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曹雪芹家世、祖籍的研究中,《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以下简称《五庆堂谱》)为不少学者所重视。冯其庸先生对这部曹氏宗谱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以此谱作为主要依据,写出《曹雪芹家世新考》一书,确立了他的曹雪芹祖籍“辽阳说”。1990年5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出版这部曹氏宗谱时,冯其庸先生还以“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名义在“出版说明”中写道:“《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俗称《曹雪芹家谱》)是清同治年间重修时的正式抄本,列举了中国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始祖、祖辈和父辈的世系,是一部关于曹雪芹家世的历史文献。”并说:“此谱的历史真实性与曹雪芹的血统关系不容否认,它对于研究曹雪芹家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这句话载于《论语·述而》第八章。它有个传统讲法,就是:(老师)举一角为例,(学生)不能由此推知其它三个角是什么样子,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个讲法的始作俑者,是郑玄。而后,三国何晏的《集解》、宋朱熹的《集注》及《论语》研究影响较大的著述,都袭引郑说。今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也依传统讲法作了翻译。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丛考》是吴恩裕先生逝世前亲自编定的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论文结集。这部著作编为八卷,共约三十余万字。卷一是关于曹雪芹佚著(包括《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自题画石》诗)的研宄;卷二是关于新发现的曹雪芹传记材料的考证;卷三是对上两卷资料的诂解;卷四是关于曹雪芹生平事迹的杂考,如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居处和他同敦敏兄弟的交往关系等;卷  相似文献   

5.
当前酷评潮流中存在着蔑视学理、一味求酷的不良倾向。著名批评家王彬彬的酷评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对三十年代革命历史所知聊聊,却在《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中出言武断,论据引用更是明显有悖学理。他对《三家巷》和《创业史》图解阶级斗争模式的指责也是不负责任的,且不符合小说的创作理念。从他所推崇《如焉@sars.come》片段的写作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存在问题,已经走上为耍酷而批评他人的歧路。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1,(4)
李鲁歌在《学术交流》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曹雪芹祖籍问题新说》指出 ,2 0世纪红学界争论时间最长的就是曹雪芹祖籍问题 ,争论了半个世纪以上。曹姓人的最早祖先 ,据有文献可考者为轩辕黄帝 ,据《史记》、《三国志》及其注等资料 ,轩辕之后裔有两支均为曹姓之始。“宋枢密武惠王”指的是北宋名将曹彬 ,《宋史·曹彬传》说他是真定灵春人 ,即今河北灵寿县人 ,由上可知 :曹雪芹的祖籍追溯到北宋时应是灵寿 (今属河北 ) ,到明末曹宝时应是沈阳 (今属辽宁 )。在红学界 ,胡适在 1 92 1年发表的曹雪芹祖籍“沈阳说” ,周汝昌的“丰润说” ,刘世…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读了一些有关资料,觉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三个方面值得介绍。 曹寅是个优秀的剧作家。《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曹雪芹借贾母之口,描绘了几出富有特色的传奇剧目,其中有《续琵琶》的《制拍》。它的作者是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在想: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它的崭新的内容和形式震撼文坛,诚如鲁迅所说,它摆脱旧套,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种卓越的成就,除了曹雪芹的主观条件——他的天资,他的思想艺术修养和他的创新精神——以外,是不是也受某些外来的影响呢?比如说,是不是接触过西方文艺作品,受过西方美学思想的启示和诱发?由于曹雪芹传记材料的异常缺乏,这一悬案一直未能得到明确的直接的解答。最近,读到黄龙同志在南京日报《周末》版上刊载《曹雪芹和莎士比亚》一文,引起了我的莫大的兴趣,我仿佛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根据黄龙同志提供的资料,在英国温斯顿所:著《龙之帝国》一书中,记载着温斯顿之祖“腓立普赴华经商,有缘结识曹頫君,当时彼任‘江宁织造’;并应曹君之请为该厂传授纺织工艺。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府男性人物命名的研究,探讨曹雪芹的人物命名艺术。观点有三:一暗含了中国民俗,二暗示了贾府命运,三暗喻了作者的身世,从中可以窥见曹雪芹为《红楼梦》人物命名的高超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杨年同志《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积极的求异性,(二)敏锐的洞察力,(三)创造性的想象,(四)独特的知识结构,(五)活跃的灵感,(六)新颖的表述。我觉得这种说法欠妥,颇值得商榷。 我认为,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述,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因素,而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正象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等只是构成一个健康人的几个方面一样,而不能把它们说成是人的特征。这里,我想就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等问题陈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希教正。  相似文献   

11.
略论陈师道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陈师道诗歌的艺术成就,历来褒贬纷纭,揄扬者推他为宋诗之冠。“予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无出陈师道无己’。” (《冷斋夜话》卷二)陆游说:“陈无己诗妙天下。” (《渭南文集》卷二八)清代有人说他是“北宋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击者则痛下贬辞。王夫之说他“刻意冥搜,止堕(?)盐窠臼”(《夕堂永日绪论》),  相似文献   

12.
<正> 顷日,读了《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发表的辛朝毅同志《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以及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章沛同志《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思想》和刘焜炀同志《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三文,有些感触,故撰此文以争呜之.陈白沙到底是个什么哲学家?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些同志则持相反意见.我认为,陈白沙是一个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者,即从“道心分立”转化为“道心合一”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这个转化是“研究得道”(即“收拾‘此’”)的动的功夫得来的,而不是“涵养得道”的静的功夫得来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这场笔墨官司,据说是由胡适开头的,六十多年来一直在红学界聚讼不休.近年来,不少红学家认定后四十回并非高鹗所续,乃是无名氏的续作;也有红学家认为就是曹雪芹的原著,胡适早年提出的曹雪芹作前八十回,高鹗续后四十回的论断缺乏科学根据;有的人还认为后四十回中包含有曹雪芹的某些手笔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近据新华社上海1987年9月18日电文称:复旦大学统计学系副教授李贤平采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模式识别法和统计学中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并结合过去红学家发掘的资料对《红楼梦》进行研究,认为它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据《石头记》增删而成(前此另有人作《石头记》,成书于1732年前后,约三十万字),其中插入他早年著的《全瓶梅》式小说《风月宝  相似文献   

14.
<正> 吴光同志之大作——《稷下道家三辨》(载《齐鲁学刊》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三辨》)中的一辨是对拙作《环渊考辨》(同上,1983年第3期)作正辨的,读后受益非浅,然而对其基本论点,仍有不少疑惑处,今作“再谈”,复陈鄙见,伫候吴同志明教。(一)关于“姓名”吴光同志对环渊作正辨的重点是范蜎是否即环渊。他提出三条证据证明范蜎决非环渊:“第一,姓名不合。按古字通假之例及前人考证,环乃蠉之坏字,蠉、蜎可通,故范环、范  相似文献   

15.
怎样理解“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双方的共同点和矛盾转化是否同一性的内容?这些问题是有关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问题。1982年第6期《人文杂志》发表了陈世夫同志《形而上学还是辩证法——略论有关矛盾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一文,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读后很受启发。但他的观点我不大同意。这里略陈管见,以求教于陈世夫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6.
一实质在于否定性波普尔(K.Popper)的《研究的逻辑》一书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归纳法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把它们称作认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他的否证方法的形成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联系。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有三根支柱,它们一起构成了有相当牢固度的基础。它们是:(1)反对归纳主义;(2)反对可证实性原则;(3)试错法。归纳主义认为,科学从“纯观察”开始,通过归纳法把观察材料归纳成普遍性陈述。《研究的逻辑》的主旨之一就是反对这个观点。波普尔所持的理由之一是:观察不能成为理论的“素材”,相反,观察要靠理论来指导。观察怎样进行,选择哪些观察对象,观察和实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史剧《武则天》附录中断定武则天生在四川广元(故利州),其论据主要是唐朝李义山的一首诗和利州出土的半截石碑。《李义山诗集》中有《利州江潭作》诗一首,题下自注:“感孕金轮所”五个字。郭老说:“金轮是指武则天”,这无疑问;但他又说:“感孕’是由古代的‘感天而孕来’的,诗与武后无涉”。——这两个说法,我认为很值得研究:(一)从字义上看:“感”字在诗题里常作“感怀”、“感叹”、“感想”解释,“孕”字古义和“赢”相同。  相似文献   

18.
疑问代词,顾名思义是用来表示疑问的代词.根据所问对象的不同,疑问代词分为以下几类:1.谁、什么——问人或事物2.哪儿、哪里——问处所3.多会儿、哪会儿——问时间4.几、多少——问数量5.多、多少——问程度6怎么、怎么样、什么样——问性质、状态、方式行为疑问代词,既具有代词的称代性特点,又同时具有疑问词的疑问性质.因此,对什么不清楚就可以用相应的疑问代词提问.如:“谁来了?”“买什么书啊!”“在哪里听报告?”“多会儿集合?”“怎么一回事?”“礼堂里有多少座位?”等等.疑问代词通常处于疑问句中,它要求对话人就其所问做出回答.这是疑问代词的一般用法.不过,在实际言语中,疑问代词有时用于非疑问的场合,并不表示疑问.例如:要多少银子给多少银子.(表示数量)(曹雪芹《红楼梦》)多花两三千块钱,他并不怎么心痛.(表示程度)(茅盾《子夜》)全班都起来了,原来谁也没睡着.(表示范围)(刘白羽《无敌三勇士》)虽是少油没盐,倒也还有点咸菜什么的.(表示列举不尽)(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你就不睁眼看看,现在哪里没有我们妇女?(表示反问)(老舍《女店员》)记录,那对促膝谈心,又多么大煞风景啊!(表示感叹)(曹靖华《往事漫谈》)以上各句中的疑问代词都不负载疑问信息,不具有疑问的性质.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19.
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代藩镇军将,严耕望先生在《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一文中有精审的研究.他考证出藩镇军将有:(1)都知兵马使,(2)左右厢后院等兵马使,(3)虞侯、都虞侯,(4)押衙、都押衙,(5)教练使、都教练使。本人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主兵大将的职级划分。亦即在兵马使、押衙、虞侯三者的平面关系之外,研究一些领兵军将的上下级统属关系。第二,对严文未曾注意的一些藩镇军职予以补证。  相似文献   

20.
<正> 要正确地认识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面貌,特别是他的本体论和涵养论思想,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运用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方法,正确地弄清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体系,特别是其中的本体论范畴系列和涵养论范畴系列,及其相互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他的哲学思想的体系性,才能以他的中心哲学论文:《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为纲,贯串他散在于其他作品中的片段思想,从而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全貌.关于这个关键问题,我已在《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载《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