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郑公谏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名相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诤谏与奏对的书籍,然此书在北宋以前书目中都未见记载,南宋以后突然出现.文章从有关<谏录>及其它类似书籍史料记载入手,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诤臣。他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对唐太宗有深刻影响,成为唐太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了尽快医治隋束战乱所造成的创伤,使新建文的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他向唐太宗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意见和建议,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3.
魏征是唐初的政治家,以忠贞敢谏闻名于后世,同时又是史学家,其史学成就在史学史亦有相当地位,而进谏和治史都是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两汉时期,朝廷为更好地管理国家,先后发布了大量的求谏诏令,要求百官和百姓对国家大事进言献策,推荐人才。其规模和数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乏来者。这种国家管理上的政府与基层社会良性互动方式,成为两汉盛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认真研究这一管理现象,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与社会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左传》谏说应对的策略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略决定行为、言辞。《左传》中诸多谏说应对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策略的正确、恰当。其策略,大体分"以利彼求利己"、"喻理必先动情"、"刚柔相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澄清概念"、"搭桥铺路"、"旁敲侧击"、"假痴不癫"等8种。  相似文献   

6.
"为亲隐"和"谏亲"是孔子孝道思想中的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为子之道中都需要运用,但是如何运用得恰当却是一个大难题。曾子和孟子分别各自吸收并学习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中的一方面,并将其深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矛盾修辞法的修辞功能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矛盾修辞法有丰赡的修辞功能,它能揭示主客观世界各种矛盾现象,表现人类深邃的哲理思想,强化语言表达作用。语意的思辨性、语言的精练性和结构的创新性是矛盾修辞法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8.
优谏戏确立了融政治劝谏和取悦人主二重功能为一体的戏剧化说服传播范式,该范式在形态上形成三元式结构,同时还表现出说服目标一元化、说服动机潜隐化、说服主题隐喻化以及说服意向后置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先秦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我国古代公文的名篇 ,这一古代公文名篇之所以能打动秦王收回成命是因全文鲜明、集中地贯穿全文的显旨艺术 ,选材艺术和语言艺术 ,李斯的实践告诉我们 ,公文写作者不但要具备相当的写作能力 ,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才能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极力铺陈秦国利用"客卿"的力量而逐渐强大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从而说服了秦王收回逐客令而留在秦国,并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李斯的人才观是狭隘的、利己的,所以导致了他悲惨的人生结局。作为秦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斯深谙"帝王之术",在使后人感受其"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政治家的自私与险恶。  相似文献   

11.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著名奏疏。他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积聚德义,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厉行十思。在我看来,魏征所提出的通过“积德义”实现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意见,所强调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安国良策,以及通过“十思” 自戒和选贤任能的干部政策,从而达到“垂拱而治” 战略构想,对今天我们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将紧扣“十思”,从六个方面试作简论。  相似文献   

12.
《国语》有大量内容记载臣子对君主的“箴谏”活动。这种箴谏活动,是以言说的形式对君主的某项政策或行为提出批评和规劝或分析和建议。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谏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及“古语有之”等传统资料被用作论据,臣子据此要求君主遵守礼制,加强德行修养,以为民(贵族)服务,由此对君主权力形成了较为强势的限制和约束。而在有关春秋中后期的箴谏活动中,臣子更多的是通过对现实政治博弈的理性分析,晓以利害,提出建议,供君主选用,更多地表现了臣子对君主权力的辅佐和维护。从这些箴谏方式的悄然变化中,可以看出西周春秋政治所具有的等级贵族制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周天子权力的式微和诸侯权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逼父,成功夺嫡。事后,出于为自己开脱罪名的目的,他在不同场合大力推崇逆取顺守,提倡大义灭亲,重新界定孝的涵义。太宗的言行波及同期正在纂修的《五经正义》,在其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并对有唐一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铭文发微     
铭文是古代一种应用文体,是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其内容大体上分警戒性的和祝颂性的两类。发展到后来,也有只是单纯的咏物之作。写作铭文应注意其文体特点和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韩非的政治理论中,"谏说"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对战国时期君臣关系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后得出的理论结晶之一。韩非的"谏说"思想主要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来论述,竭力从政治思想上维护专制君主权力的存在与利益,这是其"谏说"思想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韩非也从臣属的角度思考"谏说"行为的存在与发生,试图找寻能够对专制君主进行有效"谏说"的实际途径,确保君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6.
印度传统伦理思想并未成为过时、逝去的历史 ,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今日的印度人。印度传统伦理思想的起源是“道”与“法” ,判断善恶的价值标准在于各种经典 ,而非行为本身。但印度传统伦理并不一味地强调精神要求 ,也关注现实生活 ,“人生四要”才是多数印度人的行为指南。由于对道德行为的不同定位 ,“自我”受到了关注 ,社会和他人常常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17.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字理论中,象意造字法就是通过联想、比拟、象征等间接手段来表现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从写词的角度看,它与象物造字法、象事造字法一样,也是形象写词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构形角度看,象意造字法所创造出来的字形(即象意字)是颇具特点的.通过对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一些象意字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推论象意造字法在造字构形上有如下主要特点:一、依图形关系而引起联想的象意字;二、用象征性符号表示的象意字;三、依附一定条件的象意字;四、同体比附的象意字.  相似文献   

19.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是找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作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继承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制度,又保留了若干蒙古旧制、并制造了民族等级和民族歧视,使其具有与以往汉族王朝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法律体系在我国已具雏形,青少年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我国青少年法的基本特点进行概要的分析,旨在为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