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对待神权的问题上,态度截然不同。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思想倾向或艺术描写方面,续书比之前八十回都有着本质的差别。高鹗为《红楼梦》作序时曾经写道:“予以是书,……尚不背于名教……遂襄其役”。正是为了把《红楼梦》纳入“不背于名教”的轨道,高鹗不但对前八十回作了许多重大的篡改,而且在续书中,严重地违背曹雪芹的原意,歪曲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为封建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史的角度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修正主义对晚年恩格斯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恩格斯的革命态度。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对恩格斯哲学以及政治思想的重视,由于最终误解了恩格斯,导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抛弃,前者的替代理论是乌托邦,后者的替代理论是民主社会主义。两者一致之处都是从价值方面来论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如何对待先王之言或祖宗成法,历来有主张奉天法古,谨守祖宗成法,和主张祖宗之法不足守,要因时变法的两种不同态度的争辩。主张谨守祖宗成法的这一派认为,凡是历史上的王者之言,尧舜禹汤的制度,开国祖宗的成法,都必须严格遵循,坚决照办,不许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后人只能循规蹈矩,墨守旧章。至于什么改革、变法、革命,对不起,祖宗那里没有听说过,四书五经里 相似文献
4.
人生哲学作为孔子思想的构成性要素之一,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历代介说、诠释孔子人生哲学的论著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特别是到了近代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巨大转型和各种西方思潮的蜂拥而至,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就孔子人生哲学的研究而言,每一位研究者因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观察视域以及研究方法与理路的不同,对《论语》这部反映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历史文本的介说和诠释也就迥然有别,从而呈现出一派缤彩纷呈的学术格局。纵观近…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希腊神话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比较赫西俄德、苏格拉底与奥古斯丁时待弑父情节的不同态度,最终揭示了三者对于神话神学、自然神学和城邦神学的思考与评价,及其内在的哲学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探讨对待国际机制的两种态度 ,即“遵守”和“反抗”。而“干涉者”则似乎是介于两种态度之间 ,其实“干涉者”一方面是积极的“机制维护者” ,另一方面又是“机制的破坏者和终结者” ,“干涉者集终结者和缔造者双重角色于一身” ,常常催生新的“国际机制”。在无政府的国际环境下 ,国际机制一方面被遵守 ,另一方面则不断遭到反抗和破坏 ,这确实是一种困境 ,本文称之为“机制困境”并试着探讨“机制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近代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中叶的亚洲,西方侵略者的炮火先后打开了中国和日本关闭的大门。炮声同时也震醒了中日两国的有志之士——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而且还有一个先进强大的西方。为了反抗侵略,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兴盛,两国的有志之士开始了探索和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与此同时,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下半期也开始了近代化的种种尝试。然而,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运动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果。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近代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朱元璋对待儒士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是以布衣而登九五之尊的明代开国君主。学者们在谈到他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儒士的作用。的确,朱元璋对待儒士倚畀之殷、待遇之优渥,是有口皆碑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对儒士诛戮之惨、文网之密,又与清代的文字狱毫无二致。这一互相矛盾的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个中缘由,是值得作一番探究的。遗憾的是,学者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朱元璋如何稽古右文,而对于他为什么要大批屠戮儒士,还未见有专文论及。小子不敏,打算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和同志们。 一、朱元璋重用儒士的缘由 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张良);刘备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两则脍炙人口的典故,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重用儒士是历代开国之君的共性,不独刘邦、刘备为然。乱世尚武,治世修文,这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一般规律,但朱元璋对于这两者都没有偏废,即使在干戈扰攘之际,他也没有忘记网罗儒士,勷赞军机。究其原因,不外两点: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活的行动理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以这一科学理论为直接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二大以来,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指导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雄伟大厦的基础更加牢固了,它的轮廓日益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0.
杜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45-146
关于“国学”作为传统文化要不要提倡之争,是中国寻求现代性与保存民族性的双重任务难以平衡的矛盾心理外化的体现。应理性看待“国学热”的兴起,深入体会国学教育的价值。正确认识国学:国学既不是古代专制时代从属性质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是纯粹学术性的知识普及,应结合现代公民教育的理念予以推进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希腊神话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比较赫西俄德、苏格拉底与奥古斯丁对待“弑父”情节的不同态度,最终揭示了三者对于神话神学、自然神学和城邦神学的思考与评价,及其内在的哲学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李际秉,孟舟(河南省焦作大学)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事业成败的大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挑战的时候,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尤为重要。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编辑出版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通过初步的学习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态度不是别的 ,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是什么呢?就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邓小平早就指出 :思想一僵化 ,许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比如 ,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 ,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等等。所以 ,不打破思想僵化 ,不解放广大干部和群…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无论是地方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在如何对待国权的问题上,都面临着进退维谷、取舍两难的境地:即惧怕列强干涉,又欲假借列强之威巩固势力,同时又希望能限制列强在华势力的发展以维护国家权益。在这种双重矛盾心理状态下,民初政府在关于国家主权和利益问题上,对外交涉及其举措异常繁多,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举措,不仅在民初政府外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民国时期有着不可割裂的延续性和重要影响。一上海军政府外交总长伍廷芳曾经指出,由于清政府丧失了大量主权,“新政府兴,自当亟图挽救”…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广大干部和理论学术界中 ,对待邓小平理论存在着五对不同的态度。对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我们一定要高举 ,而不能低举 ;要真举 ,而不能假举 ;要正举 ,而不能歪举 ;要全举 ,而不能半举 ;要前举 ,而不能后举。有些人之所以存在对待邓小平理论的低举、假举、歪举、半举、后举的错误态度 ,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是由于还未能真正克服僵化思想。思想僵化不单是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问题 ,而且归根究底是维护什么人利益的问题。思想僵化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特权 ,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 ,不利于国家民族振兴。只有高举、真举、正举、全举、前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才能使中国人民早日达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进步思想界对马克思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精神、方法和特性三个阶段.最初,强调马克思学说的精神,希望国人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推动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而后认识到系统而完整地阅读马克思文本的重要性,对阅读马克思文本的方法有一些积极的思考.最后,呼吁基于中国现实的革命实践,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种线索的梳理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具有历史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国家当前已经形成了一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队伍。但是,正象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中说的:“批判现代修正主义,总结当代革命斗爭的经验,清理历史遗产,通过这些来发展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何等艰巨的任务。要担负起这个任务,人少了是不成的,停留在现有水平也是不行的。我们要努力扩大理论队伍,不断提高这个队伍的水平。”现在的问題就是:我们的理论队伍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无产阶级的方向和路线的指导下,迅速地培养理论战线上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国最珍贵的一份遗产,如何利用这一笔精神财富,去焕发年青人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远大理想。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一生所关注的大事。他多次指示:“应该加强大学文科教育”,“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文化传统知识。”他从1959年起发表了近40篇“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对关于“古为今用”,破格创新的问题,关于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的问题,都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继承和学习陈云同志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一战结束后第一个放弃在华特权、并在主权独立和关系平等基础上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然而,面对日本蓄意友动的“九一八事变”,德国不仅未能主持公道,积极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反而打着“中立”的旗号,在国联内外进合、甚至支持日本的一系列无理要求。本文拟通过剖析德国所谓的“中立”政策及其形成原因,揭示其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日本在欧洲问题上同情、支持自己的亲日、袒日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禁发必有时、取物不尽物、物吾与也,这些体现出儒家区别于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对待自然的节制态度: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是节制利用自然的前提,适可而止地利用自然资源是节制利用自然的途径,人与万物一体的观念是节制利用自然的思想根源。儒家偏重自然资源的有节制永续利用,与近代西方无止境利用自然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