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3.
孙中原著《墨学通论》纳入我主编的《国学丛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台湾红业出版公司在海峡两岸分别印行中文简繁体字本。这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研究国学即中国传统学术,不可忽略墨学。在我主编的《国学丛书》选题计划中,也包含墨学一项。孙中原在60年代初曾从汪奠基、沈有鼎研治含《墨子》在内的古代文献,专  相似文献   

4.
墨子到底是鲁人还是宋人,或者是楚人?这历来是一椿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公案。千余年来,在这个重要问题上一直笼罩着一层迷雾。尽管清代墨学泰斗孙诒让认为墨子是鲁人,但怀疑他的看法的,至今仍不乏其人。本文是笔者在工作中为《墨子》全书制作完数万张逐字资料卡片后,奉献出的千虑一得。文中的结论是:墨子的籍贯应当是宋国。这主要有两方面理由:①用现存的古籍资料及《墨子》一书中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②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观点来考察《墨子》一书的语言特点时,可以看出,书中的用语有明显的宋方言特点,而没有鲁方言特点。笔者正是在前人还注意得不够的这一个方面进行了发掘,并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 ,2 0世纪 2 0年代可以视作梁启超墨学研究的纯学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墨学著作 (《墨经校释》与《墨子学案》)已不同于此前有关墨学论著的政治宣传、思想启蒙性质 ,而表现了较多的学术涵养。必须重视梁启超墨学研究的这一阶段 ,才能对梁启超治墨的学术贡献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艳鸣 《社区》2012,(20):32-33
独步海内27载成《周礼正义》 在浙江四大藏书楼中。玉海藏书楼的主要特色不仅在于藏书多名家批校本,且藏书家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孙诒让。在林传一带领下。记者在玉海楼孙诒让展览馆陈列厅内,见到陈列于橱窗里的《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古籀拾遗》等孙诒让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墨学研究概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察了近代墨学研究。把近代墨学的发展划分为乾嘉奠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发展时期、20世纪前30年三个发展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孙诒让、梁启超与胡适。从墨学研究方法上看,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也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近代化的历程,并由此可以反观近代学术方法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墨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即清初低沉期、乾嘉复兴期、清末高潮期。低沉期的九十二年间仅出现三种墨学整理著作。复兴期的八十五年间 ,墨学刊本、校注本、札记等出现了十五种 ,此期墨学研究的兴盛 ,主要在于《墨子》文本的整理 ,它与整个乾嘉时期以校注、考据为代表的学术繁荣是相一致的。高潮期的九十一年间产生了墨学整理、研究著作四十四种 ,成果最著者是墨家社会政治学说的研究 ,这与过去的义理之学的研究传统有关系 ,可以使那些训练有素的今文学家们 ,不太费力地结合西方近代研究方法 ,对《墨子》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学说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 ,从而获得新的研究成果。从清代墨家思想学说的过程中 ,最可看出中国知识士子那一贯的传统心态。正是一种忧患意识 ,导致了墨学研究的昌盛 ,推动了墨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周礼》一书于诸经最为晚出,且记载多有不合之处,因而历来存在很大争议。刘歆最早提出《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道,经过礼学专家郑玄的认可,这种说法后来得到更多的认同,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也延续此说。为了弥合"周公作《周礼》"这一默认前提,孙诒让有时不得不勉为其说,把歧异之处解释为时代差异是最常用的方法。孙诒让的学术背景、经学立场、个人局限,以及当时激烈的今古文之争,都是他延续旧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墨学的内在矛盾及“天志”“明鬼”论的价值赵吉惠墨学由于主张“兼爱”、“非攻”,反对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长期不被重视。直至清朝末年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墨子》书才在社会上流传起来。在近现代,由于研究方法走向多元,文化观念不断革新,有一部分学者开始重...  相似文献   

11.
《墨子》一书成书年代及作者一直是墨学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备城门》诸篇更是众说纷纭.吴毓江《墨子校注》曾有很好的考证,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本文即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2.
10:30在瑞安高速路口,书法家林峰迎接我们并邀请我们先参观孙诒让故居玉海楼,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林峰取了两把伞给我们,一起走进孙诒让故居—玉海楼……SHMJ:孙诒让是晚清著名的国学大师,我知道一些。林峰:他还是研究甲骨文字学的第一人,他恨据刘鹗《铁云藏龟》编著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玉海楼是他与父亲孙衣言的藏书楼,是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孙家很厉害,他的叔叔孙锵鸣也是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沈葆桢都是他的学生,俞曲园曾写过对联:"天下翰林皆后辈,一朝将相两门生"。  相似文献   

13.
墨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说是包含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学、军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从战国到秦汉年间,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思想主要贯穿于《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论述中,其中蕴涵着墨子改革社会政治、建立由"贤良之士"主政的"爱利百姓"之和谐社会理想。儒家和墨家一样,也是致力于"经世济民",但其治世的依据原则和践行  相似文献   

14.
墨学与儒学曾并称于世,但后来却命运迥异,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墨学中的思想,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认知,尤其对墨学理论"大道",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的理解,更是出现了几大派观点.但综合研究分析墨子的生平资料及《墨子》一书就会发现,墨子不是在用一些固定不变的观点来建构自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开放的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依现实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学说.可以说,墨学"大道"即在于"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墨子常提的"义".而"义"又等同于"利",这"利",依胡适的观点,不是物利,是在人生行为方面.人生行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利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能被实际应用的"利"才是墨子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利".所以,研究墨子的思想,就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把墨子"十论"静态化来比附现实,并在此种意义上来评说墨学.  相似文献   

15.
论孙诒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居士,浙江瑞安人,以巨大的学术成就名垂青史。今年是孙诒让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当我们怀着崇敬心情,隆重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文化名人之际,有必要首先搞清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有哪些成就和贡献,应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文试图就此谈谈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的墨学研究以墨子"非命论"为核心内容,探讨了墨家思想的宗教性特点,分析了儒墨相争的原因和实质,考证了墨学源流及墨子其人其书。他的研究对同时期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之墨学研究,既秉承科学的真理观,也富有民族主义情结,极具批判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努力重新评价传统的表现,有着与"五四"运动一样的关怀。他运用比较学、统计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史料,进行合理的哲学思辨,为墨学研究乃至先秦思想史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墨子间诂.备城门》等7篇为例,从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考释的取舍中考察“间诂”的内容与结论,并从中探究相关的考释方法问题。孙诒让引用王注98次,有异议处13例,本文从三个角度分类举例分析,认为“实事求是,无徵不信”是孙诒让与王氏父子共同的考释精神,考释方法也是基本相同的;就本文涉及的诸篇而言,王氏父子与孙诒让的校勘方法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8.
集墨学研究之大成,化多年心血于一书──评杨俊光《墨子新论》桑叶杨俊光同志是当下我国专事先秦名学研究且成果卓著者之一。他“学养深厚,长于辨析”,又勤奋刻苦,不计寒暑十多年,辛勤耕耘,著作虽不多出,但《公孙龙子蠡测》、《惠学锥指》两书一出版就受到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墨学的大讨论中,《学衡》刊登了多篇文章,总结了清代墨学的校勘整理情况,并对荀孟辟墨、西学墨源、《墨子》一书成于谁手等观点作了考辨。对某些问题,学衡派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但他们在墨学研究中常将儒墨比对而列,并体现出"儒学为优"的态度,反映了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墨学研究尚说不上繁荣深入,七十年代末以后,却有了较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1991年止,已发表墨学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近20部,学术界对某些墨学问题已达成共识,在某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墨子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伦理思想造方面就建国后墨子思想研究作一述评。另有墨子科学与逻辑思想,因其在思想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其研究情况将另立专章述评之,不在此文范围。本文重在介绍,略作评议,意在对建国以后的墨子思想研究作一清理,以期有利于墨学研究的深入。就墨子思想核心问题,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