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选择“丁克”家庭的多学科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克”家庭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大都市已经相当普遍。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在中国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出发,从宏观上说这种现象暂时还不会产生多大的社会问题,但是有可能出现“人口逆淘汰”现象,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视。  相似文献   

2.
卜玉梅 《南方人口》2008,23(3):44-49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先生育再结婚的现象。这是对我国传统及现代婚姻-生育秩序的颠覆。这种现象已成为主流文化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现行政策应予以控制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其视作一种社会事实,通过对湖南X村的实地调查,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简要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农村,未婚生育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制度、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杨凡 《西北人口》2014,(4):8-12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育龄妇女家庭与生育状况调查数据,对男孩偏好弱化现象及导致男孩偏好弱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中非农收入比例的提高、男孩较高的养育成本、社会保障的完善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对“养儿防老”预期的降低以及住房、交通条件的改善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的共同作用,使人们的男孩偏好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4.
杨记 《西北人口》2007,28(1):102-10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离婚率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再婚现象也日益普遍,再婚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婚姻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运用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分析了性别、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等各种个人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再婚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检验了各种因素对再婚的影响程度,并分性别比较了各种因素影响的异同。结果发现,职业与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性别人口再婚的影响截然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婚姻市场中存在的“甲女丁男”结婚难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人才埋没是一种客观现象 ,虽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 ,但这些因素能否产生作用最终取决于人才自身。因此 ,在众多的人才埋没现象中 ,人才自我埋没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展示人才的才华 ,使之得到社会承认 ,从而减少人才埋没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人口性比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人口问题之一。性比例是否平衡,不仅受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山西近代社会,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男多于女的现象在全国各省区中表现得最为实出,而且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人口问题以及制定新时期的人口政策,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文化因素 在我国现阶段,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来自于社会文化因素方面的抵触和误解,这些因素在人们心中往往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生育水平来分析影响当前我国生育的因素,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探讨生育影响因素的未来变动与趋势。影响生育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以及资源分配或社会平等的政治因素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变化等都有抑制生育率提高的作用。生育政策变动、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和安全有促进生育率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十分复杂。促使人们产生重男轻女的观念、产生生男的性别偏好,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又有传统生育文化方面的背景,也有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因素。推进”关爱女孩行动”,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需要对症下药,法律、政策、文化等诸方面协同,给女孩这一相对弱势群体以强势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普遍的情况是实际生育率大大低于意愿生育率。发展中国家同样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现象,但更多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反的规律。中国也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且实际高于意愿的情况。根据中国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基本完成生育的40~49岁妇女,其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而平均实际生育子女数为2.2。利用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妇女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个体背景(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生育政策和生育孩子情况(包括孩子的性别结构和存活状况)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偏好是造成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验表明,全球范围内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按照干预实施的需要,运用文献回顾和数据资料从个体/社区、服务提供以及政策措施三个层面剖析我国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首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第二,在服务提供层面,管理人员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认识有误或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当地知情选择的开展;第三,社区/家庭等个人密切接触的小环境容易被忽视,这一层次的因素应予以充分重视和足够关注。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长春、四平两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现场体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春和四平地区1 946位老年人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两地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四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根据两地老年人的特点,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巍文 《西北人口》2009,30(1):106-1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部分地区甚至一些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赶上发达国家.但其总体幸福水平不尽人意。相反,有调查显示收入水平明显大幅度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民。其生活满意感超过了城市居民。出现了“幸福悼论”现象。本文依据贫困牧区县的调查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 model对牧民幸福感同收入及若干非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维度和强度进行了考量。在假定牧区宗教及文化习俗对牧民的幸福感均有恒定影响的前提下,分析结果显示.牲畜数量是牧民的主要幸福源泉;牧区女性的幸福感要明显低于男性;牧民收入水平尚较低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牧民自身的教育投入对幸福感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以30岁为拐点.牧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相对低于青年人;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对牧民家庭的贷款有助于改善幸福状况:物质条件对幸福感不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采用现场体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1 05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现状进行调查。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脑血管病。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提出注重健康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literature on the disclosure decision of transsexual individuals is sparse, and that which does exist either uses empirical quantitative methods or aggregates transsexuals with other non-heterosexual individuals.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this underresearched group and examines the disclosure decision of transsexual people in Pakistan, a developing Muslim country with a unique amalgam of so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ground realities. Drawing on thematic analysis technique using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6 transsexuals, we show how sociocultural factors that are inherently embedded in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disclosure decision in work and non-work settings. In particular, our respondents illustrate that their disclosure decision, which ranges from total disclosure on one end to nondisclosure on the other end,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ities of family honor, tightly integrated family network, social obligation to get married, and prevalent religious beliefs in the society. This study advances understanding of identity and disclosure decision of transsexual individuals by explicating the ways in which sociocultural factors are intricate part of their decision of coming out.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地区乡村社区生态移民影响因子与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的影响因子,认为水资源因子和收入因子是该地区发生移民的决定性因子,并且计算出了移民数量的预测模型。得出今后五年内该地区自发式移民数量为14236人,据此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县(区)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有研究文献 ,本文重点检验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两大类非个体因素是否对区域人口长寿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以便确定不同区域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有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中 ,老年人居住地的气温、气候、经度、土壤类型以及粮食作物类型等是影响区域人口长寿水平的主导因素 ;而婴儿死亡率和粗死亡率同样影响着区域的人口长寿水平 ,但其影响强度不如上述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肖云  吕倩  漆敏 《西北人口》2012,33(2):27-30,35
高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主要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对养老机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重庆市主城九区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年龄、家庭规模、家庭年净收入、设施完善程度、服务质量好坏等因素对高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视农村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林靖  张林秀 《西北人口》2009,30(2):50-52,57
今天,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我国遇到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仅是城市地区,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条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使用2005年4月进行的全国性抽样跟踪调查数据。对我国五个省份地区的八百多个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男性明显落后。  相似文献   

20.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年龄层次和社会奉献意识等作用显著。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尚未成为广泛的老年市民活动、其主体构成还停留在"老年精英"层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