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四渡赤水战略目标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战术,巳被视为世界军事战略思想的典范之一.国内自1985年以来,围绕四渡赤水战略目标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仍不免粗疏,其主要表现为对一渡赤水及此后军事行动未能明确区分开来,往往是把一渡战略目标纳入“四渡赤水的战略目标是争取创建川滇黔边区新根据地”这一主题.笔者以为,这种忽略了一渡赤水的独特战略目标的看法,对四渡赤水战略战术的正确认识有所影响.故呈管见以求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摆脱了围追的敌人,调出了滇军,乘虚西进云南,从云南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渡过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目的。因此,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的重要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过云南五十周年的时候,拟就巧渡金沙江的两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中央红军完成四渡赤水后,拟南渡乌江直捣贵阳,并东击瓮安、黄平。在部署这次行动时,毛泽东曾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过去一些论著,将此调出滇军的战略目的,说成仅仅是为了使红军能更顺利地进入云南渡江北上。而拙文则试图对这一战略决策形成的原因和目的,从不同角度提出一点见解,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军事领导人率领下,机动灵活,趋利避害,经过近两个月艰难曲折、往复进退的转战,终于在1935年3月底粉碎了蒋介石在赤水河两岸聚歼红军的图谋,再渡乌江,转战黔西南,西进云南,最后在皎...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学习,适应党史研究和编写工作的需要,《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与贵州省博物馆根据我省历年来调查、搜集的大量资料,共同编选了一本《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这本资料集约六十余万字,按资料性质分为“红军文献”、“历史回顾”、“故伪资料”、“其它”等四个部分。“红军文献”收录了中央红军自通道转兵入黔到四渡赤水后赴滇这段时间的部分文件、电令、布告等文献;“历史回顾”收录了参加长征的部分老同志的有关回忆录、日记和我省的调查访问材料,以及陈云、肖华等同志就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一些问题的复信等,还附录了原敌方将领的回忆录十一篇;“敌伪资料”收录  相似文献   

6.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42-147
中央红军"出湘入黔"的成功是多方力量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结果。因蒋介石欲借"剿共"削弱地方军阀,国民党地方军承担了"追剿"中央红军的主要任务。湘、黔、桂三省负责"剿共"的地方军阀在蒋介石和红军的双重压力下,自知实力有限,故更注重自保而不是取得战果。虽然蒋介石在通道会议前便已对中央红军西进入黔的可能性做了分析和应对计划,但地方军阀从各自利益出发,并未依照计划集中部署优势兵力。最终,黔东南地区出现国民党防守空虚,中央红军避实就虚,由此转入国民党军力相对薄弱的贵州黎平地境,争取了战斗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优雅》2021,(7):43-49
四川泸州古蔺县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 二郎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二、第四渡渡口和红军开仓分盐的旧址,以及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美酒河"摩岩石刻、天宝洞和地宝洞.此改造项目位于二郎镇天宝洞区域,建筑形态以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为原型,运用当代手法表达传统意蕴.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和本地石材浇筑叠砌...  相似文献   

9.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到达滇东北的扎西(今威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上图为扎西会议旧址。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到达滇东北的扎西(今威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上图为扎西会议旧址。 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30日到达寻甸丹桂村。党中央在这里对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作了具体部署。图为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旧址。红军长征过云南革命遗址图片二幅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在1935年9月18日凌晨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相继取得哈达铺。但红军究竟于何日占领哈达铺,则有18日、19日、20日、21日等几种说法.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一书中说:红军于“十八日占领哈达铺,进入甘南.”(军事科学院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全州县凤凰嘴是1934年底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的主要渡口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对红军当年抢渡的具体情况,在史学界和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文章通过查阅有关史料和深入实地认真细致的调查采访,解开了凤凰嘴渡口部分历史事件谜团.  相似文献   

12.
论湘江战役的历史启示潘健王焕福62年前,发生在广西境内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役。这次战役中,红军历经7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以损失数万人的惨重代价,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将红军聚歼于湘...  相似文献   

13.
"马家军"对西路军失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军西路军在西征甘肃河西走廊的作战中惨遭失败。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家军是重要原因。本文从马家军参战兵力远远大于西路军、用宗法思想和亲族势力控制军队、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依仗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组建庞大地方民团进行有力支援、采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32年3、4月间,由中央红军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从江西出发,挥师东征福建,执行消灭闽敌张贞部、调动粤敌入闽,然后中途截击,以挫其锐气削其实力,达到恢复巩固老苏区,扩大新苏区,为红军筹措给养,增强粉碎蒋介石可能发动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的物质力量等任务。4月10日,中央红军一举攻克闽西重镇龙岩城;接着又乘胜挺进闽西,并于19日迅速攻占屏障漳州的天宝山。20日上午,红军进入漳州市区,漳州解放。红军所以能如此迅速攻克漳州,主要原因有如下五点。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九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子长征途中,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而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本文试图将党中央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略作探讨,敬请同志们教正。(一) 进入甘肃以前,党中央在制定川陕甘战略计划时,开始将陕甘苏区作为整个战略的组成部分来看待。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会后,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导下,中央红军回师遵  相似文献   

17.
从1933年到1936年,红三军,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红色政权对组织、发动群众支援红军产生了一定作用,同时对于贵州民众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央红军从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到五月九日,红二方面军从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月到五月十日,分别通过云南腹地,巧渡金沙江天堑,成功地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不使(红军)渡过  相似文献   

19.
中央根据地的反第一次“围剿”战役,是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当时,敌军以十一个师又三个旅、共计十万多人的雄厚兵力,分八路纵队,气势汹汹,向中央根据地分进合击。红一方面军虽只有四万人,但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取得了龙冈大捷和东韶大捷,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都存在语言沟通的难题.但是,英方由于聘用马儒翰等人担任翻译,有效解决了政治沟通和情报收集等问题.他们充分借助马儒翰等人的中文知识,作出了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安排.而反观中方,林则徐之后的几个主帅,出于怀疑汉人、明哲保身等心理,竟将为数不多的几个译员拒之门外,倚赖英方的马儒翰"居中翻译".在缺乏翻译的情况下,清军前线主帅根本无法摸清敌人的真实动向,更无法核对所签条约文本的准确性.结果,清政府不但丧失了战争主动权,也丧失了谈判主动权,造成了很多原本可避免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