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尚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浩锋 《南方论刊》2006,(11):67-69
时尚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大众消费文化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文化形态。青年一代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必然受到时尚文化的冲击。由于青年文化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经常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而引人注目,同时因为青年作为社会的主干,所代表的文化体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青年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渗透的同时,影响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丰富、深化与…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由于青年在后喻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社会作用的日益突出,青年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作用、发挥的影响愈来愈大。同时,青年文化的发展也将面临着超越与异化两种境况:一方面由于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它能够超越传统、破旧迎新,具有“反哺”社会的功能,因而成为了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青年文化往往表现出“离经叛道”、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张瑛  孙梦诗 《江淮论坛》2022,(6):143-149+158
通过强调商业广告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基于本土经验的文化认同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商业广告的发展历程及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变迁,考察商业广告如何与青年群体中文化反哺、趣缘群体、偶像文化、标签化热词等文化现象产生交互影响,进而探讨媒介化社会中当代中国商业广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向引导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可能路径,包括以长期决策强化商业广告的文化价值,增强青年的文化纽带作用,善用青年形成的趣缘群体与文化圈层,正视青年群体文化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青年文化建设融入和谐元素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当代青年文化建设中融入和谐元素的途径主要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青年享受公平正义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弥补商业文化冲击后的道德缺失,使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成为青年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粘合剂;发展市场经济,创建青年成才与就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由于青年在互联网应用中处于前沿和主体地位,导致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向发生逆转,青年"文化反哺"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全面分析网络社会中青年"文化反哺"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发挥作用的两面性,指出对青年的"文化反哺"应加以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40-245
二战以来,英国青年亚文化借助媒介的传播,迅速突破地理疆域的阻隔,在全球范围蔓延。泰迪青年、魔斯族、光头、嬉皮士等青年群体通过服饰、言谈、音乐,甚至暴力行为特立独行地表达自我。英国青年亚文化本质上为工人阶级后代为反对原工人阶级母体文化之文化现象,其产生源于其母体文化的消弭、对过去价值观的反叛、美国文化的输入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种族文化的冲击。青年亚文化反抗力量在商业娱乐和消费社会背景下借助于大众媒介而消解。  相似文献   

8.
依托三晋文化增强港澳台青年文化认同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必然要求;是消解港澳台青年文化认同困境,助其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的应有之义。三晋文化博大精深,既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性,又富有地域特色。消解港澳台青年文化认同困境,三晋文化大有可为。为此,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挥其引领、塑造作用;深度挖掘和阐释三晋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传播能力和文化符号、话语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作用,运用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手段,不断为增强港澳台青年文化认同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父母影响、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社会现实等四个方面对青年毛泽东文化心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这几方面因素的综合运作,得以形成青年毛泽东极富民族色彩的,科学的,实践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陈虞伟 《兰州学刊》2006,(4):72-73,85
超级女声这一成功的娱乐节目,不仅在这个夏天狠狠抓住众人的眼球,而且当前仍继续演绎着“后超女时代”的传奇。她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持续掀起阵阵文化浪潮,成为折射当前青年文化最为典型的模板。本文将以超级女声这一典型现象为模板,对当前青年文化呈现来的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青年文化高层次的提升和对青年的引导进行反思,以使青年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5.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著述形态和语式主要有三种:重历史;重逻辑;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年来,重逻辑形态渐成我国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主流,甚至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二是我国学术界对百年文学史进程反思的矫枉过正;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和世俗化的氛围。其实,任何对文学史“重写”、“重构”等的努力都不能无视文学史的“史”的特性,因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学史是一门科学。文学史研究要走出主观性的迷雾,关键是坚持对文学史原生态的把握与追求,吸收重历史学派的合理内核,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制教育,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立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法律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建高校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落实高校法制教育机制;加强家庭、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