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剑 《兰州学刊》2000,(6):76-77
一、深度报道和系统思维的概念所谓深度报道,是指对某些重大的新闻题材,进行全方位深入报道的一种系统性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在全方位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在新闻信息的深度、广度上做出一定的开拓性剖析,以引起新闻受众对所报道题材进行带有社会性的思考。显然,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性、发散性、动态性、多向性和立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打破传统的平面化、静态化的思维模式。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而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追踪与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掌握新闻报道的“度”,把握深度报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全方位的报道,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的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 ,主要指对重大社会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长篇报道或多篇连续 (系列、组合 )报道的形式 ,全面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 ,充分剖析新闻事件的矛盾特殊性 ,并揭示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预测它的发展趋势。1从 80年代至今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报道方式 ,曾一度使报纸媒体在与电视等多元传播媒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 ,随着受众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意识的提高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 ,特别是号称“第四媒体”的网络…  相似文献   

4.
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 ,是一种深入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报道。中国的深度报道虽然受到西方深度报道的影响 ,但更多的是受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制约 ,故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特色。本文拟对二者的不同风格与不同的源流作一番比较。   一、背景式写作与述评式写作 :两种不同的风格  深度报道的旨趣不在于报道 ,而在于解释。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的说法 ,它旨趣就是“阐明和解释”。“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 ,它们意味着什么 ,结果又是什么。”[1 ] 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往往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深度报道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并被广大受众所认识和喜爱。本文从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以及我国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来分析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通常指以报道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气和轶闻趣事为题材的新闻报道。与时政、经济、文教新闻相比较,它具有产生新闻领域的社会性、引起受众关注的广泛性、披露新闻主题的共同性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电视新闻百花园中灿烂夺目的奇花。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新闻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 ,作为新闻表现的一种形式 ,随传播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在写作过程中 ,题材的选择、新闻事实内在逻辑的发掘 ,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8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刊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报道方式,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了顶峰时期。之后随着现场短新闻的勃兴,深度报道目前处于徘徊甚至低落的状态。探讨我国深度报道产生的深层原因、把握深度报道的特征,克服深度报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对于我们掌握好这一“新闻武器”,活跃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事件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但社会现实却无法让它达到期望的效果,这种应然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给受众造成内心的失衡,激起受众内心的怜悯、甚至是恐惧的心情,而受众却会因此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和净化,情操得到熏陶,心理恢复常态,社会秩序也会转向正常的轨道。这就是悲剧的审美功能。同时具备新闻和审美信息量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悲剧审美引入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要求,更是全面表现现实世界、丰富人们审美情感的要求,因此,要达到审美效果,摄影记者要重视在人性的视角和艺术的原动力中发展和创新,生活中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在图片中加以展现,给人以震撼心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昕 《天府新论》2006,(Z1):207-209
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无定论.通过对新闻采访权的对象条件和行为条件的分析,再联系新闻采访权的主体要求,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界定如下新闻采访权是指依法设立的新闻单位及依法获得新闻从业资格的新闻工作者拥有的,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采访受众关心的社会生活事件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最早见于报纸,它是一种阐明事件的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报道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件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追朔深度报道这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记载,当初这种报道形式是西方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自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肖朝利 《兰州学刊》2003,(5):205-205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在新闻媒体向市场化进程中 ,社会新闻迎来“黄金时代” ,社会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新闻不再局限于生活小事、奇闻异事 ,更注重突出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社会事件 ,报道范围更广 ,深度更深 ,题材更丰富 ,形式更多彩。一些好的社会新闻题材 ,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的读者已不满足于获悉简单的社会新闻事实 ,而希望能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及相关背景事件 ,必须在其他方面深入挖掘 ,从新闻事件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切入 ,挖掘出既具有本地特色又不同常…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文体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阐述了新闻文体的本质特征:“新闻 作品既不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抽象,也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其文体的本质特征是真 实的再现,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向受众传播。” 在阐明了新闻文体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文体的各个层面:即新闻事实、类 型、语体和风格,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新闻事实.即事件性事实、非事件性事实和精神性事实。本文 摒弃了长期沿用的新闻体裁这一概念.根据再现方式及功能的差异。把新闻文体分为报道类和谈 话类两种。并据此把新闻语体分为实录和口述两种形态。本文还对新闻文体的风格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是指事实真实与社会真实的统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是受众和国家赋予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浅谈如何使新闻专题更具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劲 《南方论刊》2006,(8):41-41
新闻专题是新闻的一种深度报道,与新闻报道不同,它建立于新闻信息之上,又对原信息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深化。它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的特点。笔者于1994年加入市广播电台,绝大部分时间均在新闻专题部门工作,对新闻专题的采制收集了些许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譬如:我国实施了25年之久的个人所得税法调整了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这条消息对人们日常生活起到什么影响?国家为何要作如此调整?调整的幅度是否适宜?我们的新闻专题记者即可对相关决策部门和市民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论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新闻媒体的娱乐化、低俗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但能促进深度报道乃至新闻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真、善、美三方面,而表现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的关键在于题材的选择、深度的挖掘、思维方式的选择、记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传媒关于公共卫生危机的报道大幅增长.其中的一部分事件,可以说是"媒体制造"版的"伪公共卫生事件",使受众和社会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伪公共卫生事件"与传媒报道的操作失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运用媒介事件理论,剖析了"伪公共卫生事件"的建构过程及其内驱机制,揭示了商业主义、煽情主义对传媒建构公共卫生风险议题的伤害,提出应参照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从新闻实务和职业伦理规范等层面来防范"伪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应从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入手,推动公共卫生危机报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批评性节目以其容量大、分析透彻和特殊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关注。批评性深度报道需要注意采访、报道和播出本身不能涉足法律禁区,在采访中一旦涉及到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个人隐私以及商业秘密等情况,我们需要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9.
焦作通 《中州学刊》2008,23(3):248-250
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本质真实.新闻本质真实的要求不能仅限于消息,而应当包括新闻评论、深度报道、通讯报道等各种新闻作品.各种新闻作品本质真实与否应按内容分类制定标准.除了自然界发生的和少部分社会新闻之外.其他新闻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历史检验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与解释:新闻文本的诠释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作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和文化思潮,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诠释学用以理解和解释文本和一切可以视为文本的事件和活动。本文试图将新闻作为考察对象,运用诠释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解释。新闻报道产生的过程有两步:第一步,从事件文本到新闻文本,记者从对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观察理解,到对所理解的现象或事件以报道的方式做出解释;第二步,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无论是对事件文本还是对新闻文本的理解,都是诠释者从自身特定的处境出发所做出的理解,任何诠释者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历史性存在去理解和解释事件文本和新闻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