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 ,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阿依阿芝》与贵州西北彝族地区的《乌鲁诺纪》都为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两者都主要用于婚嫁场合 中演唱。目前学界对《阿依阿芝》有所研究,但没有涉足《乌鲁诺纪》及两诗比较研究。以文献研究法及口头程式理论分别从三 个不同层面,即女主角身份背景、主题思想和程式对这两部叙事长诗对比研究切入,发现这两首彝族民间叙事长诗虽然来自不 同的地域,但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似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 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摘要]述源思维是对彝族精神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思维方式,它极大地影响了彝族古代诗学的审美运思方式。彝族古代叙事长诗《红白杜鹃花》述源溯始、探始寻根的致思趋向明显受到述源思维的制导,长诗叙事寻源溯始,完整详尽,写人盘根究底探寻心路历程。同时,长诗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环境、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古代彝民族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5.
彝文<雪峨养雀>是一部抑恶扬善并带有童话性质的优秀叙事长诗.长诗叙述了一个勤劳勇敢的彝族青年雪峨,为救护一只正濒于死境的小雀以及小雀长大后报答雪峨养育之恩的经过.作品从不同侧面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人与人之间、贫与富之间突出的社会矛盾,揭示生活的真理.长诗在表现善恶斗争的同时,也反映了彝族人民与财主富翁的矛盾和斗争.长诗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感人,含义深刻,在故事里充满了大胆而美丽神奇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摘要]《阿诗玛》是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一,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女子的作品。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阿诗玛的情感、生存体验及其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危机,探讨这部作品中彝族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彝族人民塑造的阿诗玛角色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彝族女性和彝族传统文化,审视世界和人生,表达了彝族人民解放彝族女性、发展彝族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彝族男女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7.
将撒尼(彝族支系)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置于诗学理论的背景下,以长诗的一些特定词句为样例,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可以探究《阿诗玛》民间叙事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彝族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千百年来,理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处于被支配,被统治的无权状态。《妈妈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通过这一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彝族传统社会中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不同、分工不同,在社会中的主导权也不同,而两性平等是人们永远追寻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彝区社会的发展,劳动时间会越来越少,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旅游的发展.而要发展彝区的休闲旅游,传统文学艺术的开发利用是很必要的.对于彝族传统文学在休闲中的作用,过去我们知之甚少,因为影视艺术的魅力和作用,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阿诗玛》.彝文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文化,是开发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这方面,长诗《阿诗玛》和电影《阿诗玛》是典型.  相似文献   

10.
《阿诗玛》是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一,这部叙事长诗通过描写父系婚姻伦理法则与没落的母系婚姻伦理法则的冲突下悲剧主人公阿诗玛与阿黑的悲剧命运,展现了阿诗玛这样一个不断与命运抗争却最终以悲剧告终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从社会历史原因、阿黑与阿诗玛的关系等方面揭开这部诗歌真实的悲剧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1.
彝族古典民间抒情叙事长诗《阿嫫妮惹》是民间口承口传的文本,它不仅是平面传播的文本,而且是立体运行的文化。在口头叙事的行为方式里,渗透着民众的心理,因而获得了世代传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彝族民间文学中,活态的口头叙述极为丰富。彝族民间口头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彝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彝民族的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彝民族诗性智慧和才艺的结晶。彝族民间叙事长诗有的以叙事为主,以抒情为辅,如《甘莫阿妞》《阿诗玛》等;有的则以抒情为主,以叙事为辅,如《妈妈的女儿》《我的幺表妹妹》等。这些至今存活在彝族民间的口头叙事文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这些活态的口头文本,我们发现彝族民间口头叙事不仅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动人,还蕴藉着丰富的相对稳定的程式化形式,具有固定涵义的现成表达模式。这些程式是经过无数民间口头诗人的千锤百炼后在传统中形成的,是历经若干世纪之久的古老的传统遗产。  相似文献   

13.
"口头程式理论"是一套严密的口头诗学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该理论对民间口头文学的研究具有普泛的适应性。彝族有着悠久的口头叙事传统,在彝族民间,活形态的口头传统极为丰富。彝族民间口头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彝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反映彝民族的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彝民族诗性智慧和才艺的结晶。彝族民间叙事长诗有的以抒情为主,以叙事为辅,如《我的幺表妹》《妈妈的女儿》等;有的则以叙事为主,以抒情为辅,如《阿诗玛》《甘莫阿妞》等。这些至今存活在彝族民间的口头叙事文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这些活形态的口头文本,我们发现彝族民间口头叙事不仅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动人,还蕴藉着丰富的程式。这些程式是经过无数民间口头诗人的千锤百炼后在传统中形成的历经若干世纪之久的古老的传统遗产,它是具有固定涵义的现成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娥并与桑洛》和《阿诗玛》分别是傣族和彝族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二者在篇法上呈现迥异的审美风格倾向,前者优美,后者凝重。它们的篇法不只是与逻辑和认知相联系的话语规则,本身就是隐喻和象征,是对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写照。借助叙事学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相继被介绍到30多个国家。作为传播到日本的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日本影响颇大,不仅有诗歌、童谣、散文等4个译本,还有广播剧、舞台剧等活态表演。在文化要"走出去"的今天对《阿诗玛》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阿诗玛》是云南省撒尼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一部叙事长诗,在长期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专门有人收集了这些不同的版本,经过整理后写成定本。从1960年出的定本当中,虽然渗入了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但是本文认为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发现彝族婚俗中的基本形式:自由婚恋与抢婚制度并存的婚姻礼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诗人中不乏有人执著地在进行"长诗"的实验,其数量虽不能和普通诗相提并论,但试图通过具有包罗万象优势的"长诗"对诗歌的文体和思想高度同时完成一次实质意义上的超越的热情一直都存在。从事长诗创作的热情肯定受到了国内外诗坛长诗成绩的刺激,还源自西部诗人本身的一种责任热情和时代的需要。西部坐拥多元性的文化生态使西部诗人有创作长诗的地理优势。边地、边缘和寂寞是西部诗歌"长诗"缘起的主体动因。对诗歌记录当代生活功能的关注,也是西部诗歌长诗实验的重要目的。西部诗歌的长诗中普遍洋溢着一种尚武、血性、野性、坚忍的精神,信仰某种意义上是文化信仰、历史追忆和宗教遁逃,普遍观照中国人的自然生态危机和在现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人文精神生态危机。长诗的实验,使西部诗歌在时空、意象、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了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我国民间叙事长诗具有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叙述曲折、抒发浓烈;塑人物形象,采用诗歌表现方法等艺术特征。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悉心搜集、整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画面,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叙事长诗不发达的偏见。据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初步统计,“解放后,陆续挖掘、整理出的民间叙事长诗有一百多部”。仅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的《中国民间长诗选》三集,精选出的我国民间长诗就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