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覃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282-284
本文对早期汉传佛教的一种重要禅法--"安般念"的传承系统进行考察,绘出其禅法传承的基本谱系,确定了五个主要的传承系统.这是中国禅学史研究的一个方面,并提供了基本而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3.
温振兴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107-110
《祖堂集》中的助词“许”可以处于两种不同的限定性结构,其不同在于二者语法位置前后互补。两种结构均表极小数量意义,具备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建祥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69-72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助词.为了解决"的"字在英汉翻译中的省略问题,应对"的"字的产生、发展进行考证,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过多使用的原因,并结合实例,以达到解决该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安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4)
河南方言的助词“哩”可以在多种句子中出现,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定语标记“哩”的来源,有人认为和普通话结构助词“的”来源是平行关系,有人认为来源于方位词“里”.定语标记“哩”来源于方位词“里”更有说服力.定语标记“哩”虚化为表确认的语气助词“哩”,这个语气助词和唐代表示夸张的语气助词“哩”无关;状语标记、补语标记“哩”分别来源于名词“地”和动词“得”.“哩”没有标句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力的起源、分类、研究流派、转变原因、发展趋势以及能力理论发展的相关争论. 相似文献
7.
吴仲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350-352
结构独立的比况表达式与结构不独立的比况表达式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点。差异性是,结构独立的比况表达式主要由短语和句子构成,在单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在复句中充当分句并与其他分句构成解注关系,其结构形式为S+X+Y式;结构不独立的比况表达式主要由短语和词构成,在单句中能充当主语以外的各种基本成分,不能充当复句中的分句,其结构形式不受限制,S+X+Y式或X+Y式均可。共同点是,“X”都是由体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构成;当“X”是短语时,其内部结构一般都是主谓、偏正、述宾、述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立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1):197-199
"雅"作为系统翻译理论的一分子,在翻译实践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译文维持其生命力的保证."雅"代表译文的文字水平,以"雅"译"雅",以"俗"译"俗",不仅符合翻译活动的初衷,更是译者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体现.在"信"达"基础上,为充分考虑读者在翻译中的参与作用,严复提出了他关于"雅"的理论,这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创见. 相似文献
9.
张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2):148-151
"清"在<文心雕龙>中被大量引用.它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这种交叉使"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得以首次确立.这种确立与"清"所表征的审美趣味、美学理想和玄风荡拂的六朝思想文化以及刘勰原道宗经的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谢小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70-72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1.
黄国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85-85
转化后进青年要注重"情"与"理".具体方法是多与之谈心, 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不同对象,以真情感化,以真理服人. 相似文献
12.
周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89-91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的思想,结合高等院校现实特点,探讨了这一思想在高校发展和党建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问题.文章认为,高校应注重把人才培养工作和科研工作搞上去,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利益,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已形成共识,在实践"三个代表"的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李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65-68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的+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汉语"动、介"组合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50-152
如何看待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动、介组合,语法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们通过分析"动、介"组合的语法特征,主张将它看成动词,并由此推出,现代汉语中介词短语一般不充当补语. 相似文献
18.
郑尔宁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64-165
讨论了汉语中的"N的V"结构成立的情况,并列举了N与V的语义关系以及"N的V"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歧的办法,指出该结构从整体上看是名词性的,其中V脱落了一些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群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3):54-58
文章对三种“副 名”用例中的相关词——“凡”、“只”、“位置词”进行了分析,指出:该三种词在词类划分或归类上存留一些问题,因此作为“副 名”例证,用以证明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是缺乏说服力的。另外,“很 名”的组合视为副词修饰名词也不妥,应看作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主语+逻辑谓语"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主谓结构"是以语法性主谓结构为典型范畴的非典型成员。本文以英语大句中"独立结构"和图片说明"主语 逻辑谓语"小句结构为例,分析了英语"逻辑主谓结构"的形态特征和认知基础。该类结构内部为逻辑主谓关系,体现了话语的经济性原则,但其实际运用受到易解性因素限制。"逻辑主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总的认知图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