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滑稽美与民间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滑稽美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滑稽美是民间艺术的主要审美特点,同时在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滑稽现象,可以说滑稽美是民间艺术的灵魂。并且民间艺术中的滑稽美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如在造型上的反差错位、动作上的夸张变形、语言比喻拟人、内容上的讽刺揶揄,都可造成滑稽美的效果。所以在民间艺术中,滑稽美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学习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古典小说《西游记》“每杂解颐之言”(鲁迅语)、“逸趣横生”(郑振铎语)、通体一致地保持着它的基本美学风格——喜剧美,这是作者吴承恩“善谐剧”的禀性在创作中的鲜明表现。《西游记》问世四百年来,之所以吸引、征服了无数读者,并且驰誉全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喜剧美的魅力。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得好:“在世界文学中,《西游记》是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应该让世人共同欣赏。”《西游记》同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喜剧作品相比,确实是毫无愧色的。本文探讨《西游记》喜剧美的重要一支——滑稽美,余项幽默美、讽刺美,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雨斐 《理论界》2022,(7):92-97
“滑稽”是李渔喜剧的一个显著特色,具体表现为科诨手段在戏剧整体结构中的精巧设置,通过客体对象的外在不协调性,充分调动审美主体的视听愉悦感。《风筝误》第十六出“梦骇”为李渔巧设之“戏中戏”,具有承前启后、照映埋伏的关键作用,借由“梦”里“梦”外的强烈反差,增强故事的荒诞感与趣味性。李渔对滑稽效果的重视与把握,既有中国文化传统之渊源,也是迎合明清之际民众消费心理的一种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良法之美     
郭哲 《云梦学刊》2006,27(5):68-71
良法的目标是建立秩序,这种秩序的和谐体现一种整体美,法律所运用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法律的理想是实现正义,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这一切无不折射出一种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良法中的秩序、语言、人文精神进行剖析,可以发现,法律本身就是美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柏格森以他的生命哲学为基础来分析滑稽的意义,认为滑稽处于生活和艺术之间,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滑稽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社会机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滑稽的一般特征是机械、僵化、心不在焉、荒谬;滑稽的创作方法有重复、倒置、相互干涉。柏格森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研究滑稽的特征和创作技巧,为戏剧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古雅”在中国古代本指一种古朴雅致的美学风貌,但王国维却从形式美的角度赋予它全新的美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王国维论述了“古雅”与“第一形式”、“古雅”与“优美”及“崇高”等范畴的多重关系,在比较中凸显了“古雅”独具的美学价值与作用,从而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将艺术形式提升到美学本体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庄子提出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艺术命题 ,是道家所认定的美的特性和标准。老庄的“朴素”是对先于一切而存在的自然本性的揭示 ,是天地大美的本体存在。朴素是体道的终极指向 ,朴素自然是人的本性 ,世俗的利欲污染则使人丧失了本性。美是一种超越形而下层面的存在 ,它的作用不是物的实用作用 ,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或无之用 ,于是无用又成了有用之用。老庄在认真地思考着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风俗以至艺术现象 ,清醒地看到了各种与“朴素”相背离的现象 ,连文艺也堕落为损性害命的东西。从而认定美的本质在于朴素 ,朴素是贯于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8.
《语丝》被指为“新式《晶报》”周作人对此多次否认,并区别自身的滑稽与《晶报》式滑稽。进一步观察--J-4~N作人对传统滑稽文学多持否定态度,而以西方文学中的滑稽资源为典范。本文通过探讨周作人叙述中的两种滑稽的来源及立场,揭示这一滑稽论争背后所隐藏的话语权之争,并指出周作人这一二元对立的滑稽立场,造成了后世文学史叙述对于传统滑稽文学的无视。  相似文献   

9.
10.
生命美、生存美、身体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与真理、权力、道德、荣誉、地位相比,只有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技术给身体、性爱、欲望、生理、心理、语言等生命要素带来满足和愉悦,才能真正使生命充满活力、人生富有意义。人生就是在生命美的历程中度过的。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超越和否定,来寻求美和创造美;也只有弘扬和发掘生命美才能引导人类走出异化的泥沼,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的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民众心理认可和审美感知基础。在造型关学特征上,主要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滑稽审美共性。道家的摆脱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形成了黄河流域民间美术的造型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飞龙 《云梦学刊》2011,32(6):102-106
唐朝大诗人杜牧七绝之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有的给予了较为诚恳的评价;有的认为他的七绝某些虽发语新奇,但多直达,没有很大的成就;有的虽从艺术上对他的七绝进行了肯定,但却认为气格不高;有的认为其写景抒情之作大多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然颇多柔弱之风。特别是对其描写艳情的作品,则几乎是否定的态度。然而,有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杜牧七言绝句往往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刚而不流于枯直,柔而不失于绮靡。这与杜牧的出身经历、理想和信念等方面是绝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山水好记体至柳宗元方发展为独立与成熟。柳记在写景状物的艺术表现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这并非偶然,原因之一是,他把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境之美绝妙地融合到好记创作之中,傅采众长井具拓展超越之势。其输妙传神的语言技巧、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与和谐有序的构景布局均体现出柳宗元山水游的独特的诗境美。  相似文献   

14.
一意象、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中心范畴,是人与自然、物与我、形与神、理想与现实、表现与再现、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意象”一词,最初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至人之意,其不为见乎?子曰:圣人生象以尽意。”此话的意思是谓立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思。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指出:“夫画布为熊、糜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是指用“熊糜之象”来象征某侯爵威严的具有税征意义的画画。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交融,时人尚辩,因…  相似文献   

15.
诗分阴柔、阳刚 韩愈崇尚阳刚清姚鼐云:"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①.  相似文献   

16.
美之本质及其价值,八十年代在自然人化论、本质力量对象化和主客体双向建构论启迪下,主客体统一说获得广泛迅速发展,几乎是国内占主导的新模式。美为主客观或主客体之统一,美发生于主客体双向建构活动之中,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交互作用产生的美感愉悦价值,或审美客体所具有的为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领悟与评价的一种物质等,无一不是其表现或变通的运用。这个模式与认识,有上述理论支持下,且近实际、易为人理解和苟同,确实较以往各种美学观(主观说,纯物客观说,社会性客观性合一  相似文献   

17.
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但是由于他艺术成就比较高的以幽静谐和之美为特色的诗 ,因其没有明显表露其外的思想性 ,历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有时甚至受到批评。但王维幽静谐和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仅是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而且诗中所表露出的意在言外的思想性在当时的社会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8.
船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其诗论具有“中和”之美.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内容选择适度、中和;“温柔敦厚”的典型性表述;中和的语言结构;选择平、雅、静、净、匀等的词语来论诗、评诗等.这些都体现了船山诗学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达到肯定人的本质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目的.文学艺术家在运用语言艺术时,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浓墨重彩写辉煌,豪言壮语话史诗的大手笔挥洒世代风流;二是以普通人的心态,运用流畅、舒缓、自然的笔调把平常人做的平常事叙述出来.相比之下,后者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平实之美所体现出的不朽的艺术轻力.一、平实之美源于劳动者自己的生活所谓“平实”就是平淡真实.一切…  相似文献   

20.
朝霞 《人文杂志》2007,(4):137-141
本文试探美之特有本质,认为美之本质为情象。情象者,形神栩栩、多样统一之象,与想理萦寓、愉快倾爱之情,两相交融,所生之新质生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