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新给出了重言词的定义。认为一个词通过重叠形成的语法变体比如“人人”,也应看做是重言词。构词法和构形法是构成重言词的两种方式。现代汉语某些双音节词(例如“冷清”)是由多音词(“冷清清”)通过省略形成的,所以双音化的手段除了考虑重叠、附加、复合外还应考虑省略。省略和重叠都属于构形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离合词”是汉语中介于词与短语之间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从语法性质来说,它属于词;它最早出现于宋代,类化作用、认知方式、语体色彩、经济原则等都与离合词的产生和形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4.
箴言诗,英文名称gnomes(或称gnomic poetry),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意谓一种措词简洁、表现某个普通真理的短诗.这个定义与谚语(Proverbs)并无二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箴言诗是从谚语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样式.它的作者通常都有借用谚语的创作成果的倾向.但谚词是属于民间创作的,具有集体性的基本特征,而箴言诗虽然吸收了民间谚语的养份,却并不必然属于集体创作.形式上,谚语采取“语”的形式(有时押韵)往往只有一二句;箴言诗采取“诗”的形式,且有一定的篇幅.  相似文献   

5.
来源于同一个根词(Wurzel)的词群(Wortgruppe)构成一个词族(Wortfamilie)。德语中以基本词“schreiben”构成词族的词为abschreiben、verschreiben、unterschreiben、mitschreiben、ausschreiben、uberschreiben,aufschreiben、vorschreiben、beschreiben 和zuschreiben。根据基本词的形态,这个词族中所有的词都能辨认出来,都是由根词“schreiben”派生而来的,而且都是动词,然而每个词的具体含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把“缤纷”定为双声连绵词(《古代汉语》上册第二分册第502页)。任学良同志把“缤纷”定为叠韵词一类的单纯词(《汉语造词法》第253页),即叠韵连绵词。《中学语文练习第二册参考答案》把“缤纷”定为合成词。这些观点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缤纷”一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缤”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声母属滂母,韵部属真部;“纷”字在这一时期属敷母,文部。古无轻唇音,中古的滂母、敷母同属于上古的滂母。可见“缤纷”一词在上古属双声。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话词汇中,加词嵌(也称为“中缀”)的三音节词极为少见,加词嵌“得”的三音节词几乎见不到。任学良同志在《汉语造词法》一书中说:“什么叫词嵌?一个词的中加成分,就是词嵌(又叫中缀)……。加词嵌构成的词都是四个音节的‘四字格’,这算是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任学良同志在“加词嵌”一节中,提出能作词嵌的只有“不”“里”“七八”“三四”等四例,所举的词例也都是四个音节的。如“黑不溜秋”“叽里咕噜”“乱七八糟”“低三下四”等,这种加词嵌的四个音节“四个格”词,在吉林方言口语  相似文献   

8.
“焉”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作兼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连词、结构助词和词尾等。能准确地分辨它在具体句子里的词性、词义和语法功能,对于阅读和教好古代散文,都是有益的。下面分别谈谈“焉”的各种用法。 一、作兼词。 兼词是一个字兼有两类词的意义和作用。“焉”用作兼词,它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此、彼)”。“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之(此、彼)”指代什么,都必须依据具体的文义来判定。就语法功能来看,兼词“焉”通常用动词、动宾结构或者形容词之  相似文献   

9.
根据“请”的语法语义分布情形,将“请”分为“请1(请求、邀请、宴请等)”和“请2(敬辞)”。“请1”码化为“请1+N1+(V1P1)”,“请2”码化为“请2+(N2)+V2P2”。“请1”是动词。《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请2”属于动词有一定困难,我们认为将之归于“表敬副词”更适合汉语实际。“V2P2”也很难是《现代汉语八百词》所说的“动词宾语”。从汉民族认知心理上讲,“请1”“请2”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深层表征上都是以“礼貌”“希望”“恭敬”等为前提,表层表征上则采取互补分布,以全方位体现汉民族的“尚礼”情怀。  相似文献   

10.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要用一个“非”字。例如: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②封建,非圣人意也。(柳宗元;封建论) · 这种用法的“非”字究竟是副词还是判断词?这是一个常常使人疑惑的问题。一般古代汉语教材都称这种“非”为副词。然而也有的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系词”(即判断词)的。笔者认为,从“非’字的作用和来源看,从它在否定判断句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看,它都具有谓词的性质。因而“非”字在判断句中是用来表示否定判断的判断词。下面通过与有关词语进行比较分析,来看一看这种“非”字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辞海》“博学鸿词科”条: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鸿”本作宏”,至清代乾隆中以音近清高宗名而改。 查史籍,“博学宏词”是唐、南宋、清三朝都曾举行过的制科考试,而且名称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辞海》说“博学鸿词科”始于宋高宗绍兴三年,是一个非常粗疏的错误。唐代,开元十九年(731年),始开博学宏词科,以考拔淹博能文之士。陆贽、柳宗元等都中过博学宏词科。如《唐书·陆贽传》载:“贽以博学宏词登科”。韩愈《柳子厚墓志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艺术,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后汉书》(安帝纪)和《晋书》(艺术传)等书里就看到了。它的广义是指一般的技艺和学术,狭义则指咒术、占卜术等,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一词,是在明治维新后被广泛运用的英语的“art”或德语的“kunt”的译文,不管是在本文或现代日语中所使用的“艺术”一词,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所”词的词性、语源等问题,学术界都有所论述。本文试就符号学的视角对“所”词的模糊性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 符号(sign)是对任何有感觉的物体来说,以某种表示成分代表被表示成分的两面  相似文献   

15.
词的长短     
汉语中的词一般都不长。有的只由一个音素构成,如“一”、“五”、“鹅”等,这可以算世界上最短的司;很多是由单音节构成,如“我”、“刀”、“走”等;但大部分是“大家”、“同志”、“学校”之类双音节词;象“布尔什维克”这样的5个音节的词是极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17.
一般是把“x 得慌”(如“辣得慌、闷得慌”等)看作“得”字句的。通过对实际语言现象的考察,我们觉得把“得慌”看作词缀,把“x 得慌”看成一个词可能更合适一些。在现代北京话和东北话(都可以归入北京官话,林焘,1987年)中,“x 得慌”中的“慌”只有轻声读法(·huan/·hang/·heng),带有明显的附着性。如果把它看成补语,必然也要相应承认轻声词在轻声附着的结构助词之后仍可以做句法成分,而这在现代汉语语  相似文献   

18.
1 “咨询”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nsultatio”,其基本涵义是商讨、协商。英语为“consult”,俄语为,主要含意也都是商讨、评议、质疑、谋划等。在汉语中,“咨询”一词在古代是分开的。“咨十有二牧”(《书·舜典》),这里的“咨”就是商量的意思;“询于四岳”(《书·舜典》),这里的“询”就是询问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咨询”已合为一个术语,也是商量、询问、谋划的意思。现在,“咨询”通常是专指一种社会化的独立行业,简称为咨询业。咨向业,按其性质、作用、对象和功能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型.行为策略咨询与心理咨询。本文探讨的问题属于行为策略咨询范畴,有关心理咨询范畴的问题,可参阅《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7版,1988版),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9.
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除时贤所总结的以外,仍有可补充之处:(1)兼语式的第二环节,也有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2) 前置宾语之后的相应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 表被动的“见 V”、“为 V、“为 X V”、“为 X所 V”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 用“相 V”、“自V”表被动、互动等的句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20.
在唐、宋、金、元、明时期,汉语词汇中出现了几个由单音自动词带“地”字构成的复音词,如“坐地”“立地”“住地”“卧地”等。这些词,在诗、词、曲、变文、小说、话本里,都可以见到。试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元稹《李娃行》) 2、小窗坐地,侧听檐声。(辛弃疾《行香子》词) 3、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变文《舜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