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山东龙山文化亦称典型龙山文化。它的分布区域不止限于今日的山东省境内,从北面的辽东半岛到南面的苏北、皖北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山东龙山文化的名称是五十年代末期在我国考古学界中被提出来的,无论从它的分布区域上或者是文化面貌上看,都与陕西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有所不同。有些同志认为只有山东龙山文化才配得上称为龙山文化。这个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现在考古学界既然已约定俗成地把龙山文化分为陕西、河南、山东等类型,那就暂且从众说为好,以免因名词或概念不同而引起混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对这几种文化(或文化类型)会赋予更加科学的名称。最近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地层学材料和器物形制学研究都证明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的来源不同。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都是承袭了仰韶文  相似文献   

2.
由墓葬制度看二里头文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发现的,自那时以来,已进行了多次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尚在进行中。在该遗址约四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铸铜遗址、各类墓葬及青铜器、精致的玉器、象牙雕刻、石器和大量的陶容器等。特别是两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基址的发现、表明这一遗址的某一阶段是一个已进入阶级社会的都邑废墟。 由二里头的层位关系及其文化内含知,它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的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遗存,故命其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可分为四个文化期,文化遗迹和遗物较多的是第二期和第三期,宫殿基址和较大的墓葬都在第三期,表明第三期是这一遗址最繁荣发达的阶段。像二里头遗址一样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地区,这一地区,正是古籍中记载的夏族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3.
在上古史中,父系氏族社会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了阶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我国的考古学中,这一历史进程,主要体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自1931年梁思永先生在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殷代文化的三迭层后,基本上确定了龙山文化即晚于仰韶文化又早于殷代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特别是解放后的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关系,并对龙山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印证工作。基本说明龙山文化确实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即处于原始社会逐步解体,阶级社会诞生的大变革时期,同时和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的问世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解决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对于研究我国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世本》谓“鲧作城”,鲧为禹父,属夏以前的唐虞时期。如象许多考古学者所主张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那么唐虞时期就应相当于龙山文化或至少是龙山文化的晚期。而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堡,正是属于龙山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了一批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古代崖壁画。古代崖壁画的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古代崖壁画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宝镜湾东部石林形态绮丽的山岗一带。宝镜湾古岩画共有4处6幅。4处的名称,按当地民间流传的称呼分别为“藏宝洞”、“宝镜  相似文献   

6.
<正> 玉起(石奔),1963年出土于日照县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中.长18厘米,厚0.6-0.85厘米.其上端正、反两面都刻有单线阴雕旋转曲线围绕目纹而展开的兽面纹.图左上角是其反面的纹饰拓片;右下角是其面纹饰拓片.这件玉(石奔)的发现,不仅证明距今4400-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石手工雕刻技术已达到如此精美而成熟的程度,而且其饰文本身也为后来商代青铜器兽面文、饕餮纹找到了渊源.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随着祖国各项基本建设工程的大规模进行,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普遍展开,东南沿海地区的考古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仅就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上海等省市所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址的数量来说,据不完全统计已近两千处左右,其中福建一省即达九百处,江浙两省各有几百处,而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也已有了五十处以上。在这些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祖国南方的古代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我国东南地区原始文化的分布及其特征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并且附带讨论一下这些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古代民族的关系。由于受到水平和资料的限制,这些看法是不够深刻和全面的,希望同志们指正。根据我们目前的认识,我国东南地区的原始文化,除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性质还不清楚,只发现过“马坝人”(广东韶关)和“下草(?)人”(江苏泗洪)两种分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化石外,大体上分布着五种不同类型的自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即“青莲岗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湖熟文化”,以及“几何印纹陶文化”。下面分别就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文物队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在登封县告成镇附近的王城岗遗址,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基址(以下简称登封“小城堡”)。两年后,河南文物研究所在淮阳县平粮台又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以下简称淮阳“龙山城”)。这是近几年来河南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其中,由于登封“小城堡”有人认为可能与“禹都阳城”有关系,在社会上引起了哄动。为了弄清这座城址的性质,曾于当年11月举行发掘现场讨论会。当时,绝大多数与会者,尤其是夏鼐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姜炎文化的时限,我在拙作《论姜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上限应在老官台文化时期及其以前,距今约7000年以前,为母系氏族时期,即神农氏时代;下限相当于龙山文化至西周,距今约4800-3000年,为“五帝”到夏商周。以此时间为上、下限,姜炎文化从孕育、形成到以高领袋足鬲为器物特征的刘家文化(姜戎文化),其间为3000-4000年,贯穿了老官台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时期。①尽管此说也不算错,但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似乎不能从宝鸡的考古文化落实下来,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论述清楚。随着关桃园…  相似文献   

10.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南麓、黄河北岸的包头市郊区沙尔沁乡园村半坡地台上,近日又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晚期)村落遗址。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些遗址在全国为罕见,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西园古代文化遗址是于1983年发现的,其总面积二万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曾于1985年试掘过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今年6月1日起,由包头市文物管理处  相似文献   

12.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相似文献   

13.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长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引人瞩目,长沙南■大塘遗址就是湘中地区相近于大溪新石器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100年。长沙腰塘遗址和浏阳樟树潭遗址则分别是5000年前屈家岭文化和4500年前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典型,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长沙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居我国南方之首。宁乡出土的商代乐器大铜铙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11件铜铙组合起来,至…  相似文献   

14.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1999年,山东各地先后有13处远古文化遗址出土过53个刻画符号,其数量在全国虽不算多,但价值意义却最为重要。从北京文化、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再到商代文化,从几何形符号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这是汉字起源、形成的几个关键点,而能够确立这几个关键点的,只有山东一地。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带动战略的地位与作用王庆玉,冯文平自国家文物局、旅游局1994推出“文物史迹旅游年”后,文物史迹旅游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济南东部古镇龙山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为配合济南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突出抓了以弘扬龙山文化为主的史迹旅游,把古朴、...  相似文献   

17.
古代河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从一个侧面了解河北地方史,本文拟就河北历代政区(文化)的沿革作一些简介,期望史学界给予指正。 (一)远古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历经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遗址遍布河北各地,说明了河北地区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诸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典型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涿鹿以西的泥河湾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7月6日至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考古队,对新疆双河市泉水沟、博乐都木都厄布得格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附近地区的铜矿和其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见封二图1)。在泉水沟遗址发现具有特色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在都木都厄布得格遗址发现早期铁器时代的三角形石围聚落(石城)、蒙元时期的方形聚落等,对于研究欧亚草原地带距今约3500年以来的文化谱系、聚落形态、丧葬习俗、经济形态、技术系统、社会状况和人地  相似文献   

19.
1989年8月,本文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对云南省蒙自县黄家山马鹿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物遗迹及动植物化石。通过对遗址文化遗存的分析,作者认为,将马鹿洞遗址时代置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之间较为合适,估计在一万年前,目前可把马鹿洞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马鹿洞遗址是我省现知旧石器遗址中文化层最厚、保存最好的一处。这次考古发现为云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始刻划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 2 0 0 1年 ,全国已有 98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刻划符号。就地域分布来看 ,绝大多数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从刻划符号的类型看 ,可以分为几何形符号和象形符号两类。黄河流域以河南为界 ,长江流域以安徽为界 ,往西盛行几何形符号 ,迄今未见象形符号 ;以东既有几何形符号 ,又有象形符号。几何形符号一般刻划在日常饮食用具上 ,象形符号多见于一些特殊器物。一般情况下 ,一个器物上仅刻划一个符号 ,但也有刻划 3个以上符号的例子。从 98个遗址出土的原始刻划符号中 ,可以勾勒出中国文字发生的三个步骤。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 ,中国文字的起源、形成 ,是在长江、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完成的。到龙山文化时期 ,文字已经形成。不过 ,这时各地的文字仍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夏商周势力的拓展 ,文字书写风格才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