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怎么说,到了明代嘉靖朝以前,明代的政治格局经历明中叶几十年的发展,均已定型了.这样的格局也大体上是沿袭了自明初废相到内阁政治定型后政治运行的基本关系,即皇权独尊,“大权一归朝廷”,内阁中的阁臣也多能“同寅协恭”,且与司礼监共理,而天下庶务则由五府、六部等执事衙门分理,间有不合国家法度者,由言路负责监察.这种体制的维系,正是此间内阁票拟制度化以后,明代常设的诸机构间按正常的体制内规制的协作,来完成明代政治的常态运转.这就使得明代中叶政治的特点鲜明且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2.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董倩庶吉士制度是明代首创的,以科举制为基础,新科进士须继续求学三年,尔后再授官任职的一种培养高级官吏的制度,对明代的政治史、行政制度影响很大。《明史·选举志》载:“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  相似文献   

3.
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满袁世凯的专擅出走天津,第一届责任内阁由是瓦解。唐内阁倒台后,袁世凯任命无党无派而又“驯顺如羊”的外交总长陆征祥代理国务总理,并准备由陆组织一个“超然内阁”。围绕继任内阁的组成问题,各政党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临时政府北迁后的第一次党争高潮。剖析这一风波,考察各政党在风波中的表现,不仅有助于理解民初政局的特点,也有助于理解民初移植政党政治、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多党合作范式和民主党派内部的良性竞争范式。其中,多党合作是主范式,民主党派内部的良性竞争是次范式,次范式服务于主范式。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合作”与“竞争”两个范式上都具有优越性。在合作层面,长期稳定的多党合作超越了西方政党政治中常见的短期有限合作,它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主线,而非为了一己之私、一党之利;在竞争层面,民主党派内部的良性竞争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它超越了西方政党之间由竞选体制催生的恶性党争与否决体制。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对世界的制度贡献,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金奎 《求是学刊》2016,(5):143-154
万历援朝战争是16世纪末关乎东亚政治格局和明朝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但从参战伊始,日渐恶化的政治风气即渗透到将帅选拔等环节中。战争开始后,内阁与吏部之间围绕京察展开的党争,朝野关于速战还是封贡的争论,南兵与北将之间的矛盾以及朝鲜政府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不作为都给前线将士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并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以赞画身份参战的名士袁黄虽然努力周旋于各派力量之间,力保战事顺利进行,却因学术思想上的分歧,无法摆脱的派系斗争,最终在立下殊勋之际黯然离任,成为内部纷争严重干扰战争进程的鲜活例证。  相似文献   

6.
商传 《学习与探索》2007,(1):222-227
明代党争之盛行始自万历,其后才有东林、阉党之争,乃至复社运动。此前洪武、永乐所谓诸党,即以胡蓝之案、建文遗臣为“奸党”,乃是出于维护皇权专制需要的加罪之词,其实并无朋党之实。明代朋党之兴起,实因明中后期皇权专制之衰落,士大夫以结党而求发展势力以自固。弘治二年(1489年)两京御史案以治朋党为立案之本,当为明代党争之始,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朋党的势力。万历时期党争勃兴,此后朋党政治渐成明廷政治主流。此时兴起的东林党之所以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朋党,在于其独具的政治主张而提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它虽未形成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但反对政治腐败和宦官当政的立场还是得到民众的支持。东林党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的政治主张,更在于其所形成的士大夫群体这一政治集团。这种情况到复社时期更加突出,复社的立场与东林党一脉相承,但复社异于东林党之处则在于他们的组织方法与规程,因此崇祯五年复社虎丘大会才会盛况空前。复社运动影响深远,中国近代党会实与明末的结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7,(3):157-164
明末崇祯帝在位期间,对内阁票拟意见的更改成为其理政的惯性,"改票"之举成为崇祯朝凸显的政治现象。崇祯帝通过对大小章奏的"改票",试图表明其在理政能力上对阁臣群体的全面超越,同时展现出对士大夫辅政的戒备与疏离。阁臣对崇祯帝"改票"的态度,经历了从试图匡救国事到完全将顺逢迎的前后变化。崇祯帝的"改票"使得原有的票拟-批红决策模式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时"改票"之举也消解了内阁的辅弼职能,并为宦官参政提供了更大空间。由崇祯朝的"改票"现象向前回溯,可以勾勒出明末皇权强化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剑  李忠远 《求是学刊》2015,(3):154-163,189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行省罢丞相的政治改革,引发了明初中枢政治的激变。朱元璋在实现高度集权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中枢决策低效的矛盾,但他仍以祖制的形式将这种政治体制确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洪武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这种稳定性和封闭性对有明一代政治演变的影响十分深远,黄宗羲将其归结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明代内阁政治的产生,就是遵循着既要维护皇权的高度集中,又要解决中枢决策低效的难题。但内阁政治的发展,却没有使内阁体制的界限固定下来,相反,还引发了明代中后期皇权的肆意表达与宦官政治的异化。与其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毋宁说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日本內阁制度建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历届日本內阁常常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而进行行政改革,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更不乏值得注意的教训。从日本內阁制度本身的特点和变化等方面看,这一百年大体可以分成从內阁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的前六十年和战后至今的四十年两  相似文献   

10.
陈梧桐 《唐都学刊》2013,29(4):127-128
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是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世袭武官优厚的待遇,有利于卫所军队的军政建设,同时也埋下诱发卫所内部矛盾的祸根,对明代卫所制度的兴衰乃至整个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明代军事制度乃至明王朝兴衰的认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然而迄今为止,只有很少的学者涉足这个领域,研究成果极为有限,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不够,留下诸多的学术空白。梁志胜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学术专著《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废丞相后,朱明王朝二百余年间,一直存在着两套管理制度:官僚系 统,即内阁,另一则为宦官系统,形成了并行不悖的双轨运行的政治制度。至正初年,明王朝双 轨运行体制初步形成,正统以后的司礼监实际上成为明王朝的另一个内阁。明王朝的双轨运 行政治制度巧妙地将相权一分为二,使来自两个不同组织系统的内阁和司礼监共同担负起传 统一属宰相的责任,使皇帝既能够随时进行有效的政治平衡,又保证了皇权不致旁落。就政权 稳定性而言,明代双轨运行中央辅政体制的最大优点是既防止了权臣柄国,又使宦官集团受 到了有效的控制。明代二百余年历史中,双轨制差不多贯穿始终,大多数时间,官僚集团与宦 官集团的合作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论明治宪法体制下的内阁更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寅日本建立内阁制度是在1886年末,从那时起到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的1945年8月止,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内阁竞先后更换了42次。每届内阁执政的时间平均不到1年零5个月。...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安倍内阁执政以来,历经2013年参议院选举与2014年众议院选举,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结构内涵。“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是各种制度性、生态性因素在同一时期内相互交织的结果。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党体制、内阁决策、国会立法以及修宪路线等领域。“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发展,将受到国政选举、内阁业绩、在野党重组以及选举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左右。“一强多弱”政党格局虽“有利”安倍内阁执政,但有损民主主义社会的健全,而且与选民政治意识、选举制度目标相乖离。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白莲教史专家野口铁郎著的《明代白莲教史之研究》一书1986年2月由日本雄山阁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第1编:《序论》、第2编:《明代自莲教结社的成立和展开》、第三编:《白莲教史概论》,并附有《清末江西的秘密宗教及其近代之变化》末编.野口铁郎不仅对明代白  相似文献   

15.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等12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5至20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与国内明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特邀代表共计140余人到会。这次讨论会有三个议题:(一)明代的政治,(二)明代的文化,(三)明代的东北。共收到中外学者的论文95篇。一、明代的政治:有关明代政治方面的论文在这次讨论会上所占比重甚大,约占一半以上。涉及到了明代的宗法、宗族、吏典、督抚、内阁、选举等各种典章制度。学者们注意揭示政治事件背后的复杂的经  相似文献   

16.
黄册制度是明代有关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研究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系明代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基础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的,其中绝大多数论说,又往往偏重于制度史本身的考察。即使在制度史方面,历来研究中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有的解释或论断甚至是错误的。因为明代黄册从其内容来说,记载着明代户籍与赋役的基本制度,但其表现形式乃是定期攒造的一种官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明代官员考察制度化的过程及其内容。认为这是我国历史上官员考核制度成熟的标志。由于明代封建专制的社会历史条件,考察制度的推行受到各种权力的干扰,加之明代后期政风腐败以及考察制度本身的一些弊病,使罢黜不职官吏的制度反而成为滋长贪污腐败和党同伐异的工具,最后趋于瓦解。但明代官员考察制度本身的一些内容,于今日仍有很多可惜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罗燕萍  石红 《唐都学刊》2005,21(4):130-136
牛李党争反映出极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对它的看法和评价不一。对于牛李党争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的不同意见自然就影响到对李德裕的认识和评价。李德裕在涉及科举用人,裁抑藩镇,制定边境政策等国家大义的问题上均有可佳的作为,而牛党则基本上属庸碌无为、偷安保守之辈。因此,李党的最后倒台就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悲剧性。  相似文献   

19.
“牛李党争”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著名的事件。多少年来,学术界对于“牛李党争”的研究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认识,其中不乏存在对立或分岐,从扬李抑牛,到扬牛抑李,所谓聚讼千古,莫衷一是。无论人们对“牛李党争”持有什么样...  相似文献   

20.
安倍内阁在内政外交方面提出许多抽象的理念。在外交方面,"价值观外交"、"自由繁荣之弧"、"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等给人留下较深印象。本文重点分析这些外交口号的内涵、实质、思想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伴随安倍晋三内阁辞职,福田康夫新首相提出"创造和平外交",日本喧嚣一时的"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就此戛然而止,而它未来是否会以某种形式重现,还有待结合未来日本政局和国际形势变化做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