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1,(4):168-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虽然在客观现实上还没有进入消费社会,但一个由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所建构起来的消费社会图景,已经成为一种超现实的存在。消费文学表征为:消遣娱乐成为消费社会文学审美的主要趋向、文学商品性质过度增长以及文学作为艺术同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失。文学的精神审美性呈现出大面积崩溃的症候。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12,(5):170-178
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和走向民间话语。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20世纪80年代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  相似文献   

5.
李庆勇 《理论界》2012,(4):169-172
在经济体制和文化系统转型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也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同频共振。作为沟通作家作品与大众阅读的媒介,文学期刊使作家与读者、文本与读者等交流环节得以现实化,是文学对话的重要载体和文学史建构的重要资源。20世纪以来,文学期刊一直真实、准确而又及时地记录着文学现场的温度、文学生产的成败兴衰以及文学命运的浮沉变幻。而通过文学期刊使自己的文学文本进入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也是作家作品的一种基础性选择。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推进使文学生产体制发生了深刻转型,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时空扩张亦无情冲击着纸质媒体的生产能力以及传播效力。文学期刊探求着困境中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诸如注重规范性和学术性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愈益关注现实政治研究等.在新的世纪,政治学的理论将不断得到创新,分支学科将有新的发展,更加强化"本土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走进社会生活的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辉 《兰州学刊》2007,(9):155-157,14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传媒的崛起和大规模地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文化事实,以致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为传媒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媒所呈现的社会.文章尝试从传媒的结构、传媒文化生产机制的建立、传媒文本语态的转变以及社会语境分析诸方面,考察传媒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老舍研究的现状出发 ,分 8个方面对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老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 ,并对下个世纪的中国老舍研究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家族文学的宏观整体性研究;三是对古代家族文学的个案性考察。上述三个维面所显示出的研究成绩,标示出我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已走过了其起步阶段,正在稳步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0.
汪云霞 《河北学刊》2007,27(3):153-15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前后的两次中国女性叙写高潮,时间相隔六十年,并时常被战争和动乱所淹没,但前后的承继关系非常明显。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叙写者就把生活理想诉求的实现寄托在两性和两性关系之中,经过多年寻觅,终于无路。20世纪90年代,女性叙写者开始在全新的叙事纬度空间里重建女性话语秩序,并呈现诸如界碑般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红秀 《天府新论》2004,9(4):112-116
中国小说的通俗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在 2 0世纪却多次受到排斥。进入 90年代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许多作家自觉认同和接受了通俗化。 90年代小说的通俗化端于“王朔现象” ,并在“新写实”、历史题材小说和各种“新”字旗号小说潮流中蓬勃发展。其总体特征表现为世俗化、时尚化和语言的生活化 ,并呈现出雅、俗合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文艺价值学研究的肤浅与不足,90年代文艺价值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专门研究人员,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学科的触角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沈传亮  张晓 《阴山学刊》2004,17(4):14-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4.
15.
传媒权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扩张是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化事件,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传媒无处不在的力量。市场经济语境下,传媒权力开始越过传统的疆界,通过聚拢社会注意力以及塑造人们的消费时尚,在商业社会里大显身手。同时,传媒权力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建构了“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诗歌是在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多重挤压中发声的,在争取感觉与想像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自由"的涂抹与改写.其主要特点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以"个人化"语言策略重建诗与世界关系.他们的诗体现了与过去时代非常不同的抒情观点和美学趣味:或是改变了对"古典主义"的沉迷,或是探讨新的历史与社会的承担方式,或是用想像的翅膀实现飞翔之梦,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思想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内涵被进一步拓宽;重视了对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加强了对经济发展微观运行机制的研究;注重对具体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公平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些新趋势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经济理论界应当担负起建立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重任;重视建立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要加强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以来虽然得到了新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困境。由于社会变化和西方理论的大量引进,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时尚化”和媚俗化的倾向,致使批评功能出现了偏失。批评功能的这种偏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批评意识的匮乏、批评主体的缺席和解释的虚拟化。要摆脱这三个方面的困境,批评家就必须首先坚持正确的文学立场,秉承科学的精神,保持批评的良知;其次坚持明确的标准,努力发挥创造力,同时积极对作品做出价值评判;最后把目标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关注思想和内容本身,重新凝聚起批评的实践力量。唯有如此,当代批评才能获得独特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刘庆元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0-143
过往的翻译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研究成为一部断代史。20世纪20年代初期,多个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及各种文艺刊物的加盟,拓展了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东欧、北欧的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名著介绍,形成了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以政治意识和人本主义思想为取向的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宁琳 《北方论丛》2016,(1):47-49
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的“镜城突围”大胆张扬欲望书写,彰显出鲜明的固守边缘和反叛主流的性别立场,她们的“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夺目而亮丽的风景,但是总体上来看,这种写作没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与更深入的讨论,并最终陷入了写作的困顿。究其原因,这与其内部存在的多种悖论不无关联。本文将对“个人化写作”的三个主要悖论进行梳理并阐释:个人立场的固守与个人经验有限性之间的悖论;追求私人空间的独立性与私人空间不可能独立之间的悖论;以真实性为据和真实性不再可靠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