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十年代:教条主义与面向实践对班泽拉泽文集的批判并没有中断苏联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因为苏联当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伦理学。不过,1968年后的苏联道德哲学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两种既不相同而又互相交叉的倾向。一方面,随着一部分哲学家在伦理学领域的不断专业化,他们掌握的世界伦理学文献的知识日益增长,在他们中间就有可能出现比较高深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给人印象较深的是O·R·德罗布尼茨基(1933—1973)在短暂的生涯中写下的一些颇具影响的著作。他模 相似文献
2.
安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9-11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日渐退潮,不到四十年时间就经历了赫鲁晓夫“修正”时期、勃列日涅夫“大讨论”时期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时期,其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曲折中发展嬗变,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分析研究苏联这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对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关于苏联和斯大林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期发表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史学博士古利克的书评,以史实材料为据,就诸多细节进行分析,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推测,认为由于密谋和用慢性毒药毒害,斯大林过早地去世了。最近出版的一部由Э·С·拉津斯基撰写的斯大林传记,阐述了斯大林是死于毒害的看法。虽然拉津斯基运用了原先保密的档案文件,但这些推测没有实际的立论素材,只是用间接的资料作为证明密谋成立的证据。这些间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教授、史学博士伊利扎罗夫的这篇文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斯大林的真实心灵。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特别援引了格鲁吉亚作家亚历山大·卡兹别吉的小说《弑父者》中的许多章节,以便考察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柯巴”的文学性格对斯大林心灵个性的影响。为使读者全面连贯地了解这篇长文,本刊未加删节,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逝世后的这半个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对斯大林的评价总是争论不断。但不管怎样,历史总是不会忘记这个名字,生活实践总会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由于同米高扬在西柏坡的会谈,中共领导纠正了其最初的政治路线。刘少奇在谈论民族资产阶级时对米高扬说,中国共产党打算对官僚实行没收。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私人企业,则在1~2年之后通过国有化计划决定它们的命运。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米高扬为进一步使这一立场更加明确,又声明说: 相似文献
8.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斯大林向毛泽东转交了一份被称为《十二点建议》的文件。这是科瓦廖夫就毛泽东访苏而向斯大林提交的一份报告,题为《关于中共中央政策与实践的几个问题》。除报告起草者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外,知情的只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最高层的少数人:莫洛托夫、贝利亚、马林科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报告原件现保存在斯大林档案馆里。 相似文献
9.
梅尔文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3)
本文作者志在考察苏联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政治作用,可惜志大才疏,力不从心。虽然如此,一幅清晰的苏联知识分子生活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往往令人爱不释手。作者的中心论点是:自斯大林逝世至80年代后期,苏联的主要反对力量是知识分子,虽然他也尽力指出“伪”知识分子的合作态度以及更著名的知识界人士与官方沆瀣一气的例子。的确,这本著作的力量就在于此,它的独到的手法突出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私营企业有着长久的历史。尽管私营经济部门的规模、法律地位及其活动曾在整个苏联历史上发生过显著变化,但是,私营企业从未消失过。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里,各种新型的、从事生产和销售的私人经济活动更是在全国扩展开来。私营经济部门的规模、组成及经济含义在近十年里已被许多西方学者研究过了;可是相对来说,人们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这个题目的政治方 相似文献
11.
冷战初期,美国的空军主要是对苏联的边境地区进行侦察,企图收集有关空中防御的情报。随着美国情报活动的升级,需要深入苏联的纵深地区,收集制造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情报,一般的航空侦察机已不能胜任,U-2侦察机和宇航工具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1953年3月1日,星期天,孔策沃别墅卫队长、国家安全部上校奥尔洛夫休息。在毗连斯大林居住的房间的别墅值班室值班的是老警卫人员斯塔罗斯京、副卫队长洛兹加切夫以及其他几个军官。值班的还有女管理员М·П·布图索娃,赫鲁晓夫把布图索娃写成为“一个在别墅里工作了很多年的斯大林的忠诚女仆”。 假如相信别墅警卫人员的叙述,那么3月1日谁也没有给斯大林打过电话。洛兹加切夫,别墅卫队副卫队长说,早上10点钟警卫人员集中在厨房里,等着斯大林打铃,斯大林通常在上午10点钟和11点钟之间起身。一般是布图索娃把食品送到斯大林的房间里去。3月1日一切都变了一个样。洛兹加切夫叙述说:“10点钟他的房间里没有动静,11点钟敲响之 相似文献
13.
一、思想禁区几年以前,人们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比较是一件平常的、必要的事。而今天,如果我们对时下一些批判性政论作品的论点信以为真的话,我们就失去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来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例如,哲学家克利亚姆金 相似文献
14.
奇怪的是,斯大林的传记作家们,哪怕是最最周密仔细的传记作家,都没有下功夫读完19世纪后半期格鲁吉亚文学家亚历山大·卡兹别吉的作品《弑父者》。在数十年时间内都是相互抄来抄去:柯巴是这部作品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争取社会公正的斗士。可不管怎样,还不是“斯大林”的朱加什维利于1903年就已为自己取名为“柯巴”而完成了一个成年人那 相似文献
15.
举世公认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权威、托洛茨基的战友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也说过,社会主义可能长期满足于最低限度的利润。例如,他在其主要著作《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规律》一书中写道:“如果说资本主义不知道,就其本质而言它也不可能知道这样一个阶段,即从资本主义观点来看,这一阶段它的工作是‘徒劳的’,也就是说没有利润,只有亏损,那么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例如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这却是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91-95
俄国的普希金研究并未因苏联的解体出现断裂和停滞,反而在1999年诗人200周年诞辰前后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研究成果大量问世,新版《普希金全集》、《普希金百科全书》、《普希金生平与创作年谱》等基础工程的完成和出版,成为普希金研究中新的里程碑,诗人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研究和本体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后苏联时代的普希金研究是俄罗斯人面对西方文化大举入侵时的文化自卫,也是他们在国内经济恶化、国际地位下滑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对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杨成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斯大林时期如果从列宁逝世算起的话,整整经历了三十年之久(1924—1953年)。这个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呢?概括地说,在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在此期间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使原先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业变成了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类型的大农业。后期又对集体农庄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但是,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总的来看是比较低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缓慢的。这种情形可以从下列三个表格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李国海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5,(2)
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1993年就“书籍问题”举行了一次“圆桌讨论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着“荧屏时代书籍的命运”这一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近年来,人们对严肃书籍的兴趣下降了,惊险小说、侦探故事、科幻作品乃至黄色下流的东西却畅销不衰。另一方面,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在电视机前消磨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们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往日常见的大话、套话、空话、假话不见了。与会者抱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共同探讨,互相切磋。总之,是说“真话”。《哲学问题》1994年第7—8期以“书卷气是一种文化现象”为题,发表了这次“圆桌讨论会”的材料。现摘要译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李贤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58-62
斯大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局限,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失误颇多.他头脑中大俄罗斯思想根深蒂固,对各民族不能一视同仁;在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的联合方式上主张实行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反对联邦制,最终使联邦制变形;把阶级矛盾的理论应用于处理民族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民族问题盲目乐观,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0.
洪平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7-89
世界经济目前仍然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有些宏观指标已经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如GDP,工业生产,国际贸易等等。但有些还没有,例如,股市的价值,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价值和失业率。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复苏,不仅仅是指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