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战争题材电影走进大众视野,深受好评与赞美,爱国主义主题表达空前浓烈,其中以电影《长津湖》为甚。文章通过分析电影《长津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方式,旨在探寻何以通过战争题材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方式再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宏大叙述。电影《长津湖》以宏大视野和微观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影片在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与凝练上采用“全景散点式”独特风格,讲述了志愿军将士“中华脊梁式”英雄群像和“英魂永驻”的个体奉献精神,重构战争题材电影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态塑造,巧妙地运用电影传播、数字传播以及共情传播相融合的创新方式,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此类战争题材电影成为激发大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新主流电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整体格局中的最重要的潮流或现象之一。其中《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作品。这两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题材,以全景视野统一架构起战争叙事中的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将诗意化家国情怀与写实性战争展现进行多维度的联结。这两部影片标志着新主流电影经历“外向型”和“内向型”两个发展阶段后,迈上新主流电影大片的新台阶。作为“新主流”与“类型创作”融合发展的标志,其一方面实现了对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的承继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探寻当代民族影像的艺术创新、文化融合与工业美学探索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旋律电影《长津湖》通过对叙事空间的选择和构建,对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这场战争进行了影像呈现,通过对事件地理空间、历史社会空间与精神心理空间三种不同类型空间的描绘,全景散点式再现了历史记忆,重申了这场战争的正义属性,塑造出中国军人的英雄群像,以期建构观众对这段特定历史的集体记忆,强化民众的家国意识和对自我族群身份的认同感。影片将中华民族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具象化,呈现出悲壮慷慨、雄浑豪迈的审美风格,作为中华民族影像美学新范式,对未来主旋律国产电影创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象呈现;并在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融、历史真实与虚构故事的互释、家国情怀的意象表达中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5.
吴晓东 《今日南国》2009,(16):69-69
7月20日李小龙逝世36周年忌辰这一天。电影《李小龙》三部曲宣布即将开拍.除了由文隽担任总监制已经确定外,导演及主要演员都还八字没一撇。  相似文献   

6.
黑米粒 《新天地》2013,(1):24-25
这个真实的故事如电影情节般曲折动人。一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有两部电影对青年人影响很大,一部是《冰山上的来客》,一部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人说山西好风光》。那时,在北京三里屯,一个叫俞湖的小姑娘对这两部电影的迷恋就不仅仅是唱唱这两首歌了。15岁的小姑娘情窦初开,爱上了这两部影片的主角梁音,幻想长大后嫁一个梁音这样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匿名在新闻报道中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电影《罗马假日》与《大阴谋》虽然故事情节迥异,但从新闻从业的角度来看,这两部电影中的新闻记者都涉及到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部电影出发,探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匿名方式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与创新的探索时期,为中国电影本土化创作理念以及电影文化的自反性思考提供了方向,也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出现的《银汉双星》《银幕艳史》等具有自觉“元电影”意识的电影创作做了铺垫。1931年的《银幕艳史》已被赋予了重要的史学价值,而《银汉双星》作为更早于《银幕艳史》的一部“元电影”,在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变化过程中,无论是其媒介特性、叙事结构、视听语言还是民族意识的探索都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探究。从社会时代背景、早期电影工业语境以及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的元电影意识等方面来看,《银汉双星》具有作为中国电影史中第一部“元电影”的可能性,这一个案亦具有管窥早期中国电影跨媒介和跨文化焦虑发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保卫人祖山》是由山西作家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大型抗战题材电影,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不仅继承了抗战电影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这部电影一改过去同类影片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立足山西本土特色,在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塑造和影像表达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张惠民的《雪中孤雏》(1929)、朱石麟的《孤城烈女》(1936)、吴永刚的《神女》(1934)等等女性电影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性面对新旧交替的时代的困惑和迷茫。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人公都是以“孤女”的形象出现的,在中国早期电影中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但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1.
张艺谋是一位独特的电影人。他不仅在本专业──摄影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个和八个》、《黄士地》);同时在表演方面(《老井》)显示出身手个凡;特别在导演领域,《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这与他电影创作中独特的电影语言是分不开的。张艺谋在导演《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时,从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原作进行再选择、再提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审美体验,使改编后的剧作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12.
近期,由刁亦男执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领衔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白日焰火》登顶2014年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宝座。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中国向好莱坞经典致敬的黑色电影,影片中黑色电影的黑色元素十分明显,拥有着惊悚、悬疑等"重口味"标签。然而,《白日焰火》却不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仿照好莱坞经典的黑色电影,而是融入了特殊的中国元素的电影,在其浓厚的黑色背景下,更多的涌动着暖意。本文就《白日焰火》中黑色背景下的暖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4,(5):58-60
电影《幽灵船》中讲述了一支专业拖船小分队找到了一艘在1960年左右神秘失踪的巨型游船后发生的故事,此时这艘船已成为一艘“鬼船”;另一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也频繁出现一艘名为黑珍珠号的“幽灵船”……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周年来,中国电影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中国电影史60年的历史画卷里浓缩了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和斗争史。在众多引发争议的影片中,作为1976年的“政治贺岁片”(元月一日在全国上映),电影《决裂》是一部特别值得分析和回味的影片。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电影史家汤普森和波德维尔在《世界电影史》中用了近一页的篇幅来讲叙这部电影,把《决裂》定位成“一部关于一所所谓农业大学的极具戏剧性的影片,极好地图解了毛泽东的思想”。[1]更奇怪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最近不时地有人拿这部影片中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来诟病当前几乎要走入死胡同的教育乱象。在人们提出现代化大学要追求“大楼、大师、大气”之时,有人用影片中的台词“看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能只看有没有高楼大厦,也不能看有没有专家教授,要看这个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来寻求一种对旧有理想主义的追思。看好这部影片的人还不在少数。因为在《决裂》中不断被否定和批判的所谓资产阶级教育的一系列恶果,如工农子弟上不起大学、学非所用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坍塌等似乎在当前都成了活生生的实例。因此,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在共大的劳动生活,又亲眼目睹了3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电影发展的过来人,笔者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尤为独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而拍摄的红色电影《堡垒》于2023年12月16日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首映。电影《堡垒》坚持以“红色人物”为依托进行主角形象塑造,遵循以“红色史实”为基础的事实叙事逻辑,践行以“红色信仰”为底色的诗意主题表达,在视听景观的建构上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新性的表现手段融于一体,成功实现了事实逻辑与信仰诗意相交融的视听景观建构,它既为新时代党员重温入党初心和使命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思考,又为新主流电影在新时代如何做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工作展开了有益探索,是一部电影佳作。  相似文献   

16.
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的表意系统,是伴随着影片成为本文这一动态过程而生成的。阅读影片本文,接受影片表意,都有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电影性。非天然语言的电影符号是影片本文表意系统的基本单位。在《罗拉快跑》这一影片本文中,开放的叙事结构使影片表意系统中的电影符号具有了丰富的表意性。“读者”与开放的叙事结构进行交互,追求其个人意愿在叙事时空和结构中实现的可能性,《罗拉快跑》正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一部名为《光荣的愤怒》的电影,历经十一年零二十五天的漫长之路,终于走上了大银幕十一年零二十五天——这是电影《光荣的愤怒》从小说问世到走上大银幕所用的全部时间!浙江作家阙迪伟在1996年9月完成了小说《乡村行动》。四个月后,这篇小说被《上海文学》发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老师曹保平后来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乡村行动》,一口气读完了这篇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那  相似文献   

18.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此次战役交战双方褒贬不一,也引发了一些研究者对战役本身及毛泽东与战役相关评价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毛泽东为何考虑让第9兵团投入东线长津湖战役,为何力主要在东线发动攻势,是否直接指挥长津湖战役,对长津湖战役结局的评价是否客观等问题。辨析这些争议性问题对于还原历史的真相,正确认识长津湖战役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被看作是西部电影的见证和代表,电影《归来》和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之间的细微差别,探讨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在张艺谋诸多的电影中隐含着伦理线索,说明他的多部影片试图探索和揭示心灵深处的隐秘内核,这既是他的心理内核,也是影片中某些主人公言行的基础.张艺谋以小见大,淡化了影片中更宏大的背景,通过伦理关系展示个人内心的期望,但没有提供一种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方法和前景,这就产生一种伦理如此,伦理何为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影响力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特别选择从毛泽东著作引用的视角入手,通过对CSSCI(1998—2020年)收录的艺术学论文引文文献进行检索,共获得388篇引用毛泽东著作的论文,以其为中心使用文献计量学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泽东著作在我国艺术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等在艺术学研究中被引较多,是对我国艺术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毛泽东著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是研究重镇,《艺术百家》《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等刊载相关论文最多;通过对论文关键词的梳理:中国电影、艺术学理论、样板戏、电影创作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