽样误差对涵盖误差的影响作用,以及计数涵盖误差和内容涵盖误差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英 《统计研究》2018,35(4):94-103
我国现行的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以经常性的人口抽样调查为主体,以人口普查为基础,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的运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与政府、社会对人口信息多层次、精细化、时效性的需求变得不适应,在实践中显露出矛盾和问题。本文以下将对当前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在人口统计中作用和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口统计的改革设想,并落实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以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契机,建立《人口统计与管理服务数据平台》,并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年度更新,取得年度全国、省级及省级以下的常住人口数据;同时改革人口抽样调查的内容,结合手机信令大数据在人口统计中的应用,完善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徐蔼婷  杨玉香 《统计研究》2015,32(11):88-96
开展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被视为有效破解传统人口普查难题的途径之一,亦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人口行政记录资源的必然之选。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行政记录人口普查方法的基本框架,尝试对“完全模式”人口普查和“组合模式”人口普查的实施步骤进行解析。基于此,本文选择芬兰、奥地利、瑞士、荷兰四个国家,分普查基本情况、行政记录类型选择和基本记录库形成、已存在统计记录系统基本结构、专门组织的抽样调查设计、不同系统间的链接途径、新人口统计信息质量评估方法等六个维度,对实施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方法进行了国家比较。  相似文献   

14.
陶然 《统计研究》2014,31(8):66-72
从普查数据准确性检验到普查数据误差测量,有关周期性普查数据质量的评估研究随着人们对普查数据生产过程的认识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先后发展出包括人口统计分析、数据一致性检验、行政记录审核和事后质量抽查等技术思路,包含多种具体的评估方法。根据评估依据与普查系统的关系,这些评估方法可被归纳为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以及事后抽查等三种评估途径。通过对每种评估方法特点及其适用性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周期性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郭未 《统计研究》2013,30(6):85-88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权威的人口数据,但是,历届人口普查都面临着重报、漏报等严重问题。身份证号码虽然仅有18位,但是信息丰富,而且每位公民的号码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在普查中询问身份证号码,可以取代普查表中的多个问题,可以避免重报、漏报问题,还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中地址码与问卷登记地的地址码相比较确定流动人口。通过对"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以后的人口普查中通过加入身份证号码的询问可以帮助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one-number census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y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to adjust the counts from the 2001 census of England and Wales for underenumeration. The method is underpinned by an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 coun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was given by the 2001 census and the count that was given by the Census Coverage Survey. Some dependence was, however, detected, an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rategy that was used to measure dependence and to adjust the 2001 census population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7.
A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for a one-number census in the UK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s a result of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1991 census, a research programme was set up to seek improvements in census methodology. Underenumeration has been placed top of the agenda in this programme, and every effort is being made to achieve as high a coverage as possible in the 2001 census. In recognition, however, that 100% coverage will never be achieved, the one-number census (ONC)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underenumeration in the 2001 census and, if possible, to adjust fully the outputs from the census for that undercount. A key component of this adjustment process is a census coverage survey (CC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ONC project, focusing o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the CCS. It also presents results that allow the reader to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of this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
普查涵盖误差及其测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周期性普查的统计数据质量,本文在界定普查涵盖误差的基础上,从分析普查涵盖误差与抽样框误差的异同入手,以此为基础讨论普查涵盖误差的构成及分类,将普查涵盖误差特点概括为全面性、过程性和偏差性;将普查涵盖误差测量思路与重复调查技术假定相结合,论述基于抽样设计和基于双系统模型的测量机制,用于分析事后抽查对不同普查涵盖误差的测量技术假定,为进行我国普查事后抽查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