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的有限无限观是在上一世纪的后半期和本世纪初期主要由恩格斯和列宁建立的,这些哲学观点所赖以建立的自然科学结论,现在看来有些是陈旧了。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有限无限观在今天是否还能站得住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试作一答。  相似文献   

2.
矛盾双方决定与被决定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能相互转化?学术界对此素有涉及,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唯物主义的命题时,争论尤为激烈,难齐一是。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还是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都有过较为明确的论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结论是不难得出的。恩格斯曾指出:“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在这里是原因,在那是就是结果,因此,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在什么地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且在这里不断更替的运动就显现出来,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自  相似文献   

3.
关于亚微观物质客体“基本粒子”,到底是无限可分还是有限不可分?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凡物质都具有结构层次,当然应是仍然可分的,虽然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还没有观察到独立自由夸克,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正如原子原来认为不可分到可分一样,终有一天会证明是可分的;另一种则认为既然现代科学实验还没有发现“自由夸克”,说它无限可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且既用“基本”这个词,就应理解为夸克是最小的物质单元“初始粒子”,是最后真正的“宇宙之砖”。人类对微观物质客体的认识,从古希腊时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原子atomos原意即为不可分)到被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经过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认识过程。道尔顿提出的“台球模型”,是把原子看成没  相似文献   

4.
物质无限可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了夸克禁闭的问题。这就向哲学提出:既然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如何解释夸克禁闭呢?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对于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粒物理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相信,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是,作为一个哲学问题,人们的看法却又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是绝对的;也有人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是相对的。 任何哲学问题的产生,都来自实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有所认识的反映。因此,在讨论这一哲学问题的时候,我们仍然要结合自然科学的实际,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物质无限可分的相对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物质层次结构是否无限可分问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并对这一问题的实质作了分析,着重用自然科学事实证明微观客体是无限可分的,旨在说明“物质层次结构无限可分”这一自然辩证法原理勿容置疑。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 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东西都是物质,大者如星系、恒星,小者如电子、光子,都是物质结构的具体形态,它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物质是以各种具体形态而存在着的。然而,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这个有限的时空范围以内,物质结构的具体形态有没有共性呢?这种共性又是什么呢?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有人提出过答案。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是“元气”;欧洲古代的哲学家,认为是“原子”;近代的大科学家牛顿,认为是物体  相似文献   

8.
<正> “在俄国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普列汉诺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文艺批评家。普列汉诺夫有着深厚的哲学和美学的理论功底,他的关于黑格尔的研究文章,得到了恩格斯的极力赞扬;他的一组总标题为《俄国批评界的命运》的文章,无论是对伏伦斯基的尖锐批判,还是对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的分析,在当时的俄国理论界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作品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所作的论证,一扫俄国批评界的种种唯心主义的陈言,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对普列仅诺夫的理论功绩有过很高的评价,列宁认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四章中,在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一元论和论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基本原理之后,进一步分析批判了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揭露了它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实质。杜林的哲学,别看他自己百般吹嘘,其实说来不过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翻版,杜林整个哲学体系,大量抄袭黑格尔的东西。恩格斯用对照的方法,彻底揭露了杜林这种剽窃行为。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也是从黑格尔那里抄来的,只不过是杜林自己杜撰了一个“术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他们思想的发展,有很多地方得益于德国的大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恩格斯说:‘没有德国哲学,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日益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进程,要求在哲学上作出科学的概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兴起所显示的社会发展的辩证性质,也必然要在哲学中得到新的反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正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笔记》一书中,列宁深刻地研究了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基本规律和辩证法的主要范畴,提出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内容。鉴于哲学界在辩证法核心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对此作进一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 把对立统一规律明确规定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列宁在对黑格尔《逻辑学》一书进行深入研究和唯物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是什么?根据人们的分析,通常认为是否定之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三方面:(一)恩格斯说过,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所以也应当是黑格尔“整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的是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视和评价中存在简单化倾向的课题。论文考察了恩格斯对谢林启示哲学进行批判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评述了恩格斯对谢林启示哲学核心内容的揭露和批判。文章认为恩格斯的批判并不是完全站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而是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无神论的思想武器,因而有力地抨击了谢林启示哲学的要害。文章还从恩格斯的批判中引出两点或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 列宁在阅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所写的《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是否包含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否构成了辩证法的完整体系?对此,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它是列宁批判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丰硕成果,它科学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础、原则、规律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为什么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呢? 我认为,首先要从这十六条要素形成的过程来理解。列宁构思和表述《辩证法的要素》,看来有一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断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列宁之所以着手写辩证法的要素,与黑格尔没有将辩证法的环节讲清楚有直接关系。黑格尔是这样说的:“这个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通过它,那开始的普遍的东西从自身规定为自己的他物,它应该叫做辩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正> 自由与必然是一对哲学范畴,它是研先人们的主观意志、主观能动性同客观事物规律的关系问题的。对于这个问题,黑格尔第一次作了明确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著名命题。但是,黑格尔的论述无论多么精彩,也不过是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迸发出来的一束天才的思想火花。而要真正彻底正确地阐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就必须将黑格尔上述的天才的辨证思想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这一任务由恩格斯在其光辉论著《反杜林论》中以及马恩的其他一些著作中出色地完成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继承和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揭穿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谬论。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哲学笔記》不仅在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发展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即在如何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遺产方面,也是一个卓越的榜样。因此,学习《哲学笔記》可以学习列宁怎样批判地继承过去优秀的文化传統,即学习他对待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不可調和的斗爭性和他对待过去哲学遺产中任何合理因素的小心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对黑格尔哲学遺产的批判继承問題上,《哲学笔記》更是一个值得我們学习的榜样。在经典著作中,还沒有一本著作像《哲学笔記》那样对黑格尔著作进行了如此細致的系统的分析解剖。列宁在若干具体問题上怎样評价黑格尔,怎样唯物主义地改造黑格尔的辯证法、顛倒黑格尔的辯证法,怎样打碎他的唯心主义的形而  相似文献   

16.
辩证逻辑是列宁所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要义:不钻研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所以,列宁曾经着重、专门地研究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逻辑。虽然,列宁在生前没有可能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但基于共同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列宁所发挥的辩证逻辑思想,却和恩格斯所阐述、肯定的观点惊人的一致。如果说,恩格斯直接使用“辩证逻辑”这一提法,还只见之于并非公开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那么,列宁就已经是在正式的著作中公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分类的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第一次进行知识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代前期(16—18世纪),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使基础自然科学分类初步完成;近代后期(18—19世纪),圣西门、黑格尔等曾对科学进行过分类。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新的科学分类。到了现代,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卡尔纳普、邦格、凯德洛夫等对科学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运动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大段地摘引了黑格尔关于事物“自己运动”的论述。黑格尔指出:“……矛盾却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哲学笔记》第145页)列宁认为这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列宁:《哲学笔记》第147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永恒真理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思维的至上性、非至上性和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关系。怎样理解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因为人类具有至上的思维能力,因而决定了人类能够完全地、绝对地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有些教科书中就这样写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作为每一个人来说,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