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毛泽东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形成了民族问题的系统理论 ,并以此为指导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性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 ;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建议社会主义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3.
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运用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成果和贡献,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认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创立了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坚持了马列主义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走上了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二理论和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原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新时期民族问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一、我国新时期的民族问题1、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消灭民族压迫与民族剥削制度,开创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乌尔希叶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原理出发,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我...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思想杨仕周恩来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如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不仅在实践上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奠基人和实践活动家。他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1、统一战线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法宝。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法宝是否还起作用呢?毛泽东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些民主党派向毛主席汇报时说,民主党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再存在,解散算了吧!毛泽东表示不同意,认为旧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来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好。  相似文献   

8.
最近,党委宣传部和本刊编辑室联合邀请了部分同志学习座谈周总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参加座谈的同志有藏族,有汉族,有院系领导,也有教师和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院党委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在座谈会上,同志们以十分敬仰的心清说:“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各族人民心中。周总理的一生,是革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对于馬克思列宁主义所作的杰出貢献中,关于中国社会阶級的分析占有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同志关于阶級分析的理論,包括了对于我国各个革命时期的阶級、阶級矛盾和阶級斗爭的全面分析。分析阶級是分析阶級矛盾、阶級斗爭的基础。本文只  相似文献   

10.
11.
邓小平同志一贯十分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对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有很多深刻的精辟论述,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维护民族团结坚持和维护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立足点。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同志,历来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问题,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早在1950年7月,在他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讲话中就指出:民族团结问题,是“解决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①“我们中华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文革”期间,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学习的内容,理论学习的方法等问题有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中有一些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揭示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学习规律,有一些观点则体现出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是个人意志凌驾于党的民主集中制之上的产物。我们对他的这些论述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反思,对于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党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近年来,我按照列宁这一教导,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并通过自身的学习,影响和带动局党组学习中心组和全局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及时解决了在税务征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了区地税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发展。从1995年起,我区地方税收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去年、我区地税工作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和促产培财的关系,共组织税收收入4959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地税局下达的税收任务。一、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理论素质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没有良好的理论素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中华民族的理论指南──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论述张树忠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推进到了...  相似文献   

15.
周梅兰 《兰州学刊》2005,(1):243-244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处理民族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毛泽东的民族理论,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问题上,列宁是非常谨慎的。他特别强调必须慎重地对待历史上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感情。他不仅把这一思想写进了俄共(布)党纲中。也写进了他亲自为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可见,列宁是把这个问题提到了纲领性的高度来认识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总是比较复杂的。民族感情,包括正当的民族感情和种种狭隘的民族感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比民族问题中的其他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在民族关系中,它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尖锐性和敏感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现实性的问题。因此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一定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西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民族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中国西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中国稳定发展联系密切,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我党的一项根本性政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具体分析中国民族、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揭示了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纲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和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而且必须结成联盟以反对共同的敌人。这是因为,农民特别是小农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革命性,决定了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毛泽东从建党开始至大革命高潮前后,通过对农民进行阶级分析,一步一步地认识了这个问题,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解决了无产阶级对待农民这个最重要的同盟军问题。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以革命开拓者的姿态步入革命途程的。还在长沙读书时,他就曾不止一次地利用暑假,徒步去浏阳、宁乡、湘阴、岳阳、安化、益阳、沅江等县农村,调查了解农村情况。1918年首途北京时,因黄河涨水,火车被阻,他利用候车时间,同伙伴们一起到河南偃师农村进行访问、考察,了解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迫剥削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所以,毛泽东在建党以后,直至大革命高潮前后的岁月里,不仅较早地认识了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为民族问题所困扰,有的爆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甚至酿成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解决好民族问题?毛泽东40年前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解决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一)要正确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民族矛盾问题,首先必须正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