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研究”列宁的名义,对列宁主义进行肆意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这种所谓“学术研究”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列宁哲学思想进行歪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图否定列宁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此,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本文在此略加批驳。 一 批判把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谬论。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列宁的哲学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是不相容的”;Z·A·约尔  相似文献   

2.
郝敬之 《中州学刊》2003,(1):153-157
《回到马克思》的主题是在“经济学语境”中解读“哲学话语” ,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来源归结为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所谓社会唯物主义。然而社会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创立的 ,正是这一社会唯物主义才使马克思进入经济学研究。作者所指认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所谓社会唯物主义 ,不过是对其学科方法论和认识方法论的错认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恰恰是社会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于时代的现实生活、已有的思想材料和马克思的个性倾向等综合因素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树上结不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资产阶级经济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社会、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学习近代史中重温一下革命导师是怎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对于我们当前研究中国古代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有直接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是人类历史实践智慧的结晶,它基于现实人的立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现实世界,而且改造着现实世界。具体表现在:基于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以理论这一思想武器对以往“无人”的哲学理论进行批判,即马克思哲学“求真”的实践智慧;基于人的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亲身参与政治斗争,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行斗争,即马克思哲学“求善”的实践智慧;在理论批判和政治斗争中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进而预示新社会形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表征了马克思哲学“真善美”统一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所作的深刻批判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人被物(资本关系)的力量所奴役和支配的主客体关系颠倒现象,这也就是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役性现象(早期他称之为“异化”)。在马克思的眼里,资产阶级学者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要充分肯定物役性并掩盖其本质的。并且,这种物役性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就是资产阶级的拜物教观念。这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社会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对此当然也进行了彻底的理论清算,这就是马克思著名的三大拜物教理论。本文就马克思的这一…  相似文献   

6.
一其实是玄学同玄学的吵闹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时,原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随着运动的扩大和深入,这个统一战线便起了分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傅播,越来越感到不满和恐惧,于是便试图竖起改良主义的旗帜,进行公开挑战。首先是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作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对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他说:“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对于这样恶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具有“资产阶级权利性质”,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原、实质与特征以及消除三个方面构建了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通过批判按劳分配默认“天赋人权”,说明权利是历史、社会的产物;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本质,突出其“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特征;通过对社会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形态的考察,得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需要通过自由劳动来消除,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有关论述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等方面的考察研究 ,对尚延龄、尚缨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与政治观》中 ,“破天荒地”对毛泽东“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论断的确切性提出的质疑 ,进行了全面的辨析和反驳。文章认为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套语” ;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9.
当资本主义越过柏林墙,在“一劳永逸地终结了大写的人类历史”(美国日裔福山观点)的欢呼声中,跌进亚洲金融风暴,几乎滑向大危机的边缘,人们不禁要问:何为资本主义?人们公认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社会客观规律的最深刻的揭示者,然而出乎人们的意料: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它所习惯用的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社会”,“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据布  相似文献   

10.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疯狂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千方百计打着“学术争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幌子,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进而全面否定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完整把握,分析“市民社会”观念产生的社会现实根源,剖析“资产阶级社会”的结构,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中.其实,《57-58手稿》里以“kapitalistisch/capitalistisch”作为定语出现的概念极少,更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表达,马克思使用的基本是“资产阶级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但这并不妨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揭示,因为这种揭示建立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上.在《57-58手稿》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重要成就,即价值理论以及在此之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得到创立.价值理论是理解资产阶级社会结构的关键且科学的入口.通过对蒲鲁东主义者和李嘉图社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商品交换需要价值作为一般性的中介,而在交换之中,价值最终采取货币形式.在价值理论之上蕴含了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劳动一般成为商品的价值,是以充分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为前提的;而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则是建立在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之上,对象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交换之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并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引述了马克思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解释,以及马克思为解决这种对立所提出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分配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形成了其独特而深刻的分配正义理论。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权利”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权利”存在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中仍然存在“资产阶级权利”,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施按需分配,才能够真正超越“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揭示了分配由生产决定的重要观点,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为大数据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除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上的错误这个直接原因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的误解,对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对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的解释和发挥加以教条化,是理论指导上失误而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末,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究竟是怎样被误解和教条化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三 如所周知,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在刚刚形成自己历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用“现代资产者”、“现代 工人阶级”、“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大工业”、“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现代的普遍交往” 等等,来标识和分析不同于欧洲古代社会的现代社会的性质和状况了。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现代社会 始终是相对于古代社会而言的,因为不管现代社会如何新奇,它都必定是从原来的社会中历史地发展 出来的,所以与过去时代既有质的区别又相关联。“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第二次分裂”的由来1 中国现代思想界第一次分裂 这主要是指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人代表的新文化派与保守的传统的国故派林琴南、杜亚泉、章士钊等人的分裂。“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作战的产物 ,无产阶级要依靠民众 ,资产阶级也要打着民众的牌子 ,反对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因此 ,思想界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主义文化的分裂。由于新文化运动内部存在必然分裂的种子 ,留下了新文化运动后的一个变种 ,即“非驴非马”的“新文学”。1931年 6月 ,瞿秋白写《学阀万岁 !》 ,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这一论断,曾被“四人帮”肆意歪曲,作为他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四人帮”之所以这样搞,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从理论上怎么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论断呢?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97页);第二种认为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权利;第三种还是从资产阶级的原意上去理解“资产阶级权利”的(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