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分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公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公平。平均主义分配或按资分配是造成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消除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搞清楚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结果公平的分配范式.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需要将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内在地结合起来,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形成一种必要的张力.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要体现在再次分配的政策安排中,更应该落实在初次分配的制度实践中,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对于将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更为优先和直接.效率是经济正义,公平则是社会正义,强调效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就是要实现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趋同.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才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思考刘永明效率优先,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贯彻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和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根本要求。首先...  相似文献   

5.
如何协调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辩证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态度和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协调和处理二者关系的根据。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具体方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它不仅是人民生活水平直观体现,也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未来的理论基础.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要真正的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政策,就不可回避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包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效率问题,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公平问题.没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公平只能是平均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公平的社会主义效率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需要社会政策的构建和维护.全面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由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效率与公平"相冲突"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导致了一系列忽视和轻视公平的社会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相统一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公平观,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既注重效率,又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在分配领域兼顾效率与公平、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给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和环境.就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断更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配狭义指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效率指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尽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经济运行状况,公平狭义特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和平等。公平与效率都从属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公平本身有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之分,效率有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之别,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说,经济的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的公平与微观领域的经济效率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公平与宏观领域的社会效率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特征。在社会分配领域坚持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确立合理的经济伦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吴玫玲公平与效率是现代经济社会都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要解决的一对重要矛盾。特别在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方面拉大了差距,因此,如何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配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分配公平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追求自由与平等是其分配的价值基础。社会分配公平不是平均分配,也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分配,而更应包括非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要实现社会分配公平主要是依靠制度的正义创设与安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讨论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是公平的表现形式,公平决定效率,效率反作用公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过发展城乡经济、强调政府二次分配职能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问题日益凸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差异日益扩大.我们要加强国家的再分配职能,建立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编织"社会安全网";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对实现社会公正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同富裕构成了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本质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所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础。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特点。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就是要以高效率来维护和促进更高层次的公平,以更高大范围的公平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保持和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使二者在发展中实现统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二、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四、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公平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推进和提高。社会公平随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物资产品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它的内容、性质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所确立的制度与规范之中,反映着社会所处时代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彰显着时代的理念、伦理与道德情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思想,它不仅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资技术基础,体现该时代的文明与进步,其公平的思想、理念与征貌,都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相联系,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创建和塑造适应建成小康社会的文明规范、价值思想和公平观念,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祖国繁荣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8.
分配制度是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人类社会一直难以解决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在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收入分配领域。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对如何正确解决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过分注重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盛行,社会运行缺乏活力;过分注重效率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显现。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分配政策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更好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与公平,它们首先都是经济学范畴,然而,二者始终又具有伦理学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的法律价值取向只能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