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关地方史志里的一组史料表明,山海关当地士绅在甲申山海关之变中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他们鼓动吴三桂"降清灭闯",勾结清兵入关,阻挠李自成进军山海关.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海关之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吴三桂作为清朝功臣,为什么走上叛清道路?吴三桂与清王朝对抗的实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与清初政局、与清初社会矛盾问题以及清王朝的统治政策相关联的。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吴三桂统帅的明军,在明季是一股重要的军事势力。明朝覆亡,吴三桂失去倚仗的靠山,而与李自成农民军合作又不可能,他便把政治投机的赌注下在满洲贵族身上。于是才有山海关降清和十数年的戎马征战,效命新朝。吴三桂从降清到经营云贵,是企图保持吴氏集团既得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特别是留驻云贵后,更是要扩大自己势力并加以巩固,做一方霸主。吴三桂的政治野心的实现,开始是与满洲贵族的征服战争和实现对全国统治的政治目标相关联的。康熙元年以前,他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的社会矛盾是复杂的;斗争是尖锐的。从明朝中叶以来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在这个时期,都激化了。几种矛盾交互错综成为复杂的情况。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失败以后,满族贵族于1644年入关建立了清王朝,以后又经历了二十年的时期;用武力逐渐统一了全中国。汉族人民对于清朝的武力,进行英勇不屈的反抗。民族矛盾激化了,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没有得到最后的成  相似文献   

4.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大时间长的政治大变革。本文考察这次大变革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渍烂,即在于明统治集团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沉沦;二、明王朝是由张献忠、清军、李自成三方面共同推翻的,单强调李自成是片面;三、进关夺权是努尔哈赤、清太宗等已确定的国策,没有吴三桂“请兵”,清军也必然入关。  相似文献   

5.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满洲人步步为营,逼近山海关;张献忠占据四川,大肆屠杀士绅百姓。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史书习惯称之为甲申之变,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中,这样描述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龚书铎 《中华魂》2004,(4):22-23
今年又逢甲申年。60年前的那个甲申年(1944年)3月,郭沫若同志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纪念明朝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三百年。文章阐明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它的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在1645年陷于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一、序幕之战与战略决战的时机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最著者,是众所周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时间开始于1948年9月。9月7日,中央军委作出发起辽沈战役的决定,12日,东北我军主力南下北宁线,打响了辽沈之战。16日华东我军又发动了山东战场的决战:  相似文献   

8.
辖地方圆二千余里的容美土司,是川、鄂、湘交界处土家族地区一个实力很强、历史甚久、雄踞一方的统治势力。有文献可征的容美信史始于元代。入明,容美司主的承袭及与明朝的关系则详载《明史》、《明实录》。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对容美实行了改土归流,论者或以为清朝大军压境,强行改之,或以为司主田曼如暴虐无道,激起土民反  相似文献   

9.
公元二○○年,曹操与袁绍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这次战争中袁绍投入了十万大军,曹操却只有两万多人马,然而曹操战胜了袁绍,赢得了统一北方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儒法两家的一次政治大决战,这次战争使代表进步势力的曹魏  相似文献   

10.
1644年李自成推翻崇祯明王朝,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四月,满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顺治三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神秘失踪。通过文献分析,李自成九宫山兵败后逃逸,继而禅隐至古辰州府治平乡天罗山,继续反清复国的斗争。多次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天罗山寺院系大顺国最后的指挥中心,戚六六和尚极有可能系大顺皇帝李自成,周边的山溪、峡谷和溶洞建立了大顺国的关隘哨卡,其携来的宝藏可能匿藏在附近溶洞。至于天罗山与其古城堡、庄园、溶洞、关卡隘口的关系及宝藏的最后下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西北形势安危与平藩战争全局的关系康熙十二年(1674年)十二月南方的藩王之一,兵力最强的吴三桂叛变了。其起因由于撤藩,先是藩王尚可喜称病请归老辽东,以子之信继镇,康熙帝玄烨只准归老撤藩,不准其子继镇。继而吴三桂与另一藩王耿精忠也请求撤藩,以此窥探朝旨,康熙即下谕三藩并撤。于是,吴三桂首揭叛旗,战争爆发。清初在南方的藩王势力总共四部: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精忠继其父继茂镇福建,另定南王孔有德镇广西。后有德被明将李定国围困桂林,自缢,部属由共婿孙延龄统辖。吴三桂一反,耿、孙及可喜子之信相继俱叛。与共同时,各地汉籍将领纷纷脱离清朝,战火燃遍南北各省。吴三桂即在发动之月,杀云贵总督甘文焜、云南巡抚朱国治,降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进占湖南沅州、辰州  相似文献   

12.
明洪武8年(1381年),本已归顺明朝并被封为梁王的原元朝藩王把匝刺瓦尔密与当地土司势力举兵造反,朱元彰从南京及江淮调集三十万大军前往。次年叛乱平定。此举史称"调北征南"。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和土司势力再次反叛,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在滇黔古驿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三分操备七分耕种"。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屯田戍边,明军徙屯田将士家眷同往。600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吸引眼球的是它保留的"明"风。有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其建筑多为徽派建筑风格,服饰多为青、蓝色"凤阳汉装"。妇女发型还保留着"两耳盖发",已婚的妇女还要在头上带一块白手帕;我们看到,当地的语言中还保留相当多南京周边及江淮方言的语法词汇,只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明与后金的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明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爆发原因、战争性质及双方兵力等等,都值得加以深入研讨。有的同志认为它的性质是后金的一次民族自卫战,我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不妥的地方,希望同志们多加指正。这次战役是明朝发动的,还是后金挑起的? 一说萨尔浒战役是由明朝发动的,是一场不义之战,而后金则是被迫进行的民族保卫战。按诸事实却非如此。诚然战役是明朝首先发兵进攻后金的,但这只是战争爆发的时间。必须探求其起因,才能说明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明与后金的关系,做一简要考察。后金政权本是崛起东北一隅的地方割据势力。它公开脱离明朝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从这年起,努尔哈赤建元“天命”,自称金国汗。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左卫女真贵族之  相似文献   

14.
祝进 《山西老年》2014,(8):49-49
游走在大同的古城街巷,恰似读一部历史巨著,津津有味,使我沉醉其中,为之倾倒。看到古城让我想起了北魏京华创下的辉煌,辽金陪都续下的荣光。它让我想起了明朝洪武年间建城墙的徐达将军;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攻占大同的起义军李自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出逃西安路过大同的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15.
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李自成自潼关原之战失败后,被困于商雒山、鱼腹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总结革命经验,1640年(崇祯十三年)从巴西突围,第二年进入河南时提出了这个口号。这个口号一提出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执香迎导,远近若狂”。农民起义军声威大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的时代。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没落,而它的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王夫之二十六岁那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在同年五月,明朝汉奸将领吴三桂与满清贵族相勾结,勾引清军入关,残酷地镇压起义军,攻陷了北京,这样反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随之转化为反民族压迫的反清斗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王夫之也积极地投身这一斗争之中。一六四八年(清顺治五年)王夫之在湖南衡阳组织义军抗清,兵败后,他又投奔南明小朝廷,以图“反清复明”。南明小朝廷的腐败政局使他大失所望,于是,愤而脱离桂王,辗转流离于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最后隐居在他的家乡石船山下,从事著述。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城,崇被皇帝吊死在煤山,明朝灭亡了。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关。大顺军不幸战败,退往山西.五月初二日,清军进入北京。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从此,南明王朝同清朝处于南北对峙之中。随着清初民族高压政策的推行,国内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很快掀起了抗清高潮。大顺、大西农民军,成  相似文献   

18.
石城——明代满俊起兵抗明的天然屏障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宪宗成化四年 ( 14 6 8年 )夏四月 ,固原土达满俊背叛朝廷 ,聚众起义 ,结束了自其祖父巴丹以来归顺大明王朝的历史。从此 ,满俊凭藉险要石城与明朝廷抗衡 ,明政府先后调集近 10万大军 ,与满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战争 ,前后围剿战近一年 ,满俊与石城皆因此而闻名于史籍。《明史纪事本末·平固原盗》专章记载这一事件的原委和过程。而今 ,石城依旧 ,高耸奇险 ,与周围的山峦共同构成了一道景观 ,吸引人们去追溯和游览。一 明代的西北边备有明一代 ,退却北方草原的蒙元残余势力 ,始终与明朝北方边将交锋。自成化以后 ,边境战争加剧。总体上说 ,…  相似文献   

19.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皇朝,打击了北方的地主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清朝的地主阶级代表如范文程、洪承畴等积极策划清兵入关,夺取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吴三桂的降清,是标志着北方地主阶级的政治军事力量与清政府的进一步合流.洪承畴这一帮人,过去都是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起家的,对农民军有刻骨的仇恨,故清兵入关以"与流寇争天下"和"替故明复君父之仇"相号召;这告诉我们清兵入关作战,实际上是北方地主阶级勾结满洲贵族军事力量联合镇压农民运动,是明末农民战争的  相似文献   

20.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朱明王朝,明末农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大顺军占领北京仅有四十天就被迫撤出,又由山西退居陕西,第二年又退到湖北,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李自成也因地主武装的猝击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