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跟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91-95
摘要(Abstract):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子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103-104
陕北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分音词,这成为它词汇上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据初步调查,陕北方言中可录出十四个分音词,按词性可分为两类。这些分音词在声、韵、调的组合等方面有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贡贵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怀远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怀远方言中存在一批由不表义入声音节担当前字的分音词,其特点与晋语分音词极其相似.在描写怀远方言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列举常用分音词,以对深入讨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4.
子长话是晋语陕北方言的一种地方话,其词汇系统与普通话颇多一致,但也有独特地方,如晋语子长话中有三种特殊词语:分音词、合音记号、逆序词。本文重点描写了长话这三种特殊的词语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晋语中有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分音词及入声前缀所构成的大量复音词。通过这两类词构词方式、词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得出对两者的联系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6.
徐江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52-56
用旧词音来称说新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义结合体(新词)时,有些是对旧词音的“借用”,有些则是对旧词音的“沿用”。由于文字的历史远远晚于语言的历史,很多词音借用发生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字形借用立即伴随发生,而是要等到文字诞生之后才会发生“跨时”的伴随性文字借用。正如文字系统中有字形的借用、分化、合并,语言系统中也有词音的借用、分化和合并。 相似文献
7.
黄金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2-57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汉语中三音节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三音节组合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三音词的词类分布、结构模式分布,"单字词缀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方式上看,近代汉语三音词的结构可分成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述宾式、重叠式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具有相对不同的特点,它们的此消彼长,显示了三音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基本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三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杨爱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2):21-26
近代汉语三音词在语用方面形成了独有的修辞特点。其具体表现是鲜明的形象性,丰富的表情性,通俗的口语性,浓郁的民俗性,流畅的韵律性。 相似文献
12.
在普希金的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中,沙皇有这样一段台词:(译)我曾经设想,使我的人民衣食丰足,国威远扬,我广施仁教,宽洪大量,以期博得人民的爱戴和景仰””’”’””””H3JllTO.Paccnlnannwi,anwicnlcxanpa6ornl,Onnmxenn,6ecnyacn,npoxnnnann!…(泽)施舍他们黄金,为他们寻找活干——可是他们却怨声载道,将我咒骂2在这段旁白中,普希金同时运用了c。。c。a。。(获得,得到什么)和Cb1CKKTb(找到)这两个单词,从而准确、细腻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c。。c。a,。和CblCKKTb这两个单词是发音相近但意…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三音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4):496-502
近代汉语三音词的发展原因可以归结为 :社会的发展 ;语音系统的简化 ;语体的转化 ;造词法的完善。三音词的结构分为 :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述宾式、重叠式。其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与词的语法属性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三音词的意义构成分为 :组合构成、化合构成、融合构成、附合构成、重合构成、并合构成。三音词的语法功能是从语法性质与句法功能两方面探讨了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象声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功能。三音词的修辞特点表现为 :鲜明的形象性 ;丰富的表情性 ;通俗的口语性 ;浓郁的民俗性 ;流畅的韵律性 相似文献
14.
耿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119-122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三音词发展原因试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爱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3(4):568-571
汉语里的三音节词,中古开始产生,元以后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为近代汉语口语化特别鲜明的标志之一.三音词大量涌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语体的转化、造词法的完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生信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92-95
在西北回族话中,由于宗教禁忌或民族习俗等原因,对汉语中的某些佛教词采用了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但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原本属于表达佛教意义的词,只是在使用这些汉语佛教词时,赋予了伊斯兰教内容。这种词语的回避和化用,是语言接触与文化兼容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李春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44-349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18.
李生信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5):57-60
“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征,使回族处在汉语文化的包围圈中,回族话也就不可避免地融入汉语的各个方言区中,基本表现形式是地异言殊;处在不同方言区的地异音殊的回族话中,却存在着一个表现民族语言特征的共性纽带,即异地同词现象。言殊和同词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地异言殊是回族以汉语为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工具所决定的,异地同词则是为了寻找表现共同民族语言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9.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3):24-30
李清照《词论》梳理词史,从本质上说,并非要做一种文学史层面的学术考察,而是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尊体观念蓄势。音律问题只是李清照勘察唐五代北宋词史的学术基础,而在音乐和歌词中抒发悲哀情感和张扬凄美意识,才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填词高境,而李清照自己的词也是以带有文人气质的悲音悲情和深意远韵为主导的,以此可见李清照理论与创作的一致性。李清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尊体观念,决定了她的批评只能是以否定为基本方式。李清照不取传统文学批评“摘句”的批评模式,而注重在清理词史的过程中来论定词人得失,更具理论的涵盖力。她的著述视野既有创作者的理论自审,也有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和研究者的条贯分析,其中更融入了女性的冷静细密和恢复词体本原之尊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力先生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先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推广普通话推进汉语规范化的一项任务,王力先生对此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一1955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两个会议,一个是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15—23日),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