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刘中琐 《云梦学刊》2013,(4):116-121
红色传奇文学与它之前和之后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较,具有忠实于现当代宏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具有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原理的合理性,红色传奇的浪漫书写充分表现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独特艺术品性。这种独特的艺术品性正是对古往今来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代表着小说的确立,然而.唐传奇的真正成熟、繁荣时间只有从中唐贞元至长庆短短四十年时间。唐代文人的娱乐生活需要促使他们创作传奇。歌诗赠答、说话等娱乐活动与唐传奇相互影响并促进唐传奇的发展;娱乐主体的转变及文人逐渐失落的遣兴娱乐的闲情逸志使唐传奇逐渐式微。以说、唱、演的形式继续流传。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创作进入"自觉"时代。文章从唐传奇题材内容、唐传奇代表作者创作意识的觉醒和创作实践及社会氛围、唐传奇艺术成就与影响等方面,探讨唐传奇小说艺术创作的"自觉性",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唐传奇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散发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吴庆晏 《理论界》2008,(9):127-128
晚明作家孟称舜作为言情派作家中重要一员,其戏曲理论一方面注意突出情的因素,另一方面持情与理相统一的情理观。其以《娇红记》为代表的传奇创作有着深刻思想内涵,对其中客观存在的节义观念应作辨证认识。孟称舜这种情理观有其生活基础和思想渊源,从作家对戏曲社会功能的体认、对晚明传奇滥情创作倾向的反拨等角度来看孟称舜戏剧思想中的情理观有其独特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把中国古典“传奇”及西方“romance”的传统叙事要素与自己对现实人生和文学的独特理解统一起来,在“特异”与“本真”的整合建构中,形成了以新见异、因常见奇,在人生平稳的“底子”中找寻“奇异的感觉”的特殊“传奇”理念,在《传奇》中尝试、创造了一种现代都市“普通人”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6.
近代传奇杂剧在许多方面反映出中国戏剧从传统戏曲向现代戏剧过渡转换的显著特征 ,形成了独特的面貌。在语言形态上 ,近代传奇杂剧的变革主要呈三种趋势 :报章体语言向传奇杂剧日益深入地渗透 ;西学东渐对传奇杂剧语言愈来愈明显的影响 ;方言在传奇杂剧中的运用比以往更加频繁。这种语言形式变革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现出传奇杂剧最后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女性人格独立和两性和谐,一直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唐代以“包容乃大”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散发着独特光彩的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对强权制度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声音;肯定、施展自身的才能,都展现出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意味。并且,在男女两性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流中,展现了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以超时空的姿态契合了女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肯定唐传奇中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时代和女性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她们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追求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和谐,尚未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8.
时娜 《理论界》2012,(6):107-110
与唐传奇相比,宋传奇向来颇受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宋传奇的特点与价值,研究渐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大致梳理,分别是:传奇小说的文体研究,宋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宋传奇作品的辑佚、校勘与整理,人们对宋传奇独特风格的体认。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人们"尊唐抑宋"的态度正在逐步转变,但宋传奇研究领域仍有不少留白。  相似文献   

9.
霍志军 《晋阳学刊》2011,(4):126-129
唐代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可以从下述3方面论述:(一)御史活动与公案传奇故事的生成。唐代御史的监察、断案活动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御史"精察"思维与公案传奇"变故"叙述的生成。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惊奇"是由故事的"变故"形成的,而御史断案中的"精察"正有助于公案传奇的变故叙事,形成富有"突转"性、惊奇美的叙事张力。(三)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与公案传奇价值取向的生成。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御史文学家"寓意于事""、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公案传奇独特的价值取向。总之,唐代御史经由特定职事活动所形成的传奇事迹、思维方式和伦理取向,成为公案传奇生成的催化剂,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唐代公案传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莺莺传>在叙事方面表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性:矛盾的人物形象,镜像化的人物关系,叙事空白的表意形式,以及"诗"与"史"的内外结构互补.这使小说在唐代传奇文学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约产生于一千五六百年前。古代文献中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这个叙事中心来演绎故事。今天流传于民间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更加丰富。将其加以分类 ,大致有三 :一是关于公冶长获取识鸟语本领的故事 ;二是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的故事 ;三是因公冶长识鸟语而发生的其它故事。“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有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夸父其人及与日之关系、逐日的目的和逐日失败的原因等三个方面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作了新的阐释,以期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之作,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土司的“傻子”儿子的传奇经历,通过“傻子”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这个土司世界的奇异和奥秘,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土司制度下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以及命运所赋予人们的种种痛苦与不幸,刻画了那个靠近东方的藏族部落的末代土司及其家族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以及在这种权力制约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周始祖后稷的降生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后稷弃是帝喾长子的古史传说是不可信的,但后稷弃应是帝喾的后裔。姜嫄祈神而生后稷,结果却因胞衣连体的怪异现象被弃,反映了原始氏族社会迷信神谕及其神权崇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梁祝爱情悲剧能够从古老的民间传说走进电影、小提琴协奏曲和芭蕾舞这些新兴艺术样式,能够从江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充分说明她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于梁祝爱情故事的研究,应该通过对它的悲剧属性及其内在意蕴的深刻揭示,进一步挖掘它的美学价值和人性内涵。这一古老的爱情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类在舍生忘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爆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以及肉体生命的毁灭与精神力量勃发与高扬所形成的反差,正是梁祝爱情悲剧的人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赵山林 《河北学刊》2002,22(5):98-103
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形象大致有两类:来源于《庄子》、《楚辞》的,体现了潇洒出尘、散淡闲适的人生理想;来源于姜太公历史传说的,体现了待时而动、用世立功的人生追求。二者交错发展,互为消长。研究渔父形象的演变,对于透视古代文人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历史上,鲁迅先生受人们崇敬。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文学家,更是第一个倡导图书装帧并在自己的书籍中实践的作家。本文从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的时代背景、风格理念、视觉要素以及鲁迅对图书装帧设计思想的贡献等方面作了分析,旨在站在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客观分析鲁迅图书装帧设计风格理念以及对民族性的继承和图书装帧设计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对古史的批判,以质疑传统的道统观为逻辑前提。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古史是按照道统的体系编排演绎出来的,传统说法中的老子虽非道统中人,但老子及《老子》书由编造而成,是道统说的派生物,因而要一并推翻。这种对古史系统的存疑态度,为研究中国传说古史开阔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然而,顾颉刚的疑古由于对某些传说缺乏分析,对于古史中包括有关《老子》的一些论断也失之主观,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以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及其解释系统为研究个案,对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的互文性进行阐释。传说圈、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对节日仪式的构建都依附于历史与文化的变迁,民间文学在为节日仪式寻求"合理性"的过程中,曲折地反映出传说圈内部各种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