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审美历史上的一个难题,也是艺术反思所经常面对的问题。而理清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仅对认识艺术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着重要帮助,而且对说明艺术反思在作用于日常生活的两种表现形态"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六朝陶瓷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以东晋为分界,其艺术风格在前后两个时期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一差异是由两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取向所造成的:三国、西晋时期的陶瓷艺术直接继承的是汉文化因素,即以神学为主要审美取向;东晋、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衔接了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以简约、幽雅,以及瘦骨清像的人物创作形象作为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怪诞     
怪诞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美学术语。在我国近年发表的有关怪诞的文章中,多把怪诞作为喜剧的一种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法。也有人把怪诞作为美的一种形态,认为它既表现在自然界、现实生活中,又表现在艺术领域,为古今中外美学理论所重视。本文不准备从纯艺术手法、技巧意义上探讨怪诞。因为,当怪诞成为一种美学事实和艺术表现时,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手法、技巧的探讨,它首先应是某种社会心理和审美意识的表现。也正因为此,我们也不同意把怪诞这种审美形态作无限延伸。把古今中外、自然界、艺术界一切奇特反常、标新立异的事物都列于怪诞范围。这种规定,实际上使怪诞失去了质的规定性。怪诞审美追求与一般的追“奇”好“怪”不同,后者只是审美个体的主观趣味表现,前者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总体的审美意识。本文所讨论的怪诞,主要是指一种重要的现代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这种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主要是西方近现代非理性文化精神的产物,它的审美追求大不同于传统艺术和审美,具有传统美学范畴概念所不能概括的内涵,它的最典型形式是西方现代怪诞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始终具有持久的魅力,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厚度和内涵的深度及其影响力的强度,而且取决于该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感情和态度,即是否能始终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予以继承、丰富和发展。审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审美成熟的标志。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用保守的固定不变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所固有的东西。既要求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特点,又要求从世界的、时代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和有益的东西。这是文化艺术民族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待审美民族性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培育审美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头脑、有追求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孕着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往往是独立自足、充满内在艺术秩序和特殊结构方式的世界。他肯定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审美理想,肯定会获得一种独特的与客观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信息传达给世界。北宋词人晏殊无疑是这一层次艺术家中的一分子。他的《珠玉词》生动而鲜明地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喜剧主角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体现了人的非本质;喜剧是一个不断解蔽启真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艺术更多的带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相似文献   

7.
敦煌书法是书法发展历史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上世纪末到本世际初的书法学科的设置和专业研究的深化,为敦煌书法与汉魏南北朝书法的书写真实性和艺术审美的多样性,创造了极大的联系空间和无比广阔的联想场景,为书法历史发展的真实性研究和审美多样性研究,构建了新型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评价体系。以敦煌特殊的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殊的文化书写现象和审美特征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觉,这个新视觉所形成的新的研究成果,在书法创作中具有吸收文化精神和借鉴书法语言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的词艺术上别具特色。本文试图运用美学和历史的观点,重新审视周词,探讨周词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对周词艺术成就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审美与功利的关系一直是美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使艺术形成产业化运行,也使艺术、审美、功利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笔者从审美与功利的关系角度考察人类艺术的发展,在总结原始艺术和经典艺术阶段中审美与功利关系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艺术产业构成了审美与功利关系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对作为审美对象的五种主要审美层次的抽取(即:生命的形式、情感的形式、运动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和自由的形式),论证艺术审美形式不论处在哪一个审美层次上,都有其相应的审美价值,但“自由的形式”是艺术审美形式所追寻的“终极的实在”,感性具体地显现美的本质存在的形式只能是“自由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作为审美对象的五种主要审美层次的抽取(即:生命的形式、情感的形式、运动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和自由的形式),论证艺术审美形式不论处在哪一个审美层次上,都有其相应的审美价值,但“自由的形式”是艺术审美形式所追寻的“终极的实在”,感性具体地显现美的本质存在的形式只能是“自由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 ,西方古典建筑曾作为世界建筑的主流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种传承 ,柱式艺术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艺术装饰的形式 ,展示了不同时期柱式的审美情趣和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是情学,更是美学。一个作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倾注自己的美学理想,积极体现自身的审美准则。作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是受作家的世界观、文化和艺术修养所制约的,同时又要受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定的时代精神的感召和影响。强烈的时代召唤,将激起作家不断更新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神圣的责任感又会促使作家去努力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积极地创造出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力作。一个有为的作家决不会满足于自己初步形成的某种风格,而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相反地总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寻找创作中更高的美学层次,  相似文献   

14.
壁画是最具时代和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审美精神是民族的地域、政治和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壁画是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的断裂与理论的倾斜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以往我们对巫术和审美的关系的研究,较多的还是集中于巫术对审美(艺术)起源的影响上,而对于分化以后的两者的关系.或者说对于我们公认的较为纯粹的巫术和审美两种现象,它们之间是否仍有什么关系,是否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的异同又表现在哪里,等等,几乎都不被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起源于巫术的大量论述,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对于两者各自特点规律的探究,但却很难看到把两者平等独立地放在同一天平上郑重审视的文字.因而.即使在那些对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6.
艺术思维的美学性质,体现着深刻的历史性与逻辑性。在艺术思维的深层结构中,审美创造心灵的历史演化,积淀着人类艺术把握世界的全部智慧,从而形成了审美心理和艺术创造行为的思维基础;而审美创造心灵的自身规律和内在逻辑结构,又使艺术思维具有了可以依循的运动形式。因此,艺术思维才真正成为观照世界的审美态度。同时,艺术思维作为科学对象,它所赋予科学认识本身的美学性质,也仍然是一种深邃严谨的历史态度和逻辑态度,因而艺术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卦象是一个文化模式。它作为元美学的创造,向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实践与思维过程推衍,形成了与易象模式具有同构性的审美文化模式,集中定点在具象的抽象、意象形象、阴阳和合的境界、言辞能指的无方性等层面上。把握这些模式的创造,是从审美文化源头上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经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在艺术理论中,重视艺术与历史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解放论",把审美作为改造世界和历史的物质力量;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认为审美介入历史、建构历史;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继承了以艺术解释历史的方法,前者强调文化生产对历史的重要性,后者提出了"认知测绘"美学.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审美诠释、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取向等角度,分析战国秦瓦当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识。分析认为:战国秦瓦当艺术所投射出来的文化审美意识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是向外拓展的;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重在自然性,比前期瓦当审美意识更具社会性和精神性;不仅具有成熟而完整的审美意识结构,还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文化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价值及审美衍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新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是泛指对女性文学的所有批评,而非狭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把“发现”被主流文学批评曾经掩盖了的另一半历史的真实、构筑女性美学体系作为最高理论指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自把女性文学视为“值得被研习的艺术”时起,经历了三个历史层面的审美衍进:一、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一个新颖的研究角度;二、挖掘被传统的主流文学批评所掩盖了的原本就存在着的女性文学传统;三、确立女性文学独特的审美标准,构筑女性美学独立的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