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庆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1)
19世纪末美国走上霸权正义道路时.在美国国内爆发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派反帝运动,这一运动是70、80年代独立派运动的继续、本文是国内学术界第一篇关于这一题材的论述。文章首先对独立派的反帝思想加以论述。独立派的主要论辩是占领殖民地与美国民主制度是不相容的。在对反帝同盟及其活动加以阐述后指出,美国反帝同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本国政府在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政治组织,它比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日俄战争中提出这一口号要早。最后论述反帝民主派的思想遗产,即种族平等与民族自决,论证了威尔逊议来美国政府提倡的民族目决与反帝民主派的民族自决思想的根本区别。后者是尊重其它民族,尊重其对本国政府的选择;前者则认为,别国的民族自治要符合美国的价值与利益,否则,美国有权干涉,扶植一个美国心目中的“好政府”。 相似文献
2.
徐振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343-348
"门户开放"政策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它是美国在实现工业化后从一个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的过程中提出的,也是随着世界经济霸权在从欧洲过渡到美国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作为中美关系史上举足轻重的外交家,鲁特在这项政策不断完善中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双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分4个时期,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发展及最终被彻底粉碎的全过程,揭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逐步排挤他国在华势力、扩大自己在华权益、最终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4.
李庆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3)
:1 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以海权论者马汉与地缘政治学者亚当斯为代表的扩张主义思想家掀起了向中国传播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建立太平洋文明的思潮 ,并且认为中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斯拉夫文明争夺的舞台 ,“中国是战场”。马汉是“中国威胁”论与“文明冲突”论最早的炮制者。这一扩张思潮为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作了决策上与舆论上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门户开放”是这一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何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6):312-316
美国建国以来 ,对外贸易和商业扩张的主要对象就定在中国。直至 19世纪末确立“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企业界和决策人对中国市场的认识经历了从神秘、疑虑到认知 ,美国正是凭借着其政策中渗透的商业扩张精神打开中国市场 ,将美国建成一个以自由贸易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商业大帝国。 相似文献
6.
金卫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8-126
1899年和1900年美国通过两次"门户开放"照会,以特殊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跻身于濒临列强瓜分的远东大陆.这项政策的特殊性表现为战略上超前、连贯,战术上现实、灵活,并且在国际道义上享有虚誉.它使美国能够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清晰地映现了从东北到中国全境、从中国到亚洲太平洋地区,从亚太地区到欧洲直至实现美国倡导下的全球"门户开放"的扩张轨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均为对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但中国加入WTO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平等互惠;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单方面向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开放,带有明显的侵略性和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8.
金卫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101-106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社会特殊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它既涉及美国与列强在远东争夺势力范围问题,也触及为日益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多边自由开放倡建规则问题。由于这项政策含有非殖民化思想,并且超前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 相似文献
9.
论英国"新左派"的福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38(6)
“新左派”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形成并发生 重大影响的一个学术和思想流派,该派根据20世纪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对工党 的传统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有关福利发展、福利目的和福利功能的见解。该派 认为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对广泛社会共识的反应。由于“新左派”对战后福利国家及其形 成机制的讨论建立在对具体社会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理论,其解释具 有特别的力量。但“新左派”将社会共识作为国家采取福利行动的惟一源泉,夸大了社会价 值观的作用和社会共识的范围,同时“新左派”将国家描写成政府的仆人,将其纯粹视作政 策的执行者,也不符合战后英国国家与政府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张福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54
文章试图探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以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其它各派发起的反对美国政府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及殖民战争的抗议运动,通过分析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来阐明反帝运动各派的出现及其主张,由此,揭示这一政治运动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9·11”事件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发生,小布什政府为了达到反恐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出笼了“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形成这种单边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布什所具有的世界观。但其战略难以得到其他国家、国际舆论的支持,也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同时也缺乏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世界史学科视角中的"门户开放"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卫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的学术争论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后期的深入研究阶段,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的创新性研究阶段.对该课题研究的深化与创新,推动了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与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政治学科研究的交叉互补. 相似文献
13.
14.
金卫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46-52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1899年、1900年和 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薛冬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101-103
二战结束后,泰国国内政局不稳,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急于向美国寻求援助.但战后初期泰国只处于美国对外战略的边缘地位,因此美国拒绝了泰国的援助请求.随着东南亚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提升了泰国在东南亚所处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对泰国的援助政策.美国对泰国的援助大大加深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程度,为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美国的冷战战略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6.
:1 8 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曾对近代中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始于 1 90 0年日本《外交时报》之《有关清国开放主义的英美往来公文》。其后 ,研究这一政策历史之影响的 ,多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学者。三国学界的研究角度及其评估是不相同的。对这一政策专项研究还处于开拓阶段 ;资料面仍有扩展的弹性。这些将为以后学术界提供足够充分的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温荣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9-104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便着手重新返回菲律宾。与之同时,菲律宾亦有自己的政治诉求。冷战开始后,美国将菲律宾纳入冷战轨道,既有NSCS4/2号文件这样的纲领性文件,又有具体的推行计划,使菲律宾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施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