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奶奶,你为什么总是那么香?”“你看,我每天早上摘些茉莉花,穿衣服的时候我把花儿放在胸罩里面,这样我就问起来很香了。”第一次看这部《我在伊朗长大》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当时我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片。几年之后,再次欣赏这部影片,我认为这是一首反映人性光辉的现实主义长诗。作者用现实又浪漫的手法“记录”了一个伊朗小女孩的成长经历,真诚并生动地描述了女孩的探索人生的心路历程,侧面表现出了作者对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的思考和希望。当这段对白出现在影片结尾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这部电影变得更加坚强。奶奶为什么总是那么美好?是因为她每天都将美好放在心里,这样她就是美好的了。这就是本文主要解读的内容——《我在伊朗长大》中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正>正如阿图·葛文德医生所说,“世界上有些人会改变想象,你可能在最出其不意的地方遇见他们”。我就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遇见了他和他的《最好的告别》。如果不是因为一年多来我的家人奋力与脑部肿瘤战斗,或许我会更晚才能遇到他,更晚才能进入一个深邃、令人震撼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梦想开办一所盲童幼儿园,它也许安家在西藏,也许落脚在其他地方,总之是一个需要这样一所学校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个简单的人,过着简单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学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出身贫寒,不过会很富有地死去——要知道,我的钱财比我小时候所梦想的还要多。在世人看来,我已实现了"美国梦"并且攀越到了梦之巅。然而,回首事业上的所有辉煌,我意识到,较之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事业上的建树要来得更容易——找到生活的目标要高于赚钱本身。目标是这样一种东西,需要你付出心血、时间、爱心,还有金钱,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才能达到——而不求任何回报。  相似文献   

5.
郭子佳 《人才瞭望》2007,(1):99-100
为每一个需要人的职位建立工作需求文件 正式的工作描述有很多法律含义——你不能仅仅因为在第四季度要进行一个NET项目就创造一个对于“初级开发者”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够建立一个附加文件来说明你的特殊需要以及要求。你喜欢某个至少有领导项目小组经验的人,哪怕只是替代者。我知道这只是常识,但是我不能够告诉你有多少次我看到雇用人的经理和HR之间沟通的共同基础破裂了。除非你告诉HR的人,否则他们就不会了解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启示】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地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  相似文献   

7.
据<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段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让懂玉的人看了,他说这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若是我收了你的这块玉,我就没宝了,你把玉送给我,你也没宝了,不如你我各自留着自己的宝.玉在传统文化中是重量级的宝物,子罕面对一块宝玉,却丝毫不动心,视"不贪"为"宝",难能可贵.从此不贪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广为传诵.不贪为宝成了一句成语,在历史上时时被提起.  相似文献   

8.
再过两天我就要步入而立之年,接下来就是不惑之年,一想到昔日美好的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习惯上班前去健身房锻炼,每天早上都会遇到79岁的尼古拉斯,他身体棒极了。今天早上,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再次遇到他,心想,等我到了他这把年纪,会不会无法照顾自己呢?于是我上前问:“什么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13,(4):40-44
在中国,你从不缺乏指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豪地告诉你所参观之地的历史,而且广袤的中国还有更多的地方等着你去探索。长城Barnaby Skinner(英国)这是一段黄崖关附近的古长城,不久前下过雪。由于天气晴好,雪已经化了,只残存在背阴处一些。我的中国同事告诉我: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不,我今天就做了一回好汉。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个美籍华人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你根本不用去想,你就已经是世界上最牛的两个文明的继承人。"郭怡广这样说道。吕天菲对于自己美籍华人身份的看法是:"这取决于跟我说话的人是谁,这其实是他们的看法,而我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文化差异面前,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自己。""我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文明就是人的智慧创造的,你有多少智慧你就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少智慧,你就有多少幸福与自豪。 古老的中华民族诞生了孔子,我们为世界奉献了儒学,我们创造过封建帝国时代的仁政,我们主张过“仁者爱人”,这一主张就是要求统治者实施仁爱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在许多地方都有王某某的出没的身影:某培训公司的英语翻译;某出版公司的校对;某英语教材的校对——王某某是何许人也?是某大学的副教授,每周只上两节课。她的许多同事也基本跟她一样。今天朱老师在这个班上课,明天朱老师在那个班上课,后天朱老师又在另一个班上课—这所学校有多少个班?20多个。而且很多班都特别注明聘请有外教上课,全封闭式。为此我们走访了一家网络公司的张总经理:“如果你发现你们公司有人在外面兼职,你会怎样去处理?”“这种不能一心一意为本公司干活的人,他的工作肯定是会受到影响,那么,他在公司的前途肯定是不会美好…  相似文献   

13.
一个家庭里,丈夫驾驶拖拉机在田间耕作,妻子在家里养牛,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田园生活啊!我是一个农民,我要做的,就是要农民跟我一起学会养牛。当笔者采访200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路易·  相似文献   

14.
用人所“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但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 “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和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毛病——可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就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三个月。”主编握着奥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干吧!”主编  相似文献   

15.
艾迪·史蒂芬·米尔斯(EddieStephen Mills)来自美国的阿拉巴马州,他自称是阿拉巴马的"乡村男孩".他是典型的美国南方人,高大的身躯,红润的面容,爽朗的精神,散发着阳光般的快乐.11年前,米尔斯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试着给中国几个地方发去自己的简历,希望能在中国一展才华.海南不是第一个邀请他的地区,但却同意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一同落户.于是,这个美国人便怀着对中国的神奇向往和对中国人的美好感情来到了海南这片孕育着生机的热土.  相似文献   

16.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了,这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上挤出1.5厘米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  相似文献   

17.
绝顶之选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相约爬山,他俩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高耸入云的山顶。站在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千地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切实感觉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禅师说:"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智者问:"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人生在世,奋发向上是每个人美好追求的动力,但是人  相似文献   

18.
简单重复也能创造奇迹。一次,朋友问我:如果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让你不停地对折下去,当你把这张纸对折到51次的时候,它所达到的厚度是多少呢?我先后猜:一个人高的厚度、一幢楼高的厚度、一座山高的厚度……朋友听后,均摇头。“那它到底有多厚呢?”我问。“它的厚度大概是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我上次到麻州剑桥大学寻访贝蒂·爱德华兹时,并不是去找她学画的,其时我正研究一本关于人的智慧的书,而爱德华兹曾创造了一套方法,使自认为“没有绘画天赋”的人尽快掌握了这一技巧。 她说:“我很愿意和你细谈。但明天这儿一个为期五天的短训班就要开课,你干嘛不参加进来呢?” “我对画画一窍不通。”我连忙声明。 “那太好了,”她笑逐颜开,“你是我最理想的学员,提高会特别显著。” 贝蒂·爱德华兹是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美术教授,《右半脑在绘画中的作用》一书的作者。该书在11年里售出150万册,被译成13国文字;她给非美术专业学生开的选修课,报名人数山总是“爆满”。 有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功,同时遇到反对意见也就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六类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可定向考录公务员,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你加我加等于大家都没加",并引起舆论的广泛质疑.(<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