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客观性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科学特征。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中具有客观性的丰富内涵。邓小平历来对客观性问题十分重视,体现在他客观地评价毛泽东、"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性问题等方面。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方法具有下述特征:一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二是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三是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史学客观性包括认识与文本两个方面。"客观性"在本体层面上隐含"主客二分"的意味,但无论是在本体还是认知意义上,主客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宏观历史认识与叙述层面上,史学客观性是由学术共同体多数共识所确认的关于历史理解与叙述的合理性,这一合理性有其客观史实基础。史学虽不具有自然科学建立在主客当下直接对接基础上的坚实客观性,但关于史学客观性的怀疑主义和相对论质疑最终是不成立的。客观性是史学合理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在客观性之外,史学合理性尚有深刻性、创造性及丰富性等合理性要求,并且,"好的主观性"(利科)本身即是史学合理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客观性对史学来说并非无条件可欲的。  相似文献   

3.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学习西方客观性理念是一个有效途径。新闻客观性原理在中国大陆一度被称作“客观主义”而遭到误解和批评,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语境在坚持唯物二元论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新闻客观性、强调真实准确的同时却忽视公正平衡原则。要实现新闻报道客观性在中国大陆语境的真正运用,需要强调新闻专业主义,注意在实践中批判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发展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关于客观性问题的辩争成为西方恒久不衰的哲学争论.一方面是深入批评传统哲学离开人的生活实践讨论客观性问题、以绝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哲学观念,另一方面是努力揭露20世纪许多哲学流派的经验论、相对主义倾向,这构成客观性问题争论的两个侧面.客观性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5.
刑法解释的客观性应该是一种社会认识或社会解释上的客观性。当前,我国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为刑法解释以及根据刑法解释作出的刑事判决的公众认同。因而刑法解释客观性的标准是社会公众对刑法解释及其结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具体样态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表现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定性的罪名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甚至变更。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实现有赖于刑法解释的主体、结果导向主义的刑法解释方法以及公众意见的反映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止。本文立足"符合论"视角,对客观性作了重新解读,认为客观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从而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以及许多学者们持有的科学性、过程性观点。并进一步阐明真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合论"的真理,从而得出结论:真理的本质属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即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罗蒂把客观性说成一致性,企图根本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针对这种观点,本文从客观性与语言、客观性与历史性、客观性与发展三个方面对罗蒂进行了反驳.本文指出,首先,世界存在是一个基本事实,并不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其次,人诚然具有社会历史性,但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却不局限于自己的时代.第三,强调客观性不仅不会妨碍真理的发展,相反恰恰是真理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客观性”一直是哲学史纠缠不清的难题之一,亦是康德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康德对“客观性”思想的考察论证,充分显露了其“哥白尼式革命”的底蕴。在康德看来,客体本身是依据主体建立起来的,因而,只有在主体的意义上去论证“客观性”方有意义。从本质上说,康德关于“客观性”的论证与他关干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论证、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论证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康德的论证是沿着下述几个层次、步骤展开的。一、直观:获得“客观性”的经验基础这一论证事实上是康德对“客观性”所依据的经验、质料基础所作的说明。经验论认为,人…  相似文献   

9.
历史客观性被沃尔什认为是历史哲学研究中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历史认识论在我国讨论兴起之后,在这30年中,我国的学者在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客观性这个问题,国内史学家也提出了一些富有洞见性的看法。大致考察和反思一下3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于历史客观性这个既棘手、又重要问题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规律是主体运动的规律,它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自在的规律,而历史规律是自为的规律.与此相关,自然客观性是一种自在客观性,而历史的客观性是一种自为的客观性.这是一种新的"社会规律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艺术生产即对劳动对象化的主体性阐释,面对当代哲学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范式转换和现实中“间性”艺术生产的理论诉求的双重挑战,文章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作了新的阐释,认为劳动对象化思想与主体间性理论有其一致之思。马克思论述的劳动对象化,是主体与对象统一于实践的“交互对象化”,是对传统的主体性哲学只讲单一向度对象化的超越,内在地包容了交互主体性的思想资源,同主体间性哲学一样,充溢着思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2.
证据属性是证据法学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而证据的客观属性则是证据法学理论中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学者对证据的客观性一直争论不休。通过总结证据客观性的各种观点,对其产生争议之原因予以阐析,并以“事实信息理论”为依托,从证据是存贮有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这一定义出发,对证据的客观性予以信息解读,提出证据的客观性包括作为证据表现形式的物与人的客观性以及证据中案件事实信息的客观存在性,这两者统一于证据之中,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凭藉对新闻客观性所做的百科全书式考察而成为研究该命题的必要理论参照。在中国,新闻客观性一方面经历着策略化仪式化为新闻文化的常态性内涵的过程,另一方面则面对着公共新闻、公民新闻运动,以及传播新技术的个性化新闻生产与传播等新的业界动向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法律推理作为一种规范法律人思维的的技术性工具,其客观性是法治理念在司法操作层面的具体体现。科学地阐释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内涵,对于完善法律推理理论研究,规范法官的职业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客观性的研究应当从纯粹的逻辑分析拓展至价值领域,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其客观性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推理客观性实现的最理想状态是,形式规则与自由裁量呈现适当高度的动态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少而正面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讲的虽然都是真理内容的绝对客观性和向客观事物接近的无条件性 ,但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前者是从认识的总体上 ,后者是从一个一个真理的获得上 ,指明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和统一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6.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整个历史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论的焦点问题,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认识过程中主体性的渗透是对历史认识能否达到客观性争论的原因。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则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7.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个实践的问题 ,其次才是个认识论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全面揭示认识的本质 ,科学地解决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