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在发展中除了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还应关注和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也应参与到公司的债务治理中,以降低自身风险、保障合法权益。但我国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银行债权人对企业债务处理的参与度低,银行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银行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依托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我国银行债权人未能有效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原因既有商业银行本身体制的局限,又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还受事后赔付机制中政府干预的影响。建议借鉴国际上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经验,健全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机制体制,银行债权人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参与企业治理:对处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谨慎评估信贷资信、控制融资风险;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银行应控制企业的抵押融资资产;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银行应监督跟踪、防范突发性财务状况恶化;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严格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应对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了不存在利益冲突时,企业与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问题;在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债务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在利益冲突条件下,债务融资决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等三个问题。通过文献回顾和综述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通过相关内容的探讨和研究,为解决公司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信贷契约理论作为逻辑起点,剖析了企业融资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倾向,指出目前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尤其是股东治理理论对债权人权益的忽略。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银行作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非常必要,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债权人权益保障下的信贷契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摘要用建立一个模型来具体分析直接融资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负债契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的回避,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企业融资形态选择过程中自有资本约束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全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下企业自有资本约束和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的比较得出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要求比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直接融资时要高,并且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下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比不发行时大大减小,能有效地回避股东的资产替代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5.
用建立一个模型来具体分析直接融资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负债契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的回避,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企业融资形态选择过程中自有资本约束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全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下企业自有资本约束和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的比较得出: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要求比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直接融资时要高,并且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下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比不发行时大大减小,能有效地回避股东的资产替代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融资实质上是公司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重新配置的过程,融资方式的选取直接影响公司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和行为,并最终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合理的融资结构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在免费资本幻觉的驱使下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形成了重股权、轻债权的融资结构,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低效、控制权市场欠发达、融资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融资结构加大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因此,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完善股市融资制度、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改善其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股东的异质性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日益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以管理者理论和代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虽然成果显著,但却存在一个主要的缺陷:忽略了股东的异质性。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只关注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而忽略了所有者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与此相适应,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只注重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或道德风险行为的研究,而舍弃了对所有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而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因股东异质性导致的股东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得非常突出。股东的异质性为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等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各种代理成本,因此企业的融资方式通过对企业各主体的行为以及企业破产发生概率的影响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作用。因此从本质上讲,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就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定性分析金融中介与中小企业债务契约的特征,运用一个简单模型,在中小企业隐瞒信息的特殊偏好、运营绩效对企业主个人特征等无形资产过分依赖等契约特征条件下,定量研究中小企业与金融中介在债务融资中的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破产清算价值和清算概率密切相关,二者又取决于契约特征:运营绩效对企业主个人特征依赖性强、资产互补性强,是造成中小企业破产清算价值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当中小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时,由于破产清算价值低,金融中介缺乏足够的动力让其破产;在不完全契约中,中小企业隐瞒信息的偏好使金融中介的破产威胁不能有效防范战略性违约。由此引申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九民纪要》第71条确立了“名为股权让与,实为债权担保”的裁判路径,对股权让与担保案件审理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尚有若干问题有待澄清: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股权转让公示的法律效果以及债权人的法律地位。最高法院司法政策确立的裁判路径在克服股权让与担保中“担保手段超越经济目的”缺陷的同时,引发了理论上的争议、技术上的困惑以及体系上的龃龉,实际上并不可取。新颁布的《民法典》对既有担保规范和制度进行调适,为股权让与担保裁判路径的重构提供实质性的保障。《民法典》所确立的担保体系下,应该承认股权转让合同以及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明确债权人的股东地位,尊重当事人运用股、债这两种融资工具所创设的交易模式来处理相关纠纷。针对股权让与担保的固有缺陷,法院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分股权的享有和行使,对债权人行使股东权利予以限制,以平衡当事人的利益,激活股权让与担保的融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负债不仅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还具有公司治理功能。不同种类、期限、优先权的负债,其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同的。债权治理是指企业债权人作为公司治理主体之一对企业实施的治理。债权治理的方式主要有合同治理、流动性治理和控制权治理等。为了改善和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债权治理,应当建立有效的破产机制、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改革、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以及优化企业负债结构,创新负债融资工具等。  相似文献   

13.
制度环境是影响债务契约的一个重要因素,债务期限则是债务契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制度环境这一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效力的有限性和股票市场对企业长期债务市场的替代效用,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用短期债务和股权融资替代长期债务融资的现象,最终表现为短期债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对债的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它使得债的效力及于第三人。但如果听任债权人随意行使代位权,会损害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所以法律必须在保障债权人利益与债务人意思自治以及维护交易安全之间进行协调,以平衡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对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那就是代位权的行使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我国《合同法》和《合同法解释(一)》对代位权的行使规定了较为严格的要件。通过对这些立法规定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协作理念渊源于共同体主义的价值观,并为“关系契约论”、“共同体论的契约观”所肯认,最终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和《欧洲合同法原则》中变成了现实的法律规定。作为已被国际法律文本确立的“债务人的治愈权”,其价值基础正在于契约自由原则所体现的自由观与契约正义原则所体现的正义观构成相倚的两极,产生相互亲和的张力,将现代社会所肯定的协作理念,和谐地体现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债务人治愈权的规则构造,其目的就是在保障债务人实现其治愈权与保护债权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之间达致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破产管理人的角色实为债务人企业在破产重整阶段的受托监护人。“受托”二字指称是破产管理人代表着债务人企业股东、债权人等关系人的利益。只不过破产管理人接受的委托并不是一般的财产管理的委托;而是对困境中的“企业子女”人身和财产的监护。  相似文献   

17.
绑架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绑架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刑法的协调性和罪刑均衡原则的角度出发 ,认为已满 14周岁未满 16周岁人应纳入刑法调整的视野 ;勒赎型的绑架罪应以取得财物为既遂标准 ;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 ,是构成非法拘禁罪 ,还是定绑架罪 ,应从是否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债务的性质和主观上的故意内容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担保债权人的利益追求,使其可能难以接受债务人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结果。为了保障重整目标的实现,我国立法应尽快完善,明确限制其担保权行使的具体范围,同时设定相应的补救条款,使其利益免受不公平的损失。如果债务人重整失败,进入清算程序,则重整中因正常经营所产生的债务应被认定为共益债务,享有优先清偿的地位,以保障破产重整顺利进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债权人迟延是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使债务不能履行。认识、分析债权人迟延制度应从该制度的构成要件、法律性质及法律效果着手。我国新合同法体系下没有债权人迟延制度的专门规定,但相关内容涉及了债权人迟延的范畴,指出了债权人迟延的部分效果。解决现行合同法暴露出的问题须通过对合同法解释,同时应该考虑对国内外有关学说的采纳以进一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