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张之洞的一生,在近代中西文明的尖锐冲突中,经世致用的人生取向使他朝向了西学,而儒门弟子的忠诚又使他无法放弃封建纲常的最后防线,不得不用"中体西用"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选择.联系当时的实际,应该说,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张之洞已经迈出了他自己所可能迈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抵御·自觉·融合——晚清中西文化观演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之世,西学强势东渐,遂与中学发生冲突.探析这一冲突过程,可知其并非中学一味被动抵御、以至部分被动接受的过程,一如传统观点所言.其实为一被动抵御、主动接受西学普世性价值内涵、中学经过了强力冲击之后走向文化自觉相交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史实昭示:先进性文化的融合,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及根本路径.其中,并无本土和外来之截然对立.这一截然对立仅仅是情绪化和自卑情结质的假设,构成文化认知的普遍性误区.  相似文献   

3.
晚清调和中西文化的“中体西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兴起的旨在提倡西学、融合中西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是中国文化史上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它因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无法构成一种严整的新型的文化观念体系;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它对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到了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欧游之后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舍问题始终困扰着诸家学人,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向西方学习的不断失败,使得对传统文化否定者多,肯定者少。梁启超在欧游之后一反先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反而强调应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阐发了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的健全、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从塑造国民的角度提出国学教育思想。他的国民塑造主要包括德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梁启超找到了西学与国学相通性的部分"道德"和"科学",并确立了国学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他的国学教育思想为当前解决如何避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构建成他者,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一种普遍性意义的中国文化主体等问题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和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对立的,但在文化上却有惊人的一致赋予中国文化以崇高的地位,重视发扬其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西学,而又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他们均以开放的心态和世界的眼光观察问题.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兼采中西并融会贯通是这二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共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身处中西会通、时局动荡的时代的知识分子,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经历显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对西学的接受程度,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在译介西方学术思想文化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学东渐之时,清代学者对待西学的态度不一。戴震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有为"思想和大一统观念,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更是有着"天朝大国"的优越感。他凭借自己扎实的考证功力,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促进了"西学中源"说的发展和成熟。戴震虽然坚持"西学中源"说,但对西学并不鄙视和排斥,他的"西学中源"观因此比前人更为具体和实在。戴震以中学为标准来检验西学源流,未能以理性思维来审视和评判文化传播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使人们难以真正认识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导致中学的夜郎自大,其狭隘偏颇的保守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文化本位观及其西学来源于中土的实证结果,当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国人对西学的戒心与排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舍问题始终困扰着诸家学人,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向西方学习的不断失败,使得对传统文化否定者多,肯定者少。梁启超在欧游之后一反先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反而强调应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阐发了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的健全、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复兴是一个历史话题。清末民初,在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以融合中西为基调的文化观,疾呼复兴民族文化。对中西文化的“取”与“舍”,如何定位存在心态上的纠葛与反复,是梁启超文化观的基本特征。如何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前景报以文化自信,同时开放胸怀,理性看待外来文化,是复兴民族文化需要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在这方面,梁启超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