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熟语中的辩证模态推理分析柳昌清一李约瑟教授认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①辩证逻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思维工具的作用。逻辑的关键是推理。形式逻辑是这样,辩证逻辑也是这样。形式逻辑的推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与类书编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类型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对这个文化类型的各方面发生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和广泛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因而,各民族的思维也是各有特色的。希腊人倾心于严整的自然秩序,从而擅长于认识论和逻辑学;印度人想往天国的神秘,使佛教日臻完善;中国人则习惯于经验理性、顿悟直觉,从而使中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西古代哲学来看,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人注重于认识事物的结构、特性和本质,中国人则侧重于认识事物对人的作用、影响与功能。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具有一种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这种宇宙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研究,论述希腊与中国早期小说的渊源,一在史诗,一在历史故事。由于中西早期小说的来源不同,从而影响到中国和希腊早期小说的发展,形成各不相同的类型。古希腊是诗体长篇传奇小说,而中国最早的小说类型,则是散体的短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5.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学意义上说,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差异根基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实用、经验(体证)三位一体的实践思维方式;西方传统思想(哲学)体现的则是一种本体(实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理性思维方式。本文从中西不同的知识观、语言观及语言结构三方面对中西思维方式作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原因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西饮酒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以及饮酒文化与文学艺术、时尚等方面的关系,中西酒令对比等,指出中西饮酒文化差异实际上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的饮酒文化以展现人文内涵为主,酒与诗歌、文学的关系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字酒令,无不体现出这种内涵,而西方饮酒文化包括酒与时尚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出对酒的尊重与欣赏。尽管中西方对饮酒文化的理解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酒文化,比较中西方饮酒文化的差异更能彰显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酒文化,欣赏中国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文化史上,欧洲的希腊文化和中国的战国文化是两个令人目眩的高峰,它们以其辉煌的成就,对以后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西文化的基础.希腊文化和战国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内涵迥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不但同样都是中西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高涨的产物,而且几乎都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大约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左右,希腊文化繁荣在欧洲出现,战国百家争鸣在中国出现.这一时期,无论是希腊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全面兴旺的景象,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同样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巨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逻辑体系则带有时代、民族和个人的特点。分析世界古代三大逻辑,既要关注它们的共同点,但更应认识它们的差异性。文章在分析三大逻辑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古代中国与印度和希腊逻辑推论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篇的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表达方式的不同。通过《兰亭集序》汉英语篇的对比分析发现,具体思维和螺旋式思维方式在汉语语篇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英语语篇中则体现为抽象思维和直线式思维方式。汉英语篇翻译应充分考虑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希腊思想是在近乎相同的历史时刻发生的,思想发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前思想资源,决定了这两种思想传统各自的发展路向。古代中国与希腊各不相同的数理科学背景决定了思想家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水平,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完成逻辑化的过程,相应地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哲理化过程的滞后。不同的神话、史诗传统也在根本上影响了思想家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1.
批评文体是批评者在批评时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方式,是文体的一种特殊形态.中西批评文体在体裁、语体风格、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风貌造就了中西诗学的不同.中国传统诗学具有重感情、重感知的特征,而西方诗学则呈现重理智、重思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成就与不足,应遵循时间对等的原则,对中西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历史发展上同步的横向比较。以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维方式相比较,它们各有其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分别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杰出代表,并对后来思维方式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以中国五至十五世纪和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思维方式相比较,二者虽各有长短,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它孕育和创造了当时鼎盛的科学文化。以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和西方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时期的思维方式相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新的理智和方法,明显开始落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希腊思想是在近乎相同的历史时刻发生的,思想发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前思想资源,决定了这两种思想传统各自的发展路向。古代中国与希腊各不相同的数理科学背景决定了思想家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水平,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完成逻辑化的过程,相应地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哲理化过程的滞后。不同的神话、史诗传统也在根本上影响了思想家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文化形态的重要内容。佛教和婆罗门教中都存在否定形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初形成于吠陀奥义书中,其后在佛教中和婆罗门教主要哲学流派中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中的大乘流派系统以及婆罗门教中的吠檀多派和瑜伽派使用否定形态的思维方式较为突出。两教中的这种思维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重要差别,它们展示了古代印度哲学的一些基本特色。随着历史上印度文化的大量对外传播,否定形态的思维方式对不少东方国家文化的形成也有明显影响,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思想的差异而呈现迥异的面貌,这两个不同的生长基点造成中西道德价值观、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中西文学审美风格的差异。中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的互识、互敬、互补需要建立在真正相互理解的基础才能达到相互融合,这是全球文化构建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方东美的智慧观融合了西方认知理论和中国哲学的生命价值论,并借用印度佛学中的境界理论,集中体现了其包容中西的哲学思维特征,这正与艺术和美的人文关怀原则相通.方东美指出哲学家终生所求的就是大智度大慧解,各个个人的哲学智慧即自证慧寄托在全民族的精神文化中,互相吸收、摄取,形成的是共命慧.他将全世界民族的共命慧分为四种:希腊、欧洲、印度、中国,每种共命慧身上又藏着三种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绝对主义是韩非政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他否定矛盾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调合的可能性,最终走向独断论。整体主义是董仲舒政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他认为天、地、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协同调适。然而维护君权至上,则是这两种不同政治思维方式的共同旨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和古代希腊悲剧在悲剧人物的基本特征上都体现了作为悲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在悲剧人物的品质和地位上则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文章从中西美学对悲剧和崇高的不同理解、对美的本质的不同把握以及悲剧题材的不同来源等方面,分析了形成中西古典悲剧人物差异的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19.
希腊精神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代表希腊理性科学特点的数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与宗教感情融合在一起的,希腊科学与这种宗教感情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宗教感情推动科学家作理性的沉思。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企图把基督教的信仰提升到科学理性知识的地位。科学虽然沦为神学的婢女,但神学也起着保存科学和希腊科学精神的作用。当前的重要问题是,重实验方法的近现代科学需要恢复希腊的自由精神,为符合道德要求的效益而从事科学探索是希腊“自由精神”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大声疾呼恢复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要着力反对为谋个人私利而科学,特别是要反对那种违反人类道德和灭绝理性的科学活动。西方科学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现象,这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缺点是把一切事物都片面地加以量化;中国传统主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点正在于对事物作整体的把握。如果说西方近代科学的缺点在于割裂、分离,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点则在于笼统。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走一个“之”字形的道路:从原始的整体思维,经过推理和实验的剖析,达到更高一级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古代的中国和希腊对于幸福观有众多相似和相异,从文化的角度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幸福的含义,幸福的构成以及幸福的实现方式。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幸福论都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大类;古代中国人和希腊人都从身体、财富和道德三方面来界定幸福。但是,幸福的观念在希腊人是生命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并一直被作为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探讨;而在中国人幸福只是衡量君子德行的工具。对于幸福的构成,中国人注重寿命的延长而希腊人则看重身体的健美。在幸福的实现问题上,中国人倚重个人内求于心,而希腊人倚重社会外求于物。虽然两者都奉行禁欲主义,但其着眼点、目的和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