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1-27
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创始人之一。他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构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遗产。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表明,他关于社会主义没有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东方国家要走自己社会主义的路、未来新社会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必须防止工人政权变为社会主人等一系列思想观点,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诸阶段上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当然应当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阶段所共有的普遍特性或共性,没有这种共性,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共性主要是:①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根本的物质前提;②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現,在本质上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革现一脉相承,都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为前提,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目的。然而,这种本来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其各自的发展趋向却大不相同,其实践结果更是大相径庭。毛泽东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不久使导致了1958年到1978年长达20年的“左”的倾向。邓小平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则以辉煌的实践效果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性地推向前进。历史进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根本性因素,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衡量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当前的改革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其中一  相似文献   

5.
<正>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已经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改革始终是和它相伴存在的,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任务。因此,系统地阐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观,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其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起来,所以,社会矛盾的解决无须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通过人们有计划的改革就能够实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就是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们自觉的活动,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非爆发的方式得到解决。从破除陈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究竟具有哪些最本质、最主要的经济特征?这是一个对发展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当前人们对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区别都还很不清楚,因此需要着力研究和宣传商品经济的共同点,从中找出商品经济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性,用以指导改革和清除长期以来产品经济观所造成的深重影响。与此相反,另有一些同志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或特殊性的研究上面,否则就容易使个性“溶化”在共性之中,混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这项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既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今后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的总趋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对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下计划与市场的共性和区别,尚认识不大清楚,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谈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冲破认识上的误区、贯彻好十四大精神,加快建设发达的市场机制,无疑是有重要帮助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探索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领域,我们一直认为,以公有制为  相似文献   

8.
竞争总是与改革同步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了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才具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条件和可能,竞争才日益成为全体人民为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争作贡献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对竞争的认识有一个从盲目到自觉的过程。人们参与竞争的水平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改革与竞争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改革为竞争创造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是改革的重要内容;竞争为改革选择方向,改什么,怎么改,要让不同方案在竞争中筛选。竞争总是与改革同步,改革越深入,竞争也越发展。(赵子祥)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首要的来说,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改革不能逾越的规范总则。但是,从当前改革的实践来看,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方向?怎样做才有利于坚持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在方兴未艾的改革浪潮中,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领导部门都明确提出了活力问题。探讨全面改革与活力的关系,乃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必须给予正确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 所谓全面改革,是指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家庭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具有社会系统工程性的改革。特别是涉及上述四大方面的体制改革和观念变革。而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又包括各个方面、环节和层次。彼此之间,还有个配套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各高校普遍重视的大问题 ,它既具有其他学科的共性方式 ,更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社会调查、教育实习及科研等实践 ,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晋阳学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这一重要问题,突出了社会改革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想就社会改革问题,特别对它的含义、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表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一、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社会改革是贯彻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不为过分的。要揭示“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应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加以考虑。“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形式,它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群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发展”是反映社会何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更新的范畴,是由一系列的其他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被边缘化倾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问题急需以新的视角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资本论》序和跋的研究梳理,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资本论》的相关论述,认为《资本论》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共性问题,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经典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改革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全局性的位置。本文择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主要实践,并且着重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问题作一概略探索。通过这些材料,说明一个问题: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5.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改革的宏伟蓝图,一个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革洪流已经兴起。它冲破了一切“左”的思想的束缚,冲破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改变了那种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僵死模式,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改革浪潮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改革既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基础上对以往经验的再总结;又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的再探索。无论是对以往经验的再总结,还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再探索,都是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标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结束“文化大革命”八年来,我们经历了认识上拨乱反正和实践上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正> 广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点,性质上不属于区别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社会文明类型的建设。它是我国文明建设共性中的个性。这些共性中的个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般特征,广东在我国所处的具体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应的地方思想文化传统,还有广东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等若干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本文试就广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特点、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最基本方面作出简要的分析,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农业时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乡村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无税农业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色观视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是事物最优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方向,形成于共性与个性的相互扬弃、优化以及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协调优化过程中。特色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佳生存方式与最优发展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双向优化互促,坚持内部优化与外部优化协调推进。以特色观的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意义不仅在于以特色的理念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本质的目的在于探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答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继续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结论,不仅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给我们的各项工作重新展示了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历史经验与现实生活都一再表明,只要运用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农业时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乡村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无税农业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