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近几年,随着二孩、三孩政策放开,增加了青春期与更年期相遇的概率。45岁之后,多数女性开始进入"近更年期",平均51岁左右开始正式进入更年期,容易压不住脾气。青春期是人体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2,(10):68
现代女性扮演着双重社会角色,她们既承担着工作的压力,也承担着大部分家庭负担。据智联招聘职场调查显示,77.6%的女性表示渴望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但62%的女性生活中工作占用的时间超过50%。伴随着女性在职场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导向的家庭行为中,农村年轻女性婚后主动作出角色转变与行为调适,选择回归家庭。不同于已有社会参与视角中的年轻女性地位建构研究与家庭结构视角中的年轻女性角色嵌入性研究,年轻女性耦合进家庭结构是一种以经营家庭为目的的行为策略。年轻女性回归家庭行为,是以牺牲个人发展机会与个体社会角色为代价,获得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家庭发展的活力,同时,也为年轻女性赢得家庭角色和家庭权力,过着无压力的生活。然而,年轻女性的耦合性家庭参与是当下婚配市场、村庄结构与农业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现代家庭中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母职研究将视线转向较少被关注的普通农村劳动家庭。基于对下一代照料与教养的重视,选择回归家庭当个好妈妈的农村年轻女性增多。研究发现,农村年轻女性形成“拟中产化”的母职实践,体现在养育物质投入增加、情感陪伴增多与教养方式转变上。农村年轻女性母职认同的形塑逻辑在于:现代中产的科学育儿理念借助信息网络媒介的渗入,加上孩子中心主义的养育伦理、就业市场中的文凭竞争与熟人社会中的面子比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家庭面临家庭资本与结构的多重劣势,年轻女性在母职认同与实践上存在张力,导致陷入个体依附性增强、自我实现受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母职风险。对此,农村年轻女性通过参与非正式就业机会、建构朋友圈和推动男性参与等策略来应对,从而实现对个体自我与家庭整体利益得以兼顾的母职调适与再造。  相似文献   

6.
父亲参与育儿的中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子化、独生子女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代际的更替,中国和日本年轻人的社会、家庭角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样表现在育儿理念、育儿方式方面。在实行女性终身就业制度的中国.育儿期父母往往依赖自己的双亲,帮助抚育年幼的孩子。而在日本,传统的“男外女内”的夫妻角色分工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日本已婚女性希望延续职业生涯,在工作与家庭角色之间寻求平衡。与此同时,科学的进步和优生优育理念的普及。使当代人对科学喂养、早期教育、父亲参与育儿等更为关注,并试图在育儿过程中加以履行。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的育儿福利政策、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的竞争压力等都使年轻父母不可避免地遭遇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面对“两难”困境,除了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间需要进行角色调适外,更需要政府制定和改善有利于育儿的福利制度,企业给予育儿期父母合适的待遇.社会提供更多缓解育儿焦虑的支持。本研究客观描述了中日两国父亲参与育儿的现状,而且试图发现影响父亲角色转换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并对此提出制度改善和社会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学利 《老年人》2015,(3):30-32
大凡职场女性都不愿回归家庭,害怕被孩子与家庭琐事缠住手脚,泯灭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人即便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也缺乏生活热情,与丈夫矛盾重生。著名演员刘威与妻子王晓宇也遇到类似情况,在选择事业与家庭时,王晓宇被动地选择了家庭。为了宽慰妻子,刘威礼聘她为"家庭CEO"(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8.
王霞 《现代交际》2010,(7):31-32
女性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经济、传统观念原因,使她们长期饱受压迫和从属地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女性地位不断提升,女性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备受关注。女性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8,(3):52-53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面,激素旺盛的雄性动物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雌性动物则由于先天的限制而处于劣势。人类社会也一样。即便是文明的现代社会,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男性也永远是主导,女性似乎只能是用于点缀的装饰品。女性要想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一定会比男性多出不少。在求职、晋升过程中,女性如何与男同事相处?职业女性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职场女性应该如何面对职场中的逆境和挫折?作为女性成功典范的伍婷女士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0.
徐蕾 《公关世界》2023,(5):108-110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其中的性别角色构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透过广告我们可以洞见性别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起的日本广告,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发现女性地位在就业、教育、家庭与婚姻观层面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同时受到现实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的限制,日本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继续探究女性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性别平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强音 《职业》2014,(22):18-19
职场女性要想提升职场执行魅力,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外界因素,而在于自己。什么是职场女性的领导魅力?这个概念主要包括理解力、渗透力、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地位声誉、身体素质以及展示自我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体现女性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乃明  李黄珍 《职业》2013,(7):42-43
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让很多职场女性的精神高度紧张,而来自婚姻家庭的压力更令她们烦躁不安。职场女性该如何在胜任工作、兼顾家庭的同时保养好自己?本刊记者专访北京京城岐黄国医馆馆长崔晓丽女士,解读职场女性的减压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家庭、工作及社会关系的压力中做个“走钢丝的能手”,在家庭和事业间左右逢源,以及自在地游弋在职场是现代女性的必修课,也是女性自信的支点。  相似文献   

14.
蒋祎 《职业时空》2008,4(6):88-89
职场女性作为现代社会受人尊敬的群体之一,其形象历来受到人们关注。传统上,我国职场女性以衣着严谨、举止端庄为其形象基本标准。然而,随着社会向文化多元化、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现代职场女性的形象观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她们要求时尚又不失品味、开放又不失优雅。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称谓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称谓可以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女性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女性的地位又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王琦 《现代妇女》2014,(11):55-57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女性管理者在工作中凭借其特有的女性优势逐渐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传统思想的束缚、职业教育的偏离、家庭事业的角色权衡以及女性自身的局限又阻碍了女性管理者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挖掘女性管理者的职业潜能不仅要从提高女性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入手,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奔波劳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改变,女性所承担的社会、生活、家庭责任也在不断增多。于是,有人提出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更为幸福的观点,感叹宁可回到古代做一个"无才便是德"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那么,古代女性就真的有那么"幸福"吗?本文将以古代才女这一女性群体为例,从婚姻、创作、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古代女性的不幸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呈现独立新景象,这使其在家庭中民主与平等的意识更加强化。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身份、角色及责任的多重性使女性成员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作家王海鸰,一直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全景式地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充满了对女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有不少女性退出职场为家庭全心付出,她们往往没有家庭工作的对价薪酬,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她们囿于家务的繁杂而没有社交和自我,于是,全职太太成了“最危险的职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女性也逐渐走出家庭,走进了城市,形成了“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了生计,她们来到城市后,只能从事餐饮服务和清洁行业等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她们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住所里,远离了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独自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她们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