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独立以来,美国的种族成份犹如一个不断变幻着的万花筒,反映出移民的不同来源,也反映了本国居民和外来移民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在北美洲这块土地上,原来主要居住着土著美洲人,后来变成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主。到1800年,大批移民(尽管是强迫性的)使美国人口中黑人占将近20%。到1900年,又发生了变化。黑人占全国人口的10%,而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在自人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增加,使社会的种族成份更加庞杂。现在,美国本国居民的生育率很低,同时,移民数字再次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水平,而且移民中大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为1.481,呈稳中有降态势,形成了“中、西部中度低水平,东部深度低水平,东北极度低水平”的空间格局。除少数极低生育率省区回升外,实际生育率及其与政策生育率的比值仍在下降。生育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是发展,突出表现为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总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城镇化、非农化水平高、人口外出流动比例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对农业人口的同化作用。发展促使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现行生育政策难以使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低水平。有可能引起政策性反弹的重点在计划生育基础较好的城镇和东部及东北地区;有可能引起非政策性反弹的势能,已基本释放;中、西部农村年轻一代妇女多胎生育平均只有4.12%。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中的生育率反弹可通过渐进式策略实施有效调控,不会引起生育率大幅强烈反弹。我国生育政策全国统一调整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3.
自1910年革命以来,墨西哥的死亡率持续大幅度下降。1917年墨西哥死亡率是48.3‰,到1967年下降到9.8‰,另一方面,从1930年到1960年,墨西哥人的初生预期寿命从36.8岁延长到59岁。这一现象反映了卫生保健活动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墨西哥死亡状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1940—1950年,墨西哥人的预期寿命增加了8岁,而西欧、北欧的发达国家和相对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1850—1900年的半个世纪里才增加8岁。然而当初生预期寿命接近60岁,增加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墨西哥出现这一情况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墨西哥的死亡率下降幅度也大为缩小,这在相  相似文献   

4.
叶菊英 《浙江学刊》2015,(1):210-215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生育率的关注多从控制生育的角度。随着我省生育转变的实现,自愿放弃生育人口日益增多,导致我省低生育率长期持续,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凸现。本文基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深入分析我省持续低生育率问题、成因,以及由此引起严重的人口失衡,着重关注过去被忽视的自愿放弃生育人群,并把它与我省持续低生育率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文龙 《学术交流》2024,(3):156-169
对中国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缺乏共识,导致中国人口政策转变滞后,生育支持政策缺乏系统性且力度不足,少子老龄化问题严重。只有深刻认识中国低生育率的复杂成因和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合理对策,有效化解低生育率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低的生育率使中国人口再生产不可持续,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可能须与低生育率长期共存,因此,中国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进行结构性改革,将生育率提高到合理水平,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再生产;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开发劳动替代技术,挖掘国内外人力资源潜力,加快新型现代化转型,实现与低生育率的长期良性共存。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于70年代中期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过速增长,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之一就是使得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再加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使得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入口寿命普遍延长。上述两方面原因的推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变化加速。1982年,我国ho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6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76%;lyX)年,ho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57.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8.6%;从1982年到1990年,我国印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3%,…  相似文献   

7.
1960年以来,苏联出版了大量有关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的著作。这证明,苏联对于家庭决策重新产生了兴趣。人口学和人力资本研究在苏联获得新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直到六十年代,苏联的人口出生率还很高,而人口死亡率则稳步下降,从而使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于1889年出生的苏联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6个子女,而那些在七十年代末结束其育龄期的妇女的平均子女数只略多于2个,仅仅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净繁殖率。对于习惯于把人口增加同经济增长和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将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在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较发达地区已经显示出来。在那些生育率急剧下降,而人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的地区,人口迅速老化。在生育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的地区,老龄化过程比较缓慢。在较发达地区,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决策者越来越关心老龄人口的经济和健康需求。他们把注意力转向老年人的退休安排(包括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对保健和长期护理计划的审查,以及建设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支持系统。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反对性别歧视。老龄化对男…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中国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26亿,占总人口的10%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超过1000万人,而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60岁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40年达到峰值4亿。北京市老年人口目前达到188万,占总人口的14.66%,2010年将增加到230万,占总人口的16.9%;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猛增到416万,比重将达到30%。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1997年的13.7万增加到2015年的39万,比重由8.5%增加到13.5%。在人口老龄化不断…  相似文献   

10.
尽管亚洲人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但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每个十年中,仍将分别增长4亿5,000万人,这样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增加一定的压力,实际上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联合国所属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为9月24日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三次亚太区人口会议所准备的研究报告的结论。由亚太经社会做的研究表明:印度在今后两个十年中,预计将分别增长1亿3,600万人和1亿4,000万人;中国增加的人口可能和这些数字极为接近;其他7个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在每个十年中预计一共将增加1,000多万。这个测算是以这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在八十年代下降1.6%、九十年代下降1.4%为基础的。亚太经社会秘书处声称,人口迅速增长和贫穷是互相促进的。参加会议的“国际劳动组织”引用它所收集的各种问题和人口情报说明:各国政府机构在执行人口政策工作中是软弱无力的,建议各国政府要组织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1984年8月6日至14日,在墨西哥召开由联合国组织的世界人口会议。148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及联合国专门机构、政府之间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与会。会议围绕10年前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展开讨论。这个计划强调社会经济改革是有效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实行人口政策是每个国家的主权。墨西哥总统德拉马德里宣布会议开始。他号召国际共同体以更加充沛的精力为巩固世界和平、消除新的世界大战的威胁、制止  相似文献   

12.
田庆立 《社科纵横》2014,(6):99-101
日本面对人口总量负增加和超低生育率的少子化问题,通过加强育儿相关立法工作,出台"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不断加大育儿政策扶持力度,旨在增加人口数量,提高出生率。日本在解决少子化问题上的一系列对策,对中国制定长远而富有前瞻性的人口政策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业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农业保护探析沈阳农业大学冯海发,李 日本以工业剩余回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保护政策始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基本法》。该法明确提出了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平衡工农收入差别的目标,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这可以...  相似文献   

14.
印度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一直实行进口替代战略,60年代初开始鼓励出口,至80年代才真正认识到促进出口的重要性,将促进出口和进口替代同时并举。90年代初拉奥政府大幅度调整对外经济战略,推行进出口自由化政策。这一战略的转变经历了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专家预言:中国老龄化与21世纪同步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将与21世纪同时到来。按联合国规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即属老龄化社会。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熊必俊在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发言把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1982年到2000年为老龄化前期阶段,在此期间,70年代生育率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要解决占总人口约七分之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这是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74年起日本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人口更替水平,步入少子化时代,目前仍深陷"低生育率陷阱"之中。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政策措施和制定法律法规,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在减缓少子化进程和人口减少势头方面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对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采取应对政策的时机过晚、制定政策的魄力和精准度欠缺、实行政策的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应对少子化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离遏止少子化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日本少子化进程及政策应对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1984年两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37.4%。作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其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两国的人口况状和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大事。本文试就两国人口再生产及其决定因素、人口的城乡分布、人口的文化教育和职业结构,以及政府的人口政策及其效果作宏观的对比分析,以便研究中印人口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总结两国控制人口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是否仍需要严格控制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中国的生育率发生了迅速的转变。60年代一度平均高达596%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经过70年代的陡然骤降和80年代的波动下滑之后,进入90年代已降至20%左右的更替水平以下,降幅达664%。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所有不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基本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比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要低。毋庸置疑,现今的中国已跨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为31;发达国家为18;发展中国家为38;不发达国家为58。生育率的下降以及…  相似文献   

20.
一计划方针未能克服经济上的双重现象,这一点怎么解释呢?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具有这种特点,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明显的理由来说明这一特点。印度的人口在本世纪上半叶以每年大约1%的增长率增加了50%以上,在这以后的二十五年中则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年增长2.5%的最高记录,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一增长水平。总的说来,目前印度的人口比它的经济计划制订者们所能预计的要多出几乎1.5亿。此外,重工业或资本密集型工业能以少数劳动力达到很高的生产率,这就阻碍了就业机会的逐步扩大,而要吸收农村的大量失业人口,逐步扩大就业机会是必要的。这一趋势未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