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县域行政区划这一层次上来看,研究中国当代县政发展,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进行县政问题的调查中,感到县域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政治生活,有许多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从其发展战略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与乡村问题的碰撞触发了乡村政治研究的热潮。从历时流变的过程来看,乡政村治研究逐步过渡到乡域政治研究;从分析范式转换来看,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逐步过渡到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范式。当下乡村政治研究中有关国家政权建设方向的争议一直存在,不同思潮需要在沟通和对话中寻求理论的突围。通过全方位的检视,可以深入发掘乡村政治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脉络,并期许新一轮研究热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孔孟之道的出发点及其理论探求的最终归宿,是论证"德治"之治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孔孟之道的核心,孔孟之"政"道根源于上古社会伦理化的政治范式,从人性、人伦的角度论证"修己"以"治人"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确立了道德、伦理与政治之间的一种绝对相关。在政治实践上,孔孟主张借助人格提升这一伦理化的途径来最终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以建构一个理想化、人情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体现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何种人才的社会功能,而把其强大的理论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是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积极地探索、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使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资源研究滥殇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学科贡献和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和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紧迫性来看,根据政治资源的基本理论,发展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资源政治学很有必要,应该从构成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治沟通是一种古老的政治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政治就有了政治沟通.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政治沟通却是一个年轻的议题.与政治学的其他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等不同,政治沟通主要关注信息、对话、理解与共识,并以此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政治沟通不仅拓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视域,也启发了对其它政治学问题的重新认识.从中外文献来看,政治沟通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三论”阶段、政治传播阶段和网络政治沟通阶段.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阶段也反映着实践中的与历史中的政治沟通.在此将以中外文献为研究基础,提出政治沟通理论发展的这样三个历史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理论原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由社会主义社会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如今,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被确立为中国现阶段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重要的发展目标,为此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意义成为当务之急。就理论意蕴来看,需要从逻辑层面、内容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全面把握;就现实困境来看,需要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目标层面和行动层面进行科学研判;就实践意义来看,需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层面进行宏观分析。只有从理论、现实与实践维度充分认识共同富裕这一重要时代课题,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国家政权建设"与中国乡村政治变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国家政权建设”这一理论框架可以透视中国乡村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了解中国乡村政治的真实面相。中国的乡村社会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传统时期是从乡绅主导的自治体制、晚清民国时期的混合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则实现了从带有理想色彩的人民公社体制向现代性的乡政村治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行政的演进中看行政伦理研究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伦理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是一项适应公共行政的发展需要和体现了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研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建构工作。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特别是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行政伦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公共行政的实践向行政伦理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通过行政伦理研究来解决那些在“政治路径”、“科学路径”和“市场路径”中都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就社会治理模式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变迁的历史趋势来看,行政伦理研究又具有过渡的性质,它的学科建构目标应当指向公共管理伦理学,而它的实践目标应当是对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民营化是在政治压力和财政压力的驱动下进行的,其经济逻辑是产权改革、市场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度分析的框架下,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制度演进形式表现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从智力外溢和企业家效应两个层面对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解释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湖北枣阳摩擦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这一解释给予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与现代政治文明理念高度契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新的里程碑。作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建立在坚实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起点,民本与民主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认识前提,廉政与廉洁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谋求的政治生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其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理想,在大学学习及《莱茵报》工作期间,从抽象的社会理想转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关注人类解放问题,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此后,马克思哲学的每一次进展都是以论证共产主义这一社会政治理想为中心的,因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早期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完整阐释其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为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政治哲学的产生,就当前政治哲学发展的态势来看,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速。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指导思想几十年的发展中,共产党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政治方面就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件极为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事件,这一学科的兴起积极回应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的范式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理论,本文将探讨在政治哲学发展的前提下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4.
右玉模式从多方面实践了生态社会主义对绿色社会的合理构想,并从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文化观三个维度丰富了其关于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主张。作为一种绿色思潮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作为一种县域生态建设范例的右玉模式,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必将对建设美丽山西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和文化多维关系解读——兼论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经济、政治和文化分别表述社会结构的不同方面,其相互关系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不同的视域透析政治、经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其多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克服传统的线性思维,真正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梭在其政治理论中虽和近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提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假设,但是和他们不同的是,在卢梭的描述中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这招致了广泛的批评。这些批评大多都是对卢梭的误读,从卢梭的理论来看,自然状态只是一种理论假设,是照出现实社会罪恶的一面镜子,而不是历史存在。自然状态与未来社会本质上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精神原则和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党从理论和实践上,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理论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它,理解它呢?第一,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身来看,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明城市创建的"复合型事业"本质决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的必要性。以汕头市社会组织在交通志愿服务中的参与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的理论比较视角,社会组织怎样参与交通整治?参与过程折射出怎样的地方政社关系?如何让社会组织在创文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政府对政社关系的认知、创文动员架构及政社互动过程来看,社会组织仅被看作是"填缝剂",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鉴于创文运动式治理模式及地方社会治理的"沙漏型"结构所隐含的治理困境,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认清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上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从而使文明城市创建事业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民主范式,其学说理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协商民主的文献分析,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对协商民主的理论思考体现出不同的观点: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考量,社会主义民主应采取刚性民主和柔性民主相结合;从协商民主对中国所具有的意义维度考察,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形态;从协商民主理论的场域实践来看,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和对其认知要早于西方;从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政治认同来看,它非常近切地契合了中国的国情.在对协商民主的探索实践中,学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和阐释,观点精彩纷呈.深入、系统研究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欧洲政治哲学转向标志的政治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一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