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汽车工业行业特点、发展现状和若干影响竞争力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从集群学习、社会资本和外部经济三个方面论述了产业集群战略培育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汽车后市场的基本特点,选取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服务能力、企业、市场、辅助机构、业务单元、政府;在二级评价指标中,特色功能业务、辅助功能业务、企业创新能力、形式品牌化程度、人才引进等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亿元产值工业产业集群在河南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资源开发型、传统产业型、大企业带动型和市场带动型为主,且多处于成长期,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集群,其中2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是河南省工业发展的龙头和重点,明显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联体集聚发展机制,产品科技含量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坚持科学规划,促进产业集群的产业、产品技术升级和企业的有效竞争,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建立基于互信的集群文化等,是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应有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和加强区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安徽省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只有推动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安徽省产业的竞争力。安徽应重点培植如汽车及其配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群作为主导产业,构造合肥—马芜铜城市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塑造区域形象,从而加快安徽省产业集群形成,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而且最根本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并不同于群内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加总,也不同于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协作力、创新力和品牌力。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内生的集群经济效益.然而,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还主要依赖于低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层次低,缺乏持续竞争力.因此,要防范产业集群风险,避免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关键是依靠自主创新和集群升级来提高其持续竞争力.从区域视角看,需要实施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依靠培育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缺乏较强的集群竞争力.因此湖南如何利用有利时机,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优化湖南产业机构、快速提升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视角,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动因和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佳贵、王钦在《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9期上撰文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集群发展不同的是,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能较好地将定性指标定量化,而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绝大部分指标都是难以量化和模糊的,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可以构建较合适的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用模型评价和比较我国各区域汽车集群的竞争力,可以发现各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弱和竞争力直接表现层面的顺序为,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而竞争力影响和形成要素的顺序则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实力和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层面、集群层面、政府层面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现存的不足,并提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角度,对汽车产业供应风险进行了识别;构建出汽车产业供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汽车产业供应风险进行评估;从柔性理论的视角提出防范汽车产业供应风险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为研究对象 ,从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现状以及国外发展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经验和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入手 ,重点分析了从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的情况。在分析国内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合资项目的基础上 ,总结了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特点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对汽车工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我国汽车行业在对外合资合作中还存在的问题。最后 ,对我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重庆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都城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汽车产业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产业链不紧密、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这为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全产业链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分析重庆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进一步完善重庆汽车产业全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战略和世界汽车工业一体化国际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采用复合一体化战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汽车工业一体化国际生产。其体系特征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日益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国际化以及技术的国际化。因此,对于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我国来说,则更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汽车工业一体化国际生产中去,充分利用世界汽车工业市场上的资金、技术甚至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把汽车工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15.
研究FDI对汽车工业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是评价汽车工业安全的重要方面。利用汽车整车制造业的总投资FDI、总产值相关数据,根据Agosin 和Mayer 等人构建的FDI 对国内投资影响的计量模型,对中国汽车整车制造FDI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整车制造业FDI 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明显的挤出效应,因此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汽车整车制造业对FDI的流入应进行必要的控制与科学合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重组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汽车产业资产重组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只有进行资产重组,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迎接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产业面临的种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剖析入手,立足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针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比较汽车大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汽车服务业逐渐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吉林省亟需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含量高、人员能力素质强的汽车服务企业作为中坚力量人才,引领吉林省汽车服务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运用重庆汽车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寻找影响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政府、环境与市场是重庆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驱动力,而随着产学研合作力度的不断增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却越来越小,且提高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制约中国汽车出口的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即: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快技术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接轨;政府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