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史学功能理论研讨会的第二个问题叫做“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我觉得这种提法的隐意就是历史学不应该研究现实。因为,所谓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无非是强调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或是反过来探讨现实对史学研究的影响。这种关系实际上等于把现实排除在史学研究领域之外。事实上,传统史学把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时间向度上限定为过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仅误解了历史一词的确切含义,也贬低了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与目的。我认为,历史学不应仅仅研究过去,还应研究现实。唯物史观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说,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周毅 《江淮论坛》2012,(5):117-120
李则纲的《史学通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高潮中出版的一本史学理论研究著作,同时也可说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书中,李则纲对中国传统史学中有关史学功能的认识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史学应为现实服务的功能.认为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增进人们的科学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李则纲在《史学通论》中还提出了一些历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宝祥 《学术探索》2009,(6):99-103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在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表述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历史研究方法上,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对其采取审慎和批判的态度。他注重归纳、比较和技术分析,以得出历史研究结论。他还坚持通史研究和断代史研究结合,并突出历史专题研究。其历史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综合特征。历史表述上,黄仁字注重语言叙述,阐释了文史关系。重视图表的作用,这些都增强了历史表述效果。另外,他的史学表现出口述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重写历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认为历史学是史实的客观性和史家的主观表述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史学成果都带有主观性,相对性,没有一种历史学是终极的历史认识,历史被不断地重写是史学发展的规律。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史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从沿续几十年的历史学“定本”中找不到他们所关怀的问题的答案。史家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承担起“重写历史”的使命回应社会转型对史学改革的呼唤。重写历史的关键是重构历史理论,重新审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新的历史观念编写新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5.
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凡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国家,无不重视史学。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就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中国近代史,认清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几年来,作为文科基础学科的历史学为教育部所扶持,在国内高校中建立了一批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的是培养更多的史学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见,史学是一l’1不可或缺的学科。那么,史学究竟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呢?首先,历史是冷却或凝固了的现实,研究历史能为指导现实、预测和开创未…  相似文献   

6.
史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科学,其本身是多层次的,因而也就具有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大体上,整个史学可以分为基础史学和应用史学两大类。基础史学又可分为史料学和历史编纂学两个分支;应用史学又可分为宏观研究、实际应用和知识普及三个分支。以上各个分支可以各自实现其社会功能,也可以相互交叉、共同实现其社会功能。史学各种社会功能的实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乔治忠 《学术月刊》2012,(1):118-122,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罗炳良 《学术月刊》2012,(1):123-126,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钱茂伟 《学术月刊》2012,(1):127-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1987年第4期《学习与探索》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的讨论”专栏中,刊载了步平题为《关于史学功能的超越性》的文章。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固然要立在现实的基石上充分利用过去的历史资料。但史学的描述功能、借鉴和预测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的充分实现,要求史学研究超越资料不足的障碍,超越现实的局限,超越传统与世俗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史学的描述功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与现实关系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主要涉及史学为什么要面向和服务现实、史学服务现实的特点、史学与现实的互动关系等.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包括史学是否要服务政治,史学服务政治时如何保持学术独立性,史学服务政治的特点和方式.三、对史学脱离现实原因的反思,或者认为是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所致,或者认为是史学自我的学术封闭造成的,或者认为是未能正确认识史学的性质、任务和服务现实的方式与原则所致.四、关于史学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涉及史学价值与功能的构成及特点,史学的人文价值及社会功能,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关系等.与1980年代相比,这一时期的研讨结合新的社会条件和学术进展,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重要的理论进展,但不少基本理论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上仍然未能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由中国革命史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中国革命史属于历史科学,而史学与现实密切相联,这是史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从历史本体论的观点来说,黑格尔认为,过去是现代存在着的某种事物由之产生的那些现象状态,过去是现实的客观基础,是现实躯体的骨骼和衣冠,在现实中它将继续存在,并将转入到未来中去。正如孙思白先生所说:“文化流传不停地把‘过去’、‘现在’、‘将来’串连一起,成为过去的历史当然会与现在有联系,并与将来屯有联系”。[1]就史学认识论而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乃是历史认识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史学是生发于大众实践活动的需求并以大众化形态降生于世的一门学科,中国史学也不例外。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统治者不断强化的控制与利用,史学的“贵族化”倾向日益严重并最终形成“庙堂史学”垄断史坛的局面。不可否认,庙堂史学曾经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并给后代史学留下了诸多可资继承的优良传统。但是,客观历史本身是以广大民众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旦以客观历史为记述与研究对象的史学出现对广大普通民众的忽视而与其性质和目的相背离时,这种背离将使史学内容日趋狭窄、传播范围大为缩小,还将使史学的社会功能在很…  相似文献   

15.
史学有一基本品格,就是它的现实性。历史与现实相对立而存在,同时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人们的知识,基本由历史知识所构成,人不可能抛弃历史所提供的知识,而在空中构筑楼阁。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的缘由所在。现实依赖于历史。同时,人们在创造、发展的社会活动中,也不断会提出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人们回首思索,去探讨历史,从而,给历史研究提出任务,因此,历史研究的动力也往往来自现实。史学的现实性,史学为现实服务,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省历史学会举办的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7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史学工作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为大会提供沦文27篇。会议对传统史学进行了反思,对史学研究的改革、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历史的价值和功能是多种多样、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学术价值、知识价值、资洽功能、教育功能等,其荦革大者,可为政治统治提供借鉴,为国家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观念不尽合理,但观念总是在历史地发展。民国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学是不断发展的。既然有发展,就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如在其发展初期就常会出现观念和公式的套用和强加,史料引用也不够严谨。到社会史论战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转换。以至于一些标榜唯物史观研究的史学作品,在传世性和严谨性上,反而不如那些仅仅视唯物史观为学术观点之一种的史学作品。这与作为唯物史观史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者矢志追求其作品的现实革命价值有关。一定时期内,史学研究者会面临学术价值追求或社会价值追求的两难选择。民国时代唯物史观史学研究者在其中选择了后者,挖掘了史学作品的社会动员意义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学术性的缺损。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历史本质的科学揭示,对时下流行的人们对史学性质的一般认识进行了理论反思。在指出其基本缺陷之后,通过史学史的实例,论证了经典作家关于“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其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论述作为史学性质科学揭示的科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史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史学研究的内容涵盖面之广,恐怕很少有其他学科能够相比。由此,史学功能多元化的特点非常突出。它在使人们了解历史的知识、真相及规律,日益变得睿智和完善方面功德无量,但有时也因为被曲解或滥用而误人非浅甚至助纣为虐。要充分发挥史学的正面功能而避免其负面效应,不可不注意研究发挥史学功能的途径。首先必须尊重史学的科学性。史学的科学性有不同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联系史学研究的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加强三种意识。一是对研究对象的旁观意识。换句话说,这就是要将研究对象如实地当作一个客体,尽量减少研究者主…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时间序列和表述历史的语言 ,都决定了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内在联系。因此 ,对历史结构以及表述历史的语言结构的研究 ,并不完全是结构主义哲学影响的产物。历史的结构特征 ,既是由历史事实的历时序列决定的 ,也是由解释或叙述历史的语言决定的。当然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使历史的结构性和历史学研究的结构方法更加明晰了 ,但也使之更加片面化了。作为历史主义的补充 ,结构主义方法对 60 - 70年代史学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我们必须扬弃结构主义。作为历史主体 ,人不仅是历史的产物 ,而且是历史的创造者。实际上 ,结构主义出现不久就遇到来自学术界的消解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