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叶舒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冖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陷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拧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提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成果———神话,不仅大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因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神话始终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具有前沿探索性的诸多新观点和人文研究创新思路.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视野大拓展,神话研究如何重构失落的历史,凸显民族文化精神,四重证据法的应用推广,以及如何建构跨学科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的特性之新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话概念引入中国一个世纪,催生了中国神话学。从知识全球化立场看,由于“中国神话”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多是就汉族的文本神话而言),对中国神话特征的把握存在问题。根据中国文化多民族多样性的事实,若存在一种作为国别神话的“中国神话”,其根本特征在于神话存在形态的多样性。据此归纳出中国神话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对应的四个辩证特征:古朴性与成熟性;信仰性与非信仰性;故事性与象征性;简与繁的辩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据和探源,试图勾勒出中国远古神话一个粗略的神族谱系。文章重点考察了远古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两大帝王神系,并以此为核心,上溯至太皞和少昊的太阳神族,下延至开启中华文明的大禹神。同时,对与炎、黄帝系有关的女娲神话、盘古神话、羿射日神话,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神话也做了相应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面对残存于汉语典籍中的神话"碎片",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上古神话体系的重建,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茅盾的人类学方法:从当时盛行的"人类心智共通说"出发,导出世界神话普同的结论;归纳其他民族神话的情节结构,进而"还原"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从学术反思的立场看,茅盾上述方法有一定局限,它与其说解决了中国神话难题,不如说缓解了当时知识界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导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神话中国”概念;第三,为探寻中华文明发生机制的动力起源,创造性提出“玉石神话”(玉教)概念,以此建构自史前时期到当下的“玉石文化共同体”。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反映了叶舒宪的大神话理念,即将神话从文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文化基因与文化编码的本相。  相似文献   

9.
神话的感性结构、概念结构和神话思维方式,是神话研究的重要维度,也是探讨神话与文学原型生成关系的几个重要维度.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中国神话对文学原型生成的影响也不同于西方.本文从上述几个维度,探讨中国神话与叙事文学原型生成的关系及其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0.
一2011年11月11~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对多年来创世神话研究的一次检阅,也是对新世纪以来整个神话研究的一次大检阅。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陈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