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与文学价值>一书为美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沟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徘徊于美学文学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指示了一条拓宽视野的思想通途,并且还为理论工作者与实践相结合做出了榜样.这本书提供了不同于门类美学和文论泛化的接通美学与文论的方法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2.
广告英语是一种已逐渐从普通英语中独立出来的、具有特殊效用的应用语言,为达到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的目的,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以增强生动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修辞手段的运用能够使广告英语优美独到,内涵丰富,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从几种主要的语音修辞手段如头韵、腹韵、尾韵、拟声等对广告英语中的语音修辞美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匆匆》是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结构精巧,纯朴简练,文字清秀隽永,充满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然而对于其译本和翻译策略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张培基先生的译本很好地向英语读者传递了原文的美学价值,结合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充分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审美接受。通过以张培基先生对《匆匆》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了“期待视野”“视野融合”以及“未定点”三个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在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同时探讨了张培基先生在散文英译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1937年,梁实秋挑起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第一次美学论争,他以伦理学为文学批评的皈依,强调文学应关注人生,反对朱光潜将美学运用到文学领域,因为在他看来美学就是形式美学,不能实现价值意义。他的观点与周扬提倡的左翼新美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但左翼新美学的经世致用式的现实功利性追求也是梁实秋所批判的,他的文学批评标准是兼顾文学的审美性与功利性。  相似文献   

5.
审美及美感是美学研究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以语言学为主体,在研究英语修辞学的同时,运用美学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用美学理念解读英语修辞学,不但可以从中探究出英语修辞学在美学中的实用价值,也可以提高英语修辞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印第安人作家莫马戴的作品《通往雨山的路》的美学价值。该作品充分体现了审美活动中的意象之美、审美领域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审美形态的空灵。  相似文献   

7.
修辞分为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文章以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学修辞的三个方面(音韵修辞、词语修辞、结构修辞)来讨论美学修辞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押韵、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格在科技翻译中的处理技巧。最后得出结论:科技翻译应该根据文体特点运用美学修辞,再现科技英语中的美。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于它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又称为“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本文主要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对电视受众参与的必然性及其参与特点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告英语既是应用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和说服性;又是半文学文体,具有语言研究的价值和艺术审美性。美学修辞的运用赋予广告英语意境美、形象美、含蓄美、突出美、音韵美等语言艺术美。因此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也应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包括传达商品信息、进行文化通融、发挥劝购功能、善用四字结构等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物关系 ,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本文着重探讨“神思”(创作论 )中的心物关系是神与物游。心物之间建立心理距离 ,旨在心物赠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